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1月1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鹿儿岛县指宿市的一次讲演中,曾就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5号表示:“由于中国人太无知,所以才会如此欣喜若狂。其实这种东西早已经落伍于时代。日本如果想发射的话,相信用不了1年。” 无独有偶,10月15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谈及中国继美、俄之后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一事,面对国内出现的日本航天落后于中国的指责时表示:“我不认为日本已经落后于中国。即使‘无人的’也能够干很多事,日本有自己的做法。”上述论调不乏痴人说梦的成分,但绝非空穴来风。 自1970年至2000年底,日本共发射各种卫星约70颗,数量仅居美、俄之后。日本耗资3.1亿美元,研制成功了“E T S―8”通信试验卫星。这种卫星的通信能力比日本以前发射的卫星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可以使日本在为亚太地区提供新的移动通信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能检验一些将投放世界市场的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在军用间谍卫星领域,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军用航天计划,构筑一个由2颗光学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军事间谍卫星系统。日本还计划在今后4年内研制12颗“多用途卫星”,这些卫星获取的各种数据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在运载火箭方面,日本已经先后开发成功L、M、N及H等系列火箭,拥有以本国火箭发射各种卫星的能力。日本的H2运载火箭为两级式火箭,箭身直径4米、全长50米、包括燃料在内总重量260吨,可将4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可将2吨重的卫星送入3.6万公里高的静止轨道,其加强型可将7.5吨重的特大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H系列火箭的主要性能完全可以同欧美国家的运载火箭媲美。 军事企图昭然若揭 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日臻完善,战争出现了向太空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实现了自卫队踏出国门的“既定目标”后,小泉政府医治国内某些人“军事强国幻想病”的下一个步骤,就是发射极具军事价值的间谍卫星。 然而日本国会众议院曾在1969年通过一项决议,规定“送上太空的物体、开发的火箭,只限于和平利用之目的”。这一决议表明,日本发射军事间谍卫星上天,是非法的。因此,与历届日本政府一样,小泉政府在急于要拥有自己的间谍卫星之际,只会对外声称所发射的卫星属于“多用途”或“多功能”卫星。 据报道,日本在“多用途地球观测卫星”(间谍卫星)的开发、制造和发射方面投入的总费用约2000亿日元约折合18亿美元?,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负责卫星最终的组装,并计划由日本自制的主力火箭H2A发射进入太空。日方把有关卫星的外观、使用状况和影像资料都列为机密,一律不对外公开。 需要指出的是,用于和平目的的地球观测卫星与军用的间谍卫星有很大的不同。地球观测卫星的轨道高、寿命较长,但分辨地面目标的分辨率最高只有1米;而军用间谍卫星轨道低,寿命虽然短一些,但其能够分辨出地面上小至数厘米长的物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普通的地球观测卫星根本无法用于收集军事情报。 从目前已经获知的有限资料来判断,日本即将发射的卫星完全属于间谍卫星。日本人将其称作“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实在是掩耳盗铃。由此不难看出,日本的真正意图是希望能够在继海外派兵后的较短时间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间谍卫星系统,从而为其恢复军事大国地位铺路。 “挥之不去的痛” 众所周知,日本战后旋即被美国军队占领。虽然日本早已经恢复了主权国家的地位,但在军事方面,日本首先受制于和平宪法及“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不能扩军备战。其次,日本与美国存在着不对等的军事同盟关系而受控于美国,不得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 日本政界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们认为日本二流的政治地位与自己一流的经济强国的身份不符。在政治、军事上抬不起头,成为了历代日本政界挥之不去的“永远的痛”。 随着国力的日渐恢复,日本越来越感到在“行动”上被束缚,因此,寻求在事实上突破法律的约束,进而摆脱美国的控制的想法变得越来越迫切。日本防卫厅非常清楚,“核武器、航空母舰、军事航天”是美国在军事上控制日本的“三件法宝”。因此,日本若想成为事实上的军事大国,就必须寻求借口在这三方面寻求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