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日为何拒绝中国提出的联合开发东海能源建议?


日期:2004-06-30 01:57:37|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青年参考

6月21日,中日两国外长在青岛召开会议,席上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提议,中日两国联合开发东海石油和天然气,但日方表示拒绝。   中日两国就东海石油再一次起纷争是5月27日的事。日本《东京新闻》这天通过直升机发现,中国新一个春晓天然气田离日中海上中间线仅隔5公里,和1998年建成的平湖气田相比,距离向东一下子靠近65公里,随后日本各大媒体在重要的位置,对中国的行为进行了谴责。   众所周知,日本一直缺乏能源,每年大量从中东进口石油,这次本是和中国合作的大好时机,为什么会拒绝和中国联合开发呢?   仔细分析,笔者发现有如下几个原因。   边界未定 各持己见   两国这次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争执,边界的界定各持己见是最大的原因。这里笔者不多提及。   手无实证 底气不足   日本《东京新闻》表示,东海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当于黑海油田的储量,预计为72亿吨,而储量的大部分在中间线靠近日本的这一方。按照国际惯例,地下资源横跨好几个国家时,要根据储量的比例分摊利益。而日本政府的调查仅限于地质构造的探测,对东海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情况没有做过独立的、完整的调查,手中没有掌握要求分摊利益的油气田的数据资料。如果答应合作,既开不了价,也还不了价。   春晓气田是中日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和资源开发等重大海洋权益之争的一个侧影。早在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中方的主张,可以划归中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经过20余年的深海勘查,2001年中国获得了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可满足矿区内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20年的资源需求。目前关于区域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海洋勘探资料是申请矿区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游戏规则的基础,是掌握区域话语权的利器。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以帝国石油为首,四家企业从政府手中拿下这一区域的优先开发权,只是日本政府考虑两国边界未定,没有批准他们的“矿业权”,以至日本的勘测推迟了30年。   既成事实 不容妥协   在日本看来,中国在东海的无数次海洋勘测、以及油井建设是“先斩后奏”的行为,如果答应合作,岂不是对“既成事实”的毫无条件的“妥协”。   日本《东京新闻》5月28日报道,春晓气田群早在1995年,中国就在日中海上中间线附近试采成功,试采是中国单方进行的。日本这次敏感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中国的气井离日本越来越近,1998年的平湖气田离中间线有70公里,而春晓只相隔5公里,有“步步逼近”的势头。第二个是中日两国矿脉相连,如此近距离地开采,日本境内的资源有可能被采挖走。日方预测,按照现在的工程进度,今年年底春晓的基础建设将完成,之后每年会通过海底管道向宁波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第三个原因是春晓气田有5个矿区,除了邻近春晓的“宝云亭”有基建计划外,平湖气田以南50公里的地方正在进行试挖工作,日本认为中国在两国中间线的附近建设大规模的气田群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