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垂直起降战斗机进入第四发展阶段


日期:2004-08-15 20:54:21|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近来,XX在XX总结报告中,认为中国研制高性能垂直起降战斗机所需各项技术已经成熟和即将成熟,可以进入正式研制阶段。   中国对垂直起降飞机的兴趣,最初是在70年代。当时,苏军的重装集群令中国陆军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无疑的,一支强大的攻击机部队是遏止其势头的极好选择。这也是苏联人在卫国战争中从伊尔2上获得,后来又传授给我们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强五并长期生产)。但苏军强大的战略/战术空军无疑会先行摧毁机场,包括使用小型核导弹。于是新型战斗机被设想为到处可打,到处可藏。歼十二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而另一些更为激进的设计人员则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状况,提出了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设想。(当时还产生了重型运输机远程轰炸机等)。在那个狂热的时代,计划被通过并开始研制。当然工程很快就不得不下马停工。这是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幻想。   进入80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再一次让我们真切贴身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借助当时北约准盟友的身份,西方军售打开了大门,陆军再次对垂直起降飞机燃起了兴趣。在当时西方的各种战术分析家的文章中,中国应配备垂直起降飞机以遏止苏军重装集群冲击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而海军也参加进来,希望用它来装备拟议中的轻航母。最终决定引进鹞式等一批装备。陆军部准备把它编入新组建的集团军之中。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成为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马岛之战后,这些装备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曾有专家这样刻薄评价鹞式,除了能垂直起降之外,性能还不如歼6。而海军对轻航母编队的作战性能也大失所望。如果不是阿根庭人缺乏导弹,炸弹Y货多,日不落帝国的舰队早就全军覆没在马岛了。高价低能,苏联与我们关系的缓和,最终使这笔合同取消。这可以说是第二个阶段,   合同被撤销,但是脚步依旧没有停止。海军认识到,尽管鹞式不足以担当重任,但高性能垂直起降战斗机无疑能大大简化航母的设计,在两栖舰上搭载一两个垂直起降飞机中队也能大幅度提高舰队防空能力及应变能力。陆军同样认识到,在集团军内编入一定数量的垂直起降飞机,能提供战役纵深打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防空压力,其作用远较反装甲集群为大。但军方也意识到,当时世界上垂直起降飞机的性能还远不能满足需要。而科研人员同样意识到,就我国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研制出能满足军方需求的飞机。于是,在军方提出了一个指标之后,整个工程分解为许多小课题,进入了预研阶段。这个性能指标非常的高,即使在现在也可称为是优异的。这是第三个阶段-探索。   这个阶段从1985年一直持续到现在。相关的文献很难发现。主要的一些有:   XX年关于XX大型风洞的报道中,提到了该大型风洞在正式入役前曾进行了超音速垂直起降飞机带动力模型测试。    ***X探讨了як38,як41,鹞式垂直起降飞机的几种控制系统,并得出结论。多余度电传是唯一能真正实现无忧操作的系统。并且控制计算机必须能够达到***级别,才能实时处理相关数据。(鹞式飞机的坠毁率非常高,比号称寡妇制造者的F-104好不到那里去。    ***X探讨了垂直起降飞机飞行所需的各种传感器以及它们应达到的水平。并建议以数据总线串联。    ***X探讨了超音速飞行与垂直起降之间气动外形的冲突与优化。    ***X探讨了近程战术导弹,,远程火箭炮,武装直升机,与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费效比以及编制后勤供应问题。    ***X探讨了垂直起降飞机采用升力风扇,矢量发动机,升力发动机的利弊,并指出,升力发动机尽管增加了死重,但在主发动机出现故障时相当有用,这对于单发舰载机来说意义重大。    ***X垂直起降飞行采用单发动机双发动机的利弊,布局以及发动机应达到的参数。    ***X探讨了垂直起降飞机可探测特征的降低。   在上述文献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94年后,як38/як41的实质性相关内容,(结构,控制,动力)时常被引用。包括后来那个的低雷达反射面的改进。看来,在92年明斯克马丘丽莎会议як41被终止后,як设计局曾向我们积极推销,希望能够引入资金完成该机。我们对此也很感兴趣。(又一个航母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是购买的全部资料,可能还资助完成了后来那个改进。便中止了这个项目。当时我们自己也没有多少钱。又引进了苏27。坦率地说,як41的性能相当高,但如果不需要垂直起飞,它的性能还可提高。由此可见垂直起飞付出的代价。。   最近:XX指出研制垂直起降飞行所需各项技术 一:先进的大推重比发动机,先进的火控雷达,三 多余度电传及高性能控制计算机,四 先进的航空材料。均已成熟和即将成熟,因此,研制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转入实质性研制阶段。但同时也指出,研制垂直起降飞机代价很大,并且军方要求已不再迫切。全文最终的结论是:研制一种高性能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可行的,并且总的来说,还是合算的。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