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以自己教科书的一个附表指出中日舰队的差距,如有不足,还望各位提点提点。 参加黄海之战的中国主要战舰: 舰名 制造国家 时速(里) 舰质 炮位 定远 德国 14.5 钢 22 镇远 德国 14.5 钢 22(最大者口径十寸) 备注:长298.5尺,排水量7335吨,铁甲厚8-14寸,水线下设平铁舱,中弹入水仍可不沉,海水化淡机每日可提供三百人饮用的淡水,电灯24盏,鱼雷 筒三,附小鱼雷艇三,小轮船一,海战中受重创。 济远 德国 15 钢 13 备注:长236.3尺,排水量2440吨,海水化淡机每日可提供百多人饮用的淡水,电灯80盏,鱼西筒四,鱼雷筒四,鱼雷水雷艇二,单雷艇四。海战中受重创。 经远 德国 15.5 钢 14 备注:排水量2900吨,海战中被击沉。 来远 德国 15.5 钢 17 备注:排水量2900吨,海战中,中弹起火,舰尾分裂,内舱全毁。 靖远 英国 18 钢 23 备注:排水量2300吨,海战中,中弹数十,力救扑灭,战事将终时,代定远,升旗整队撤退。 致远 英国 18 钢 23 备注:排水量2300吨,海战中被击沉。 超勇 英国 15 钢 12 扬威 英国 15 钢 12 备注:排水量1350吨,海战中被击沉。 平远 中国 14 钢 11 备注:长195.2,排水量2100吨。 广甲 中国 14 铁骨木皮 10 备注:长217.1尺,排水量2100吨,属广东,海战中被击沉。 广丙 中国 13 钢 11 备注:长229.3尺,排水量1030吨,属广东。 参加黄海之战的日本主要军舰 舰名 时速 舰质 炮位 松岛 16 钢 29 备注: 排水量4278吨,乃日本旗舰,被镇远十寸巨炮开花炮弹击中起火,死伤八十多人,炮毁不可用,退出阵外。 严岛 16 钢 31 备注:4278吨。 桥立 16 钢 20 排水量4278吨。松岛重创后,日帅伊东佑享改之为旗舰。 吉野 22 钢 34 备注:排水量4225吨,为全队之前锋,以快炮轰击北洋舰队小船。致远弹尽,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向吉野,反中鱼雷沉没。 扶桑 13 钢 21 备注:排水量3777吨,海战中,中弹起火。 浪速 18 钢 24 备注:排水量3709吨。 高千穗 18 钢 24 排水量3709吨。 秋津洲 19 钢 26 备注:排水量3172吨。 千代田 19 钢 27 备注:排水量2439吨。 比? 13 铁骨木皮 18 备注:排水量2284吨,速度较慢,随队进攻时落后,冒险穿越定远、来远之间突围,中弹起火。 注:参战者尚有赤城和西京丸,赤城为一小炮船,西京丸乃商船改装,均受重创。 北洋最大吨位: 7335 最小:1030 日本最大吨位:4278 最小:2284 北洋最大时速(里):18 最小:13 日本最大时速(里):22, 最小:13 北洋最大炮位:23 最小:10 日本最大炮位:34 最小:18 北洋总吨位:35440 日本总吨位:36149 北洋平均吨位:约2953吨 日本平均吨位:3614.9吨 北洋平均炮位:约15.833 日本平均炮位:25.4 北洋平均时速:约12.79(里) 日本平均时速:17(里) 从以上可见,虽然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在排水量方面占优,达7335吨,但其炮位只有22,而日本的吉野却有34,再加上日本舰的速度比北洋快,而且炮位一般比北洋的为大,所以北洋舰队实际上是军备上落后于日本,一般人会把北洋访问日本时的实力当成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的实力,那是大错特错。 各位大哥,这样的北洋舰队是亚洲第一吗?? 作者:阿嘟(ting25) 日期: 08-04 2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