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最新试射成功的高精度导弹应为传说中的鹰击-12飞航导弹


日期:2004-08-19 13:38:04|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首先,新闻中有提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这是中国飞航导弹研制基地。 解放军报 2001年09月19日 第9版有《我铸利剑镇海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研制飞航导弹纪实》,这是军报证明了三院的身份。原文节录如下: 1961年9月,一个研制飞航导弹的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便诞生了。   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岸对舰导弹―――“海鹰”在世人面前亮相时,大概是看到它那蚕体般浑圆的“身材”,西方人习惯地称它为“蚕式”导弹。   “海鹰”起飞了,中国海军终于有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岸对舰导弹。此后,技术创新成为贯穿于飞航导弹40年风雨历程的一根不变的主线。   “中国飞鱼”一飞冲天   1982年5月,阿根廷与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开战的时候,看来弱小的阿根廷人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飞鱼 ”也随之名噪天下。   然而刚过了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阅兵式上,通过天安门前的海军方阵里,排列着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细长的身躯、小巧的翅膀、多棱的尾巴。天安门观礼台上敏感的外国武官们惊呼起来:“飞鱼!飞鱼!”   这种被称为“中国飞鱼”的导弹,就是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   该型导弹的研制不是国家计划下的“产儿”,而是三院人追赶世界前沿技术、自加压力产下的“私生子”。正因如此,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个“黑户口” 。加上体态小巧,它被戏称为“小二黑”。   “小二黑”身体小,五脏六腑都得小:小发动机、小末制导雷达、小自动驾驶仪、小战斗部……但是,这一切不是简单的照片微缩,而是一场艰难的技术革命。   小推力但能长时间工作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是研制工作中的关键。为了征服这座动力高峰,发动机所的十多位研究人员在两年内每人记了30多本笔记,摞起来有几尺高。   某年深秋,难度系数最大的主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了。试验人员在荒沟里拔去野草,挖一个坑,把发动机的头部埋在地里,冒火的屁股朝天,点火试车便在露天开始了。用砖头支锅野炊式的方法进行的一次高技术试验,竟然一举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为了躲过敌舰雷达的“眼睛”,小导弹要贴近水面飞行,因此必须克服复杂的海浪和各种电波的干扰。承担此项任务的雷达专家们,千里迢迢坐车乘船来到一个荒凉小岛。春节,风浪最大的日子军舰出航了,舰上的试验人员被颠得翻肠倒肚,补给船由于风浪太大来不了,他们喝积存的雨水,吃没有绿色的干菜,继续做着各种试验。一连这样度过了3个春节,终于研制出可与世界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小末制导雷达,引起世界飞航导弹专家的关注。   “小二黑”一鸣惊人,成为我国飞航导弹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型导弹是“火眼金睛”(注意:这就是传说中的鹰击-12~~~~~~~~泄了........)   这一年的“八一”建军节,三院把庆祝活动搞得热闹非凡。原来,总设计师姚绍福自有他的“小九九”。   他陪同海军首长观看繁忙而有序的导弹生产线,又让海军首长们亲睹了自筹资金研制出的某发动机及试车台,并观看了发动机试车。他还向海军首长透露了另一个秘密:总体研制的一种系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想上新型导弹,可离不了这玩艺。   姚总所说的“宝贝儿”就是某型号导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进行技术储备,三院认准了这种射程更远的新式导弹,并贷款筹资开始了研制。当时经费十分紧张,但是发展的机遇不容错过,新型号还是上马了。从论证方案到设计定型,这一新型号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无疑是一个发育极快的“神童”……   海军首长亲眼目睹了“神童”的威力,很快敲定以此改型研制新型导弹,任务由三院承担。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至成功。终于,该型发动机技术被突破了―――导弹有了一颗无比强劲的“心脏”;舰上雷达捕捉远距离目标的“超视距”难题被攻克了,中国的导弹从此有了真正的“火眼金睛”……   一个大雨滂沱的清晨,一支神秘的车队碾着乡间土路的泥泞,驶向导弹发射基地。 “轰”的一声巨响,一道电光刺破长空,人们的心随着电光向远处飞去。成功了!姚绍福与身边的副总指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位年轻的队员向姚总献上了发射前在芦苇丛中采摘的一束鲜花。 (本人点评:这极可能是鹰击-12首次试射成功!!!?)   另一篇中新社记者采访文章也是欲说还休,也透露出此弹的神秘影子,注意时间是2004年04月18日,也就是说鹰击-12已经呼之欲出: 原文节录如下: 《专家杨宝奎:我国精确制导武器研制实现技术跨越》 (点评:注意关键词 精确制导 技术跨越) 2004年04月18日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八日电 题:飞航导弹专家杨宝奎:中国精确制导武器研制实现技术跨越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我们也实现了一些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实现了技术上的跨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飞航导弹专家杨宝奎委员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制领域,中国将“通过继续努力,实现我们还要实现的目标”,这也是中国国防工业科技界的共同心声。   杨宝奎前不久在试验基地负责完成一个重点型号的定型试验。 (点评:这很可能是说鹰击-12不是八月定型成功,而是在4月或更早时间就已定型试射成功,可能当时局势不算紧张,所以中新社羞羞答答,比较含蓄,局外人看不懂。现在台海局势急剧升温,才把旧闻当新闻重新炒作一下,只不过这次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赤裸裸的威胁对手!!!更有意思的是报道采访的记者居然是同一人:孙法!!!)   为适应未来战争,导弹武器将如何发展?   这也是历任多种导弹武器型号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杨宝奎委员一直关注的话题。他分析说,纵观全球,导弹武器研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打得要远;第二打得要准,不伤及无辜,就是“要指到哪里就能打哪里”;第三是可靠性要高;第四是威力要大,要增加一些破坏效果;第五是便于维护,操作使用简便;还有一个就是抗干扰的能力要强。 (点评:以上说通俗点就是中国鹰击-12飞航导弹的技术指标,够世界一流吧!!!)   最关注国防工业三大问题   杨宝奎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说,中国国防工业领域当前有三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国防工业人才如何留住;二是如何调动国防工业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怎样进一步为国防工业发展打牢基础。   他特别提出,目前,中国国防工业基础领域的元器件、原材料和一些芯片还属于薄弱环节,这无疑使国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后劲、受到限制,进而对中国长远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加强基础技术研究,特别是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杨宝奎希望国家能组织相关专家集中力量予以研究,以切实解决国防工业目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以下是一篇较早出现在网上的鹰击-12的详细介绍,似乎是内部人士写的,真真假假,观者自判: 《传说中的航母杀手――神秘的鹰击-12飞航导弹》 我军的导弹家族中就目前有二大镇家之宝一是东风21型中程战术导弹。东风21型中程战术导弹的绝活是有绝对破解导弹防御系统的本事,平什么?靠的是导弹的高抗干扰性,高机动性,高智能性,高攻击精度和超级的隐身性,这里暗表不再细说。 那么鹰击12就是我军最为自豪的争气弹拉!!!有人认为它是俄军“红宝石”系列反舰导弹的国产化,这是天大的笑话!!!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军最新的导弹技术水平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美国3-5年(比如代号为4171导弹定型任务以完成比鹰击12理论上领先整整一代,微激光抗干扰系统+智能化卫星制导+分离假弹头+主被动二程雷达+末段入水攻击方式,每枚导弹造价380美圆左右)单因造价太高未被量产,但部分技术已被东风31B型导弹使用。 鹰击12较鹰击91比统属中国最新一级的攻击舰艇的导弹,但后者是仿苏型,没有像鹰击12那样具有明显的国产特征。鹰击12运用了中国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成果,解决了抗干扰性问题,即使在脉冲炸弹的干扰下鹰击12的激光抗干扰系统仍然可以100公里不超过1.5米的误差(鹰击12即使在发射时就受到了敌方的干扰,按其终极射程550公里计算其误差也不过9米,况且鹰击12末段有自动修复程序)。鹰击12分空射、舰射和潜射三种。鹰击12发射后飞行高度为1200米的高空后接受预警雷达的第一次目标锁定参数后,接受系统将参数发送给鹰击12的激光制导控制系统后,鹰击12导弹在电子地图的动态指挥下静默飞行,速度为1.5马赫,高度12-15米。当离攻击目标50海里的时候,鹰击12分离出一枚主动式+微波热制导式空中雷达进行最后阶段制导,同时鹰击12导弹4玫助推导弹点火,导弹以6-8马赫的速度在上空预警雷达的指令下直击目标,攻击最后阶段战斗部脱离,即使敌方的密集阵或导弹拦截,对于每秒1360米?2080米,体积不大与3立方米的战斗部也望弹兴叹。 鹰击12同时具有较强的假弹头欺骗战术,当当敌方在150公里开外发现鹰击12后,敌方用导弹拦截,鹰击12会将其中二枚助推火箭发射进行干扰,只不过在最后的攻击阶段攻击距离缩短为25海里,导弹末端攻击速度降至为3-4马赫。 鹰击12导弹的战斗部为800公斤的超高爆炸药,这是为美国航母量身定做的。鹰击12的潜射型其战斗部更重达1200公斤(这就是为什么鹰击12的潜射型的射程仅有360公里的原因),一枚这样的导弹足以让一艏90000吨的航母遭受灭顶之灾!!! 鹰击12导弹的射程为550公里,但是其燃料部是在发射前通过内置燃料调节器调节后调整其发射射程的,因此内置燃料调节器调节具有很好的调节协调作用,使得导弹在飞行速度、射程方面有很大的变数。 鹰击12导弹的造价在180万美圆一枚,因此军方首批定量只有816枚(不包括潜射型),军方认为如果鹰击12导弹的造价在每枚90万美圆左右方可大量订购。因此鹰击12的总设计师正在考虑鹰击12分离出的那枚主动式+微波热制导式空中雷达的自动回收问题(这台飞行雷达造价25万美圆,鹰击12的激光抗干扰系统造价更达58万美圆,仅这两部分占了鹰击12 造价的46.11%)。因此,鹰击-12装到了170导弹驱逐舰号上,168、169也只能装鹰击83反舰导弹了。空军的歼十和093核动力攻击潜艇这些高贵血统的克敌利器才能装备上鹰击12这种我们中国人的争气弹,相信随着鹰击12的闪亮登场,将大大提高我军攻击航母编队的能力。 (点评:如此详细,必为内部人士所写,这也算中国的心理战特色吧,哈哈~~~~~~~~~) 结论:中国传说中的鹰击-12可能是在今年四月初定型试射成功,这是一种多用途飞航导弹,军方观后评价极高,中央非常振奋。该弹精度极高,抗干扰性极强,设计误差10米以下(包括在强干扰条件下),保守估计一般可达5米以下精度,射程550公里左右,这个射程对于航母和阿扁来说已足够了。今年定型试射时很可能是打地靶,导弹直中靶心,所以才极为兴奋地宣布为“高精度”!!! 如此厉害的杀手锏,打阿扁的办公室是绰绰有余,阿扁终于尝到了插翅难飞的滋味…… 所以阿扁今年不断借汉光演习演练利用军机、潜舰逃跑的线路……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