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专题>甲午110周年祭----我们能打嬴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吗? http://topic.homeway.com.cn/news/blank_1496.aspx <坚决抵制日货!>整理 <相关文章> 1.从另一个角度看甲午海战帝国的沉沦:甲午中日战争纪实甲午战争110年祭http://news.homeway.com.cn/detail.aspx?id=762659 2.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 痛定思痛后的警醒 http://news.homeway.com.cn/detail.aspx?id=762335 3.甲午战争惨败刺激国人寻求新的救国方案 http://news.homeway.com.cn/detail.aspx?id=765564 4.假如甲午战争再次打响 中国海军仍将重蹈覆辙? http://news.homeway.com.cn/detail.aspx?id=762350 5.甲午一仗把中国50年经济改革开放打得一败涂地 http://news.homeway.com.cn/detail.aspx?id=765667 <编者按> 1894年7月25日,中日两国爆发了一场为期8个多月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结果以中国军队丢人现眼的失败和两国国运的巨大转折而告终。 今天,中日甲午战争110周年过去有十几天了,我们的媒体上似乎没有多少动静。今天的中国媒体与国民更关心的是发生在北京工体的一场中日之战。尽管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既改变不了中国足球的命运,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而当我们回头时,看到的是当年导致惨败的一些因素,今天正在被熟视无睹…… --------------------------------------------------------------------------- 1886年8月,北洋海军的两艘巨型铁甲舰访问日本长崎,士兵们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了一场狂欢,喝酒泡妞,并与日本人发生了严重冲突,就像现在的美国兵一样。长崎的地方官员赶紧正告日本警察,不要招惹这群清兵。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还有一种敬畏感…… 反思之一:都是颐和园惹的祸? 据说,日本人是看到中国水兵把裤衩晾在大炮上才决心向中国挑战的,当时清陆军总数60万,而日本常备军7.5万。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更为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鲁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许多时候,日军是在即将断粮的情况下取得不可思议的胜利! 哪怕还有一点点勇气和冒险精神,北洋水师当时都应该组织特遣舰队远征日本,封锁对马海峡,炮击日本沿海城市,甚至东京。当时既没有飞机,更没有雷达,要寻找茫茫大海中的军舰极其困难。而日本大城市多数靠近海边,以木板房居多,炮击很容易引发火灾,影响巨大…… 虽然慈禧太后有挪用军费的责任,但是凭当时清朝北洋水师的实力,抗衡日本是完全有条件的。如果训练严格一点,命中率提高一点,战争的结果就可能根本相反。这仅仅是由于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腐败?还是……一个民族的血统衰败? 反思之二:全盘西化打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0年前 110年前,中日同时开始近代化改革,中日甲午海战的大背景就是两个国家同时开始的近代化改革,但是走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中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日本走的则是全盘西化的道路。最后的结果是日本击败了中国。 甲午110年后 时至今日,110年后,中国人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命题,我们也仍然在批判“全盘西化”,但是一个可以注意到的事实是,反倒是日本在成为发达国家后,他的民族文化保护是亚洲国家里做得最好的。 当初,日本萨摩岛的藩主在与列强海战失利后,并没有卧薪尝胆立志“驱逐洋夷”,而是转头谈了一笔生意:买下西洋人的军舰,聘请西洋人做船员和教官,发展到后来甚至要求与西洋通婚,以“改良日本的人种”…… 而在甲午110年后,在不懈谈判十几年才能加入WTO的今天,为什么大多数国人还是把“门户开放”、五口通商视为丧权辱国,而没有看到鸦片战争在中国人眼前打开的一个崭新世界? 相形之下,1853年第一个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却因为让日本人见识了西方科技与文明而被树碑立像,被尊称为“我们开国的恩人”。佩里之于日本,有如英国人义律之于中国,或许正是中日对这一点的态度不同,决定了一个从挨打迅速成长为打别人,而另一个一直挨打了100多年。 反思之三:甲午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内伤 有人说:没有甲午惨败割地赔款之奇耻大辱,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恐怕都不会发生,说不定至今我们的头上仍然留着辫子…… 但是甲午的伤痛刻骨铭心,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永远的内伤。此前的两次鸦片战争伤不及骨,从另一个角度说反而激发了洋务运动,诱发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努力。而甲午则基本葬送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当时中国精英阶层的全部现代化努力,正因为上层的精英被打趴下了,社会下层的义和团才会起来……这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也最深入骨髓的一次挫折,其伤害甚至远甚于其后的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所形成的巨大阴影,在其后100年里仍不断缠绕着中华民族。 甲午让日本尝到了甜头,坚定了它插手中国事务的欲望与决心,之后每当中国的国势出现转机之时,就会有预谋地加以干预和捣乱,以图压制中国。其手段不但有出兵、扶植代理人、发动战争,甚至还会假装善意,表面上由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势力出面帮助中国进步力量,其实图谋分裂和削弱中国。尤其害怕中国出现强权人物和统一趋势,不仅袁世凯、蒋介石为此吃尽苦头,连张作霖这样一个地方军阀,在日本感到不好控制之后,也要毫不犹豫地除掉。 20世纪中叶前,中国现代化的五次尝试和日本的干预 中国现代化的五次尝试 1 以曾、左、李为代表的洋务运动 甲午战败 日本的干预::功亏一篑 2 康梁为首、光绪支持的维新变法 日本的干预:: 3 袁世凯、张之洞为首,慈禧支持的清末新政 日本干预: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在南方假意支持革命党,实则图谋分裂中国 4 民国后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军事、财政 日本干预:日本以出兵威胁强加《二十一条》 5 国民政府统一中国的尝试 日本干预:济南事变、七七事变 日本总是在关键时刻出兵打断统一进程 反思之四:假如甲午战争再次打响,中国海军仍将重蹈覆辙? 现在的日本海军已拥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训练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海军和空军只是与管辖陆军一个军区相当的军事行政单位。 110年前 中国对于海权的认识,也要比日本要晚得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初期的海上失败,才渐渐使中国人从“边防”的角度认识海权的意义。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吸取有海无防的教训,才花大价钱建造了亚洲一流的军港,拥有当时亚洲最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 甲午110年后 建国以后,海军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但是由于受大陆军主义的制约,以及经济上的原因,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70年代的西沙之战,面对南越的几艘不大的军舰(最大的军舰也就1700吨),南海舰队仅以500吨级的猎潜艇应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海军和空军只是与管辖陆军一个军区相当的军事行政单位。但在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很多时候都是由“海军上将”担任的。 甲午海战时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VS 今天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19世纪70年代: 日本:日本开始有三千吨的铁甲舰,两千多吨的自卫舰 中国:无 19世纪80年代: 日本:三千吨级三艘,两千吨级三艘,总吨位三万多吨。军舰数量24艘 中国:北洋海军七千吨级两艘,两千吨级五艘,总吨位三万多吨。军舰数量18艘。从舰的质量水平来看,中国是超过日本的。特别两艘七千吨级定远舰、镇远舰的吨位位居当时亚洲第一。 1894年 日本:33艘军舰,吨位六万四千多吨。主要作战舰数:12艘四千吨级的4艘,三千吨级4艘,两千吨级4艘 中国:北洋海军19艘,吨位三万八千吨。主要作战舰数:中国是7艘,七千吨级两艘,两千吨级五艘 甲午海战时 日本:总吨位、总舰船数、主要作战舰数都远超中国。舰速平均是17海里,吉野是22.5海里。主要战舰有17门巨炮重炮。日本的优势在新式速射炮,速射炮的炮弹发六发,中国才发一发,作战能力不一样。 中国:北洋水师早不是远东第一,且北洋水师没有速射炮。北洋海军舰速平均是每小时15海里。主要战舰有26门巨炮重炮。中国的优势在重炮,可发射的时候不能配套,所以效果比较差。 2002年 日本:海军总人数约4.38万人。共200多艘舰艇,总吨位近100万吨。船坞登陆舰2艘。4艘巡洋舰(8000吨以上)。驱逐舰40艘。护卫舰18艘。潜艇23艘(无核潜艇)。海军作战飞机250架。海军直升机150架。 中国:海军总人数约30万人。共600多艘舰艇,总吨位130多万吨。无船坞登陆舰。无巡洋舰(8000吨以上)。驱逐舰19艘。护卫舰33艘。潜艇60艘(有6艘核潜艇)。海军作战飞机250架。海军直升机25架。 反思之五:中国50年的经济改革开放毁于一旦? 中国1894年被日本击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腐败。在政治体制上如何更好地使国家得到发展,无论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必须不断探讨的命题。“当时造成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近年来甚至也有一些苗头…… 北洋海军陷入浴血奋战之际,南洋海军却在一旁看热闹。“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宏观调控不力,地方割据,各自为战。而今天中国这些因素仍然存在…… 以前有一位朋友忽发怪论,说应该感谢慈禧太后,如果她当初把建造颐和园的款项拨作军费,则黄海下面无非多了几堆废铁,我们就没有颐和园游玩了。话虽偏激,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清朝丧权辱国,不关军费开支的事情。腐败的政权,怎么开支都是糟蹋民脂民膏,无非是糟蹋到哪里,让什么人糟蹋罢... 1897年,甲午战争这一仗把中国50年的经济改革开放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仗给了中国一个新的教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我们以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抵御西方侵略,但事实并非如此!光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是不行的,我们的落后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落后…… 110年前 《北洋舰队》、《甲午战争史》作者戚其章表示:“当时日本也怕中国,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两艘七千吨级的铁甲舰,另外怕中国北洋、南洋甚至于广东的海军联合成一个舰队,首先数量大了,南洋也有几艘从德国买进的两千吨级的战舰三艘。” 但是,北洋海军陷入浴血奋战之际,南洋海军却在一旁看热闹。 甲午110年后 中国今年以来在经济过热上的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间也出现了像铁本事件这样的不和谐音符,其他诸如三农问题,拆迁问题仍有不少得不到解决,这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宏观调控不力,地方割据,各自为战。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要从甲午战争中吸取的教训。” 小资料: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制造事端。7月下旬日本军占领朝鲜王宫,发动政变,并向驻朝清军挑起战争。 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朝政府在开战前寄望于欧美各国调停,开战后又执行避战静守的方针,致使清军被动挨打。9月中旬日军占平壤,北洋舰队与日军在黄海海战亦失利。10月日军由陆路攻入中国境内。 1895年1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辽东半岛尽失,京畿大震。4月17日清朝政府被迫同日本订立《马关条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