<美>戴维·拉格 文 李宏伟 译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中国正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同时也大大加强了海上力量,最终将使其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造船是中国成为海上强国必须发展的产业 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批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这是一艘超大型船只,其名字“新望海”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国造船业迅速赶超世界的现状。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与国家重视是分不开的。香港船舶设计师程彼得说:“显然,政府对发展造船业很感兴趣,并且已经意识到,中国将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大力发展造船业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资深工程师王严忠(音译)说:“船就是海上的城市。如果一个国家能建造高级船只,它在工业上的潜力将大大增加。” 对中国来说,造船业不仅仅增加了贸易量和就业机会,也是成为海上强国必须发展的产业。海洋战略专家认为,中国的领导层对历史进行分析后清楚地认识到,要使中国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就必须有繁荣的对外贸易、庞大的商船队伍、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先进的造船工业。 中国造船业称雄世界不需要太长时间 和其他工业一样,廉价的劳动力让中国的造船业占尽先机。国有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共有10万名工人。在其下属的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每到午饭时间,食堂里总是黑压压的一片,场面颇为壮观。与日本同行相比,中国造船业在劳动力上的花费相当低,只有日本的20%—30%。 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低廉,但素质并不低。程彼得说,中国造船业有自己的学校,对员工的培训相当专业,也很严格。据欧盟统计,2002年全世界生产的船只中有13%是中国制造,日本和韩国分别占了37%和28%。尽管中国造船业的现状离其雄心壮志还有一段距离,但专家估计,中国和日韩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香港造船工业分析家马修·福林称,由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造船业的投资,中国将在2015—2020年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国。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由于世界造船业在2002年已经走出了低谷,中国造船业称雄世界可能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对造船业投资不惜血本 中国对造船业的投资可谓“不惜血本”。今年8月12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美元在上海长江出海口外的长兴岛兴建世界最大造船厂,预计10年后建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陈小津(音译)说,长兴船厂建好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2015年的造船能力将从现在的300万净吨位增加到1200万,“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领头羊”。2002年,上海集装箱产量比2001年增加了35.8%,是全球第四大集装箱生产地。 中国政府不仅大力增加对造船业的投入,而且还努力提高产业效率并引入竞争机制。1999年,国有造船业分为两个集团,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主要管理上海等南方造船企业;一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北方地区的造船业。统计数字显示,去年,这两个集团在中国造船厂所建造的450万净吨位新船中占了60%。 不得不承认,中国造船业在效率方面与日韩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负责人周忠(音译)表示,如果看看过去10年中国造船业所取得的进步,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日韩造船业在5—10年内平分秋色的局面即将到来。▲ (摘自9月18日《远东经济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