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军内部的大讨论 长期以来,人民空军主要担负着国土防空军角色,无论是总部还是空军自己,都把空军看作是一个配合地面作战的辅助军种。客观地说,经历了抗美援朝后我军,对空军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过一次飞跃,第一次认识到以控制空、以空制陆对战争的重要性,从五O年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三十多个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机种在内的空军航空兵师。这个时期的人民空军,无论在数量、质量和作战经验上,与世界空军强国的距离都不是那么大。自那以后,人民空军几乎没有太大的长进。 八九十年代美国人的几场战争,使人民空军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空军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空军酝酿多年变革终于迸发成一场大讨论。可以说,这场讨论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但是对空军在三军和战争中的地位已经取得了一些基本共识,人民空军建军思想也逐渐明朗: 由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空军:这是“不变质”的内容; 现代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信息火力一体 ; 战略空军:与陆海军并立,在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各种作战样式中全面参与、能在全空疆作战、能实施远程反应 。 这次讨论的影响力,不仅仅在空军,也扩及到了全军甚至更高层次的决策机构。花巨资引进苏27/30原机及其生产技术,也与此有关。不过九十年代,空军还在忙于构筑引进的三代机训练、维护、保障体系,几次编制体制调整中,还来不及按照现代空军要求对编制体制进行调整。 2、引进三代机给我们带来什么 对引进三代机对空军的意义,很多人多从性能上评价,由此看到了人民空军在武器装备上的跨越,而看不到更深一层次的意义。 在空军组织的一次三代机团和二代机团对抗演练中,新机团以二比一获胜,输掉一场。演练结束后,专家、领导、飞行员会聚一堂座谈,二代机也能干掉三代机,那么三代机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有着两千多飞行小时的正团职新机飞行员在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当我完成改装,第一次驾新机飞上蓝天时,有一种省悟,以前航校所学的,除了给我飞行感觉这一点外,其他知识似乎统统没用了,改装着实使我重新上了一次航校。在驾驶新机的头三年中,每一次起飞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新员,那种用机载航姿系统起飞着陆、靠全向告警器进行敌我识别、对目标超视距攻击等等,在慢慢地改变着我对空战的观念,也使我产生巨大的压力和使命感。因为在训练中,我不再是一个只要听从地面指挥、被动接受指令、仅仅与敌机作战的飞行员。现在我不仅要与敌机作战,还要用对地导弹摧毁重要地面或海上目标,要用电子吊舱干扰敌方的信息流,用反辐射制导武器攻击敌方雷达或者预警机,甚至在机上直接指挥编队作战。驾驶三代机使我感到,空军已不是以往那种仅仅与空中敌人作战的军种,而是以空中为平台――要与空中、陆地、海上,一切敌方目标作战! 三代机对空军的意义就在于此:改变了空军对“空军”的认识。驾驶二代机或许也会有机会战胜三代机,但是无法像这位飞行员那样,在骨子里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3、巨大代价换来长足进步 从九二年第一批苏两拐的引进,熟悉、适应、摔打,空军上上下下磨砺了将近十年。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紧锣密鼓,老一套训练方法成了提高技战术水平的障碍,改革训练方法,提高训练强度成了空军上下的共识。二OO一年年底,新的十六字空军军事训练指导思想终于推出:“紧贴实战,突出对抗,从难从严,科技兴训”。空军司令员在解释这个“十六字”时,强调其核心是“练为战”。 首先是各航空兵部队按新大纲要求,增加了飞行时数,根据战训一致原则,改革传统组训方式。以“红”、“蓝”对抗方式进行对抗训练,与防空、雷达兵联手的跨兵种训练,甚至与陆军、海军进行联合作战演练,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滚动训练,长途奔袭无预案的陌生空域训练。不管新机老机,各部队都根据自己的机种和使命任务,研练出了几百套新战法。航空兵部队战术战法训练时数都超过了总飞行时数的一半,重点部队甚至达到百分之七至八十。这其中尤以航空兵二师风头最劲,他们首开二十四小时滚动训练,并率先做到“全疆域升空、全领空到达、全天候作战”。 前所未有的强对抗、高密度训练,无论是飞行员、飞行指挥或是机务等地勤保障,都显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于是,飞行事故接踪而至。二OO二年这一年,从初教机、高教机,到国产的歼七、歼八、轰六、强五,运输机,以至引进的宝贝疙瘩,摔机事故一个接着一个,其中以航空兵第三师一架苏30MKK因飞行过程中违章操作坠毁,最为严重。严峻的飞安形势引起了高层的震怒,空军为此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空军由稀稀松松向军事斗争准备大跨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经过一年的适应期,现在飞行事故万时率已基本控制在0.1以下,三代机团和轰六团已全部能做到全疆域作战,除了兰空和成空,所有的歼七、歼八、强五飞行团都能进行海上作战。我个人认为,自抗美援朝、六十年代与美蒋国土防空作战以来,人民空军的战斗力正进入第三个跃升期。 4、编制体制调整:走出了一小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飞行师团能遂行跨区甚至全疆域作战,以空军军、空军基地指挥航空兵部队的体制,明显地显得落伍了。从我们空军的体制就能看出,空军作为一个军种,也就相当于大军区级别,而军区空军这一级,则完全是对应陆军大军区设立的,在形式上就是陆军的附庸。这样的体制,在形式上就只能算战术空军。当然,五十多年来形成的体制、观念,根深蒂固,很难一夜改变。 二OO三年空军编制体制调整,重心就是实行军区空军与航空兵师的垂直领导体制,并将空军军、空军基地降格为师级的空军指挥所。 经过编制体制调整,人民空军现有长春、大连、大同、西安、乌鲁木齐、和田、昆明、拉萨、武汉、南宁、上海、福州、漳州十三个空军指挥所。航空兵第一、二、三、六、七、九、十二、十四、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三十三、三十七、四十二、四十四师,共十九个歼击机师;航空兵第五、十一、二十八师,共三个强击机师;航空兵第十、第三十六两个轰炸机师;航空兵第四、十三、三十四三个运输机师;航空兵第八(轰炸机与加油机)、十五(强击机与歼击机)两个混编师。另有若干独立航空兵团,其中包括航测团、试飞团、侦察机团、侦察干扰团、预警机大队等。 每个军区空军,都已有了三代机团,而且呈东偏重、东西南北中的网状布局。轰炸机师则呈以中原为中心的倒三角布局,强击机师布防的目标就明确了,沿东部海岸线由北到南一线布防。 5、空军党代会传来的新信息:注重进攻 要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而且要逐步迈进战略空军的行列,人民空军虽然在装备上已经拉平了与强国空军的差距,但是在战术战法上,仍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最缺的就是如何“进攻”! 在人民空军的五十多年的历史中,不缺防守。可以说从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到六七十年代国土防空作战,我们空军进行的都是防空作战,而且取得过骄人的战绩。大概除了大和岛轰炸、一江山岛作战等寥寥几次可算进攻作战外,人民空军没有多少进攻作战的经验,以往的飞行训练,也多是以国土防空中驱敌于外为作战想定。 所以,人民空军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会“进攻”,而且是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化时代的进攻!进攻,学会进攻,是人民空军迈向现代空军的第一步。 五月份空军在北京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很多人对这样的新闻不太重视。可这一次党代会却传出了恰恰就是期待已久信号:“用科技主导、注重进攻、整体对抗的原则指导飞行训练工作”。 这个方针虽然是水到渠成,但是却是人民空军迈向的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原来的训练指导思想是要求“紧贴实战,突出对抗”,而党代会精神明确将“紧贴实战”解释为“注重进攻”,就是要以进攻为主的“实战”,“对抗”则是“整体对抗”,应该理解为在联合作战中的系统对抗。 学会进攻,不仅是指技术、战法,而是要成为一种思想,贯穿到空军建设的整体中。现在空军第十次党代会既然已发出号令,过几年回头再来看吧。 (全文完) 作者:漏斗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