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国产高速列车 中华之星 提前出局之谜


日期:2004-08-15 15:49:26|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7月28日下午4点,一场标底为254亿元人民币的开标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        这个名为“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的招标,目的是采购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的新型列车,以实现预定于2005年下半年完成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由于标底数额巨大,加之部分媒体对竞标企业语焉不详的报道,使得这次招标引发了种种猜测。        254亿元巨额“订单”        254亿元,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大数目。据铁道部有关人士透露,中国在机车车辆采购上一年的采购经费,包括机车、客车、货车三项在内,仅一百七八十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巨额“订单”,国内外各大企业跃跃欲试。        受铁道部的委托,6月17日,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和中招国际招标公司在《人民铁道》上发出投标邀请。6月18日至28日期间,不少企业均前往购买招标文件。        究竟哪些企业参与了竞标?        有媒体报道说,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西门子公司联合竞标,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都单独竞标;同时,又有报道指出,长客的合作方并非西门子,而是法国阿尔斯通,而庞巴迪公司也以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青岛四方?D?D庞巴迪?D?D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的名义参与竞标。        媒体近乎混乱的报道,给竞标企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一位参加开标的业内人士介绍,西门子此次并未参加竞标,同时,庞巴迪运输和法国阿尔斯通也非单独竞标。        8月11日,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张剑炜告诉《东方早报》,事实上,此次参加竞标的企业只有三家,分别为分别为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以日本川崎重工业为代表的6家日本企业联合体以及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分别作为后两企业的技术支持方,也参与其中。        发标一个月后的7月28日,开标仪式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如期进行。一位在开标现场的企业高层告诉早报记者,各投标人开出的标额均超过了铁道部开出的254亿元人民币标底,BSP、四方车辆和长春客车给出的价格分别为人民币295亿元,315亿元和410亿左右。        国产列车提前出局        为何仅有三家企业参与竞标,部分媒体报道的竞标企业西门子又缘何“失踪”?        “这是标书规定的。”多位业内人士称,其主要原因在于铁道部对投标人的“高要求”。        据《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邀请》,铁道部对此项目合格投标人的规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        “铁道部为了鼓励国产,合格投标人首先必须是中方企业,所以外企并不能单独竞标,其次为了引进技术,中方企业必须有国外技术支持,这也就是几家中方企业都有国外合作方的原因。”张剑炜这样解释合格投标人的资质。        事实上,如此大的订单,西门子并不愿意拱手相让。        南车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就此项目,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原先的合作意向就是西门子,“谈了很久,谈崩了以后,大概半个月前,长客才开始和法国阿尔斯通谈合作”,而西门子很可能是因为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从而被排除在“合格招标人”之外的。        被排除在外的,不仅仅是西门子,还有国内自行研制的动车组。        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象浦镇车辆厂这样的国内企业,“当然非常希望能进去”,但是,由于没有国外技术的支持,与西门子一样,也非“合格招标人”。        而“合格招标人”这一规定,事实上意味着国内自行研制的20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D?D“中华之星”、“先锋号”在招标之前,就已提前出局。        “为什么不相信‘中华牌’?”        对于“中华之星”和“先锋号”的提前出局,不少铁道专家颇为不解。        “‘中华之星’和‘先锋号’,明明都已经达到了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国内明明已经掌握了200公里/小时的大部分技术,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引进技术,为什么不相信‘中华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道专家质疑。        据铁道部原总工程师沈之介介绍,“中华之星”和“先锋号”是国内研究3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的阶段性成果,成功已有两三年。目前,“中华之星”和“先锋号”均在秦沈客运专线(沈阳到山海关)上试验,前者曾创下了312.5公里/小时的中国铁路最高试验速度,后者的试验速度也为250公里/小时。        “这两种列车的试制成功,表明国内已经具备了200公里/小时的主要技术。”沈之介说。        南车集团铁道专家李春(化名)近年来多次前往秦沈客运专线进行调研。“‘中华之星’和‘先锋号’在座位上放着沙袋,每天在秦沈线上跑,‘中华之星’开始出过一些问题,但后来都解决了,现在情况非常好!”        目前,“中华之星”和“先锋号”分别已累计试跑了42万公里和37万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均可跑到50万公里,“根据铁路上的规矩,到50万公里就可以进行鉴定了”。        然而,在鉴定之前,“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的招标就已启动。        有媒体报道,不久前,全国铁路制造行业曾在长春召开过“高速动车组专家研讨会”,对“中华之星”和“先锋号”给出的评价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水平、产品成熟程度和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然而,“中华之星”和“先锋号”凝结了国内众多铁道专家的心血,参与单位包括多家,涉及科研人员几千名。其中,“中华之星”就是株洲电力机车厂、四方机车车辆厂、长春客车厂等多方合作的成果。        “如果不用它们,不仅多花钱,十几二十年的研究,也就白费了!”一位老专家这样感叹。        缘何多花100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给记者算账:拿254亿元人民币,1600辆车厢来计算,每辆车厢的价格近1600万元,而国产车辆的价格仅在七八百万元左右,也就是说,200公里/小时采用引进的列车,200列动车组铁道部将多花人民币100亿元左右。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多花100亿元人民币,铁道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铁道部想通过引进200公里/小时的技术,以后直接更新为300公里/小时,用在高速铁路上,所以这次招标要求投标的国内企业的技术支持方,必须具有成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对于这一设想,有专家认为,“有可能,但非常困难”。        “用200公里/小时的项目,想引进300公里/小时的技术?国外企业哪有那么好?”铁道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反问说,在国际招标中,你采购20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企业就不会给你300公里/小时的,因为后者较前者的价格高得太多了。        一位机车车辆企业的高层也说,200公里/小时和300公里/小时的技术完全是两码事,技术的转让是很复杂的,想通过200公里/小时的项目引进300公里/小时,显得“有些天真”。        这位高层举例说,国外高速铁路的技术一般都属于政府,比如德国的ICE高速铁路技术,属于德国政府,由庞巴迪和西门子共同经营。“如果要通过200公里/小时的招标引进300公里/小时的技术,庞巴迪和西门子这次就都要中标,但是,西门子这次都没参加。”        另外,此次竞标合作方的谈判时间,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有些仓促。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竞标者之一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的合作,谈判大约在半个月之前才展开。        此次招标进展情况究竟如何,早报记者试图就此采访四方机车、长客等多个竞标方,但各方均以“目前保密”为由拒绝了采访。        铁道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招标目前还处于评标阶段,结果的公布日期目前尚未确定。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