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决不允许台湾独立 


日期:2004-06-07 03:31:03|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阿民

不管台独在台湾内外能获得多少支持,中国都是绝对不能容忍它成为事实。西方和台湾当局往往不太相信中国的这一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他们倾向于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武力阻吓,台独不台独都能有和平,中国不敢把台湾怎么样。为此,他们或寄希望于大力武装台湾,或寄希望于美国武力保护,或寄希望建立地区性的军事均势,总之,是要把武力统一的代价提高到中国无法接受的程度,以便台湾能够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他们尤其喜欢把中国的对台政策和中共内部的权力分配相联系,认为其强硬立场乃源于中共内部权力斗争的需要,至少也是中共专制、独裁本质的反映。从这样的分析出发,台湾当局和西方都力图给中共以难堪,以削弱或搞垮中共的统治。他们似乎总以为只要中共统治瓦解,“台独”就会有一线生机。这样的认识如果不是天真就是妄想。中国强硬的反台独立场决不是这么简单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这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    第一节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愿望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来说,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祖祖辈辈前赴后继驱逐列强在华势力、争取民族独立所未竟的事业。历史上,中国对台湾拥有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也没有人能否认台湾人民在种族和文化上的华夏特征。同时,在中国人民看来,台湾往往是列强侵略、欺凌和掠夺中国的第一站。欧洲、日本和美国的侵略者都曾觊觎、染指或实际占领过这块宝岛。台海两岸的分离自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列强侵略和干涉中国的后果。没有日本强占台湾五十年,两岸今天不会存在这么巨大的隔阂;没有当年美国的军事阻挠和封锁,台海分离的局面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也不会延续。进一步讲,直接导致台海分离的中国内战之所以发生,帝国主义列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正是列强长达一个世纪的百般侵略、干涉、瓜分、勒索,甚至占领,导致了中国的积弱状态,引发和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最后演变为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连年内战的灾难。中共能够获得并保留政权也恰与它在驱逐和抵制列强势力这个问题上态度最坚决是分不开的。   西方和台湾也许不这么看待中国的近现代史,但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来说,这个历史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这样的历史认知,中国人民把尚在游离中的台湾看作是中华民族争取自主和独立大业尚未完成的象征。1949年,毛泽东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后的第一句话即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是不是真地站起来了,台湾是块试金石。任何势力挑战台湾的中国领土地位都毋宁是挑战中国人民对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已经站起来了的信念。挑战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无异于挑战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意志。这就是中共领导人一再讲“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把台湾分裂出去的真正涵意。所以,台独分子和他们在西方的支持者所面对的障碍决不仅仅是中共,不能指望搞垮了中共就可以搞台独。江泽民说,任何中国领导人在台独问题上让步将无以面对中国人民。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共领导人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阻止台独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民族意志,对此任何人都不能有幻想。中共如不能贯彻这一意志,将难逃政权覆灭的危险。相应地,中共在反台独时也必会获得中国人民全面和积极的支持。能否阻止台独事关正在崛起中的中华民族的尊严。如果成功,中国就会以更大的自信心勇往直前;如果失败,中国人民就可能斗志消沉。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严峻考验。 这么说来,中国对台独进行毫不妥协、针锋相对的反击是不是在意气用事呢?或者,向有些不学无术、专事谩骂的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压制台独仅仅是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在他们眼中,共产主义破产后的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民族主义,而中国对台独强有力的军事威慑,正好就是这种民族主义的证据。这其实是一种循环推理,好像民族主义在中国是个什么新鲜东西似的。殊不知,中国的共产主义原本就是民族主义的孪生兄弟,所以,毛泽东称其为“救国救民的道理。”结束台海分离局面的确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就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一样。但这种民族主义自有其来源,当年表现为共产主义革命,今天表现为改革开放,道路虽迥异,但目标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不能容忍台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也决不能容忍台独。把中国的民族主义目标描绘成某种突如其来的追求忽视了台海危机的根源,似乎没有台独危险中共也会以武力威胁台湾,也忽视了中国在台湾的正当利益,好像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合情合理的利益需要维护。美国舆论界的有些人声称中国武力犯台将严重危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没有人好好分析一下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分割除去是否损害中国的民族利益。要看到,不仅中国的民族感情不允许台独,中国的民族利益更不允许台独。 第二节 台湾独立将极大地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   独立的台湾将极大地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如前所言,台独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敌视中国的崛起。台湾要么回归中国和大陆一起遭受国际社会的排挤,要么投靠西方阵营充当反华尖兵来渔利。很明显,台湾正在选择后者,这就需要搞台独。而台独本身又离不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台独不仅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即便实现了也是没有多大好处的。这就决定了一个独立的台湾将不可避免地充当国际反华阵线的不沉的航空母舰。这样,世世代代都为中国领土的宝岛,不仅不能有益于祖国,相反它却会变成插在中国心脏上的一把匕首。 可以预料,台湾一旦获得独立会立即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的军事存在很可能很快就会重返台湾,从而堵死中国的海上门户,完成战略上对中国的包围之势。目前美国朝野叫嚷围堵中国的大有人在,实际上各种围堵的小动作也确实层出不穷,但至今尚未能形成一个清晰明朗的整体战略。美国外交当局,如白宫和国务院,认为这样的战略缺乏可行性。但一旦台湾能够被纳入这样的战略体系,其可行性将大大提高。美国与日本和南韩本来就有军事同盟关系,在日韩两国都驻有重兵。东盟现在虽然和中国关系总体上不错,但其成员国多和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有不可解决的纠纷,况且,其原本为美国支持的反华组织。而美国在东南亚也有可观的军事存在。所以,美国只要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东盟是很有可能在中美之争中彻底倒向美国的。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中国西方强邻印度历来对中国抱有敌意,在地缘政治上,视中国为对手。在北面的俄罗斯,西方早已扶植起了叶利钦这样的亲西方政权,种种迹象表明西方正在不遗余力地维持这个政权,如果这个政权稳固下来,俄罗斯是有可能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给予合作的。即便出现政权更迭,已经被大大削弱了的俄罗斯也可能会被迫在反华中屈从西方的意志,很难想象它会和中国在战略上合作。所以,一旦台湾独立加入西方阵营,中国就会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在战略上处处受制于人,使中国很容易重新陷入被孤立和被封锁的境地。 中国能否顺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仅取决于中国本身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看在现实的国际环境中有没有可能。这正如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闭关锁国不仅仅是出于中国的政策,而是迫于国际环境不可能开放一样。中国要开放,最起码的条件是要能够保证自己的海上门户畅通;即便不开放,海上门户的安全也是中国国防最关键的一环。历经内忧外患的中国,面对广阔的太平洋,不能也不应谋求扩张,但必须保证进可对外开放、退可拒外敌于门外。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最好是台湾能够回归祖国。最低限度,中国也必须维护目前不统不独的现状,避免台湾肆意勾结外来势力,迫使外力势力在试图围堵中国时不敢冒进。这样,台湾和西方虽都对中国大陆怀有敌意,但彼此不能明目张胆地合作,亦不能轻举妄动。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一道战略夹缝,使中国得以抓紧宝贵的时间继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台独分子越是投靠西方,中国就越不能让他们的图谋得逞。否则,中国的国防如危卵,就罔论现代化建设了。 第三节 台湾独立将会给分裂分子以籍口   台独对中国更大的危险恐怕在于它对中国各种潜在分裂主义倾向的示范作用。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资源不足的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以致必须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百分之二的财富来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相比较于美国可以奢侈地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百分之二十六的财富来养活不到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的状况,显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此而产生的紧迫的经济建设任务,使中国无暇精心细致地去建构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之间的调节机制,而中国传统的各类社会调节机制又已经被不断的革命和动乱所粉碎。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是相当脆弱的,各地区、各族群之间的矛盾、纠纷和隔阂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台独一旦成为事实,极可能引发中国民族分裂的多米罗骨牌,导致中国的全面解体,酿成空前浩劫。   台湾追求独立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两岸在政治和生活水准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使统一失去意义。但以中国之大,各地区之间总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以汉族为主导的台湾可以独立的话,那么一定会带动西藏独立,而藏独又会引发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分裂主义浪潮。也许已经被同化了的满族也会掀起复国运动。可以预料的是,西方一旦支持台独成功,他们一定会得寸进尺地支持其它分裂主义倾向。在这种冲击之下,中央政府很快就会失控。一旦没有了中央控制,汉族本身也就完全可能分裂,因为汉族各组成部分的差异往往不小于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汉族一旦分裂起来将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几乎每一个从旧的联合体独立出来的新主体都可以被进一步支解为若干个新的主体。盖族群之划分本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伸缩性很强。在统一的南斯拉夫联邦,所有的人民都是南斯拉夫人,但联邦一解体,分裂出去的波黑共和国继续瓦解成叁部分,而其中的穆斯林部分一度又分裂成两部分,双方刀兵相见。同样地,苏联解体以后独立的很多国家都曾经或仍然面临着继续土崩瓦解的危机。台湾的多数人本都是汉人,同种同宗,但某些政客以祖籍为界限也居然制造出了省籍情结。十二亿中国人如果都片面强调彼此之间的差异,那中国就不仅仅会四分五裂,而是会在不断的分崩离析中瓦解为无数个香蕉小国。台独是中国维护统一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考验,如果中国不能把住这个关口,那么中国恐怕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历史概念而不复在现实中存在了。   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被分裂的呢。八十年代中国的一些激进精英分子曾提出过一个理论,认为中国的“大一统”妨碍了他们所说的民主和自由进程。由于他们认定他们所说的民主和自由化是经济繁荣的前提,他们进而推断中国的“大一统”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言下之意似乎是中国只有分裂得七零八落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现在海外仍然不乏对“大一统”思想的挞伐者。支持这种批判的一个信条是,国家的统一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民是否自由与幸福。极少数同情台独的大陆人就是这样为自己的立场辩护的。   这种论调是极其荒谬的。首先,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中国,只要稍微背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可能饿殍遍野,更不要说应付国家的瓦解和改组。中国十二亿人民要吃饭,根本不可能经受得起这种动荡。更重要的是,中国一旦分崩离析,必会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虽然把中国支解成几十个政治实体很容易,但要使这些新兴的政治实体和平共处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汉民族的各个部分,即便是各个民族之间也都毕竟有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的融合,因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四分五裂,大家彼此之间的人口、地域和财富的分配绝对不可能都会合情合理。同样一块地方,历史上你可能占有过,我也可能占有过,他也有可能占有过,而现在也许是另外的人占有着。属于谁?就看我们追溯历史有多远,哪里会有客观的标准。譬如达赖喇嘛集团所说的西藏,就不仅是现在的西藏,还包括了所有现在以藏人为主体的地区以及所有历史上以藏人为主体的地区。现在属藏人的,你不能把他们从自己的家园赶走;历史属藏人的,是你们把藏人赶出了他们的家园。而夺走的,必须归还。问题是几乎所有的新兴政治实体都能作同样的论证。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没有了中央控制和裁决,那么只有战争解决。这类争夺又和统一势力和分裂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地区性的统一势力和地区性分裂势力之间的斗争相交织,保不住在这种乱世,再出些野心家。再加上些外来势力火中取栗,从中推波助澜,那么中国就彻底完了,哪里还会有自由和幸福?同时,要明白的是,以中国之大,一旦乱起来,是不可能像波黑那样靠外来势力加以平息的,遭殃的只有中国的各族人民。 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感,中国的外部安全和内部稳定都不允许台独成为事实,这悠关中国的生死存亡。台独势力和他们在西方的支持者如果不能或不愿意正确理解这些,那么台海最终将不能避免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第四节 切实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准备 陈水扁是“台独”势力忠实代表,他已把“台独”看作是自己的政治生命 众所周知,陈水扁一直是“台独”和“公投自决”的鼓吹者,而“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也是其一贯主张。曾几何时,他为追逐权位,百般放软“台独”身段,并在当选后提出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然而,时隔不久,他搞“台独公投”,分裂祖国的本来面目就迅速暴露出来。他不仅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公开宣称海峡两岸“一边一国”,无所不用其极力破坏两岸关系稳定和正常发展的基础,并利用执政地位,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教育及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去中国”的“渐进式台独”活动,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陈水扁上台三年多来以种种分裂行径,导致两岸政治僵局迟迟难以打破,两岸关系危机重重。由此看来,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和“公投独立论”,既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他一贯“台独”立场的体现。尤其是今年以来,陈水扁无视外界的疑虑与批评,置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和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于不顾,继续频频借各种机会制造事端,挑起两岸对抗,升高两岸对立。他防疫无方却利用非典疫情恶毒攻击大陆,肆意诋毁“一国两制”。在加入WTO的图谋被挫败后,又抛出“公投”议题,以煽动民众对大陆的敌视。他还利用“台独”选势等公开场合,肆无忌惮地鼓吹“公投催生新宪法”,直至发展到在国际场合鼓吹“制定新宪法”,露骨地表示“公投非目的”,“是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其欲通过“公投”使台湾成为“主权独立国家”,最终实现“台湾共和国”的意图,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至此,陈水扁一再言之凿凿的所谓“不涉及四不一没有”完全成为愚弄台湾民众和欺骗国际舆论的谎言。很显然,陈水扁的“公投”主张无论如何堂皇地冠以“人权”、“民主”的旗号,也不能掩饰其“公投建国”的险恶用心。我们再透过其行为看本质。从他的历史看现在。其实陈水扁早已与“台独”结下了不解之缘。陈水扁1951年2月生于台南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69年考大学时选择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听了一场老牌“台独”分子黄信介的报告,这对他的求学与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退学,于第二年又考取了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律师。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内出现了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反对派杂志叫《美丽岛》。这个杂志的政治倾向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反蒋”;二是“台独”。后来《美丽岛》杂志的台独分子都成了民进党中坚决主张“台独”的主流派系的骨干分子。所以,现在看来《美丽岛》杂志的“台独”骨干分子反蒋不过是用来掩护“台独”的一块招牌。由于《美丽岛》杂志的“台独”背景,所以它和它组织的政治活动,一直受到蒋经国政权的关注和压制。1979年12月10 日,《美丽岛》杂志借纪念“国际人权日”,在高雄组织了一次针对台湾当局的群众集会,与当局派出的军警发生了流血冲突(即“美丽岛事件”也叫“高雄事件”)。事后,台湾当局以“颠覆政府罪”的罪名,将《美丽岛》杂志的核心人物(黄信介,施明德,吕秀莲等)判刑入狱。在法庭上,为他们辩护的律师就是陈水扁。由此,陈水扁一举成名并为他今后进入政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陈水扁在学生时代是投身“如独”的开始,那么这一次不惜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为“台独”分子打官司,则表明陈水扁已经与“台独”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走上了“台独”的不归路。除此之外,陈水扁还为“台独”活动在台湾“合法化”立下过汗马功劳。蒋介石和蒋经国时代坚持“一介中国”的原则,毫不手软地运用法律武器严厉镇压任何形式的“台独”活动。例如1992年以前的台湾刑法第100条规定:“意图破坏国体,窥取国土以非法方式变更国宪,颠覆政府,而着手实施者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以无期徒刑。预备或阴谋犯前项罪者,处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当时台湾当局用来打击“台独”活动的一把“尚方宝剑”,被“台独”分子看作是一条致命的“紧箍咒”。当时岛内的“台独”分子就打出“民主”、“人权”的旗号要求修改“压制民主”、“迫害人权”的法律,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修改《刑法》第100条。在这场斗争中打头阵的就是当时担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经过一番斗争,台湾当局不得不对原《刑法》第100条作了重要修改:“意图破坏国体,窥取国土以非法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而以强暴和胁迫着手实行者,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于无期徒刑。预备犯前项罪者,处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陈水扁提出修改的关键之处:把“着手实施者”改为“而以强暴和胁迫着手实施者”。(在“实施者”之前加了六个字:以强暴和胁迫)言外之意, “破坏国体,窃取国土的非法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只要不是“强暴和胁迫”就不算违法(因为民进党已经改变了“台独”策略, 由主张暴力和恐怖活动改为主张用和平手段)。经过这样修改,台湾当局丢掉了打击“台独”的“合法化”和公开化,使岛内的“台独”分子由地下走到地上,岛外的“台独”分子由岛外进入岛内,“台独”势力急剧壮大。可以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陈水扁是立了头功的。此外,陈水扁还为民进党转变为“台独”党作出过特殊贡献。民进党成立于1986年。刚成立时,这个党的政治主张比较复杂,既有对国民党统治不满,要求民主的;也有对国民党政府的大陆政策不满,要求实现“三通”的;还有主张用“住民自决”原则解决台湾前途的。民进党成立16年来,在向“台独党”转变的过程中发表过三个标志性的文件,陈水扁为这三个文件的出笼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1988年4月17日,当时民进党有人提出,要把“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之自由”列入党纲。出于策略考虑,民进党通过了陈水扁起草的下述决议。即“(一)台湾主权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台湾国际地位之变更,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自决;(二)如果国共两党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在台湾不实现真正的民主宪政,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三)世界各国应早日重新调整对台湾的政治外交关系,尊重台湾在国际社会生存权利”(“有条件独立”修正案)。(2)1990年10月7日,民进党大会又通过了陈水扁提出的 “台湾事实主权不及于中国大陆及外蒙古”修正案, 后来李登辉提出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就成了这个修正案的翻版。民进党在通过这个修正案不久,就正式成立了以争取认同和声援被捕的“台独”分子为宗旨的“台湾主权独立运动委员会”。(3)1991年10月,民进党五全大会上,通过了“台独党纲”,宣称民进党的政治主张是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并应陈水扁的要求,增加了“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之主张,应变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从此,民进党与“台独党”划上了等号。 此外,在2000年大选中,为了欺骗选民,淡化陈水扁的“台独”色彩,民进党中出现了是否要修改“台独党纲”的争论。1999年5月,根据陈水扁的意见,民进党专门炮制了一个“台湾前途决议文”,这个文件强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有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片面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与‘一国两制’根本不适用于台湾”。 陈水扁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认真做好现在的工作,下一个机会自然就会到来”。 陈水扁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台独”分子,“台独”势力把陈水扁作为自己的忠实代表,陈水扁把台独看作是自己的政治生命。陈水扁的“台独”行动,绝不仅仅是上街游行,喊口号和无所顾忌的说大话。陈水扁不但视“台独”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正在按照自己的谋略与计划实现“台独”。我们决不能小看陈水扁,决不能把陈水变“看扁了”,更不能对他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解决台湾问题最终方法应靠军事手段,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准备 台湾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峡两岸中国人,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自1991年以来,在李登辉“循循善诱”下,“台独”思想在台湾岛内逐渐散播开来,2000年“5.20”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陈水扁主政台湾之后,人们最中看到实现统一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麻烦。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台独”的发展趋势令人思之胆寒。“台独”急剧发展抗拒统一,已成为台湾主流民意。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有相当部分人及学术界还乐观地认为,统一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台独分子只是李登辉、陈水扁等少数政客,这显然不是事实。据资料显示,由于台湾本土人口占多数,2003年人口统计,台湾本土人口已占总人口80%,台湾的主流民意是越来越倾向于赞成独立。目前占四成左右。因害怕大陆战争威胁,主张维持现实的约占五成,其中大部分内心仍然主张台湾独立,真正希望与大陆在目前架构下统一的不到一成。这是一个许多人不愿承认的事实,台湾本土化趋势已占居全台湾,台湾民意越来越倾向独立。这方面固因台湾作为一个海岛,有利于形成分离意识之地缘因素;一百多年来,两岸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的现实因素;人性中追求自我独立,占山为王的潜意识,以及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政治势力多年的推动,都是促成台独意识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还因为二战后,世界各国有分有合,又以殖民地国家独立和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分化形成的国家分离、独立为主调,以及一个地区从主体国家中分离独立出去,必然基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且具有地缘上偏居一隅之优势影响因素。因此,“台独”已成为当今台湾民意发展主流,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台独”不仅干扰中国大陆社会经济、政治稳定环境,阻碍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也无形中造成中国国家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心腹之患.即使不论人种、血统、文化、历史和法理因素,台湾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他对中国的安全、经济、政治的极端重要性。台湾对中国绝不仅仅是“洗刷国耻”的面子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理念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因此,它是中国最生死攸关的问题。从“台独”发展趋势来看,当前大陆和台湾又一次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如果台湾新一代领导人坚持错误立场,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解决台湾问题的最终办法,只有用军事手段,这不是危言耸听。其实,追溯台湾的几次回归史可以看出,台湾的屡失屡得都是由军事的胜负来决定的。早在17世纪20年代,荷兰人非法占领中国的宝岛,建立了总督府,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台湾与大陆分离。1652年,台湾曾爆发反对荷兰人的武装起义,由于得不到大陆的有力支持,起义最终被荷兰军队镇压下去。1644年,清军进关,迅速席卷关内,郑成功坚持抗清,先以南澳为根据地,并相继占领福建的同安、海澄和泉州,进据金门、厦门,并进行北伐和南征。郑成功的抗清斗争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幸失败。为了开辟新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决定夺取台湾。1661年春,他帅大军渡海作战,于四月初一抵达鹿耳门,后又攻下今台湾西部安平港,终于从荷兰军队手中收复了台湾。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雳行动,想从享有“海上的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的军事占领下夺回台湾,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武力收复台湾。第二次是在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锦(经),孙郑克爽为首的郑氏集团割据台湾,将台湾变成与清政府长期对峙的独立王国,阻碍、反对清朝的全国统一,使大陆与台湾分裂长达22年。清政府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制定了和平谈判基本立场,康熙帝做出重大的让步政策:只要郑氏集团同意台湾回归中国的版图,清朝军队可以“不登陆”,并允许郑氏之后代世代留守台湾,不损坏其在台的统治地位等多项优厚条件。而郑氏集团依据台湾海峡的自然屏障,即自身强大的海上舰队和经济相对独立性,根本不把民族大义放在眼中,甚至无视“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铁的事实,公然发表分裂中国的言论。康熙元年(1661年)台湾与中央政府的谈判中,郑锦出卖民族利益,狂妄声称台湾“非属(中国)版图之中”,拒不接收中央的谈判条件。在康熙八年(1669年)的谈判中,郑锦数典忘祖,再次声称:“台湾远在海外,与版图渺不相涉”,再次拒绝与清政府进行和平统一的谈判。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发动反清叛乱,不久,尚可喜与耿精忠相继叛乱,史称“三番叛乱”。耿精忠尧台湾的郑锦乘机反攻大陆,郑晋遂乘机帅战船骚扰东南沿海地区。十三年(1674年)元月,康亲王杰书奉命为大将军,率师讨伐耿精忠叛军,在东南一带作战,郑氏集团乘情军无暇兼顾之机,曾克漳州、泉州、长泰,围攻福州。十六年(1677年)七月,以康亲王杰书为首的清军将领派人与郑锦谈判,前后共达九次之多,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反而一次次助长了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可见,郑氏集团已经沦为背叛中华民族利益的汉奸集团。在这种形势下,依靠和平谈判方式根本无法解决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即采取坚决果断的军事行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完成统一大业,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郑锦病死。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上奏清廷:“郑锦已死,子克爽幼,部下争权,征之必课”。康熙帝遂下定决心,要使用武力收复台湾,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此同时,清廷仍不放弃用和平解决的手段,继续与郑氏集团的决策人物进行谈判。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元月,施琅帅军攻克花屿、草屿,八月,施琅屯兵自澎湖入鹿耳口至台湾。这样,宝岛台湾在分离大陆22年之后,终于在清朝大军压境的形式下回归祖国。 其次,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同盟国军队和中国抗日军民的打击下,于1945年8月14日,宣布无条件接受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的《波茨坦宣言》,根据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9月1日,日本遵照联合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命令,同龄在中国(东三省除外)及台湾越南(被为16度以北)的日军,向中国最高统帅投降。中国军队奉命接受台湾,使日本侵占台湾50年统治得以结束。由此可见,祖国宝岛的回归,不是依靠谈判的来的,完全是靠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魔瓶的盖子正在开启,现在的台湾,“台独”势力正在不断膨胀。为此,我们决不能坐视“台独”势力坐大。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切实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旦台独成为事实,台湾就必定是直指中国咽喉的尖刀。如此,我们就将欲哭无泪。“两叶不去将用斧柯”。“台独”不除,将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梦魇。对此,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有任何幻想。我们的对手不是宋襄公,他们不会让我们慢慢来,只有早日实现统一,中国才能进入发展与安全战略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否则,中国的发展与安全战略都将进入恶性循环。因此,以备战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统一则统一存,以退让求统一则统一亡。<原创:阿民>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