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胡温以强兵促富国 国防投入必将倍增 


日期:2004-08-21 01:20:33|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举行政治局集体学习,是胡温施政的一个特色。可以讲,这是在胡温被推至一线,江泽民仍以军委主席权柄拥有最高决策权的微妙政治格局下的特殊产物。胡温的学习表面上表现胡温一班人与时俱进,不断追赶时代新知,实际上是向外界传递讯息,显示他们关注的课题,正在思索形成的新的大政方针。 因此,不久前胡温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拨动了各方敏感的神经。胡锦涛在会上讲话被官方媒体公布的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胡锦涛的话,过於辩,便变成了圆滑,人们抓不到重点。但事实上,这个学习主题本身就显示中国的国家发展策略出现重大调整,决策的天平已向国防建设倾斜。 象显示,解构胡温这次重大调整的实质点有两个,第一,强兵是促进、带动富国的重要战略,而不是阻碍、绊脚石;第二,国防投入有倍增的空间。目前,中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二,低於全球平均值百分之二点五,大幅落後於美国的四千八百八十七亿美元,日本的四百二十二亿美元。据专家匡算,中国的国防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幅度可至百分之五,不应低於百分之三。 军事发展未达资讯化要求 中国的国防实力,目前是处於一个甚麽水平?胡温的判断与描述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了新一轮的「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家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资讯化军事对发展中的国家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所谓发达国家,就是美日,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军事发展还没有完成机械化的任务,还处於半机械化状态。国防专家告诉胡温,解放军在整体上仍处於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如果不能跟上资讯化的新军事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就会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甚至可能导致比当年义和团用大刀长矛应对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还要惨烈的悲剧。 二十年前,邓小平裁军一百万,以「军队要忍耐」、「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之前,毛泽东的判断是「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要准备打仗」。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打完对越惩罚战争之後,判断「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因而果断将军队建设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的临战状态转向和平建设的轨道。 不过,邓小平也留下一个「但书」,就是这不等於放弃国防现代化。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也离不开国防现代化,否则四个现代化就是缺腿的。等到经济搞上去,才能投入更多的资源搞国防建设。 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台阶。经济的发展,正好为中国国防战略的轮性调整提供了基础。事实上,在李登辉访美引致台海危机之後,江泽民对邓小平的策略已作出微调,提出了「兼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方针。到了二○○二年,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将「兼顾」改为「协调」。颇为微妙的是,胡锦涛沿用了江泽民的提法,但是实际上更加强调国防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八十年代大裁军的一个基点是,台湾问题将和平解决。但後来强调的不能承诺「不动武」,其实是将武力作为一种防止台独的阻吓性手段。当时,邓小平还规定解放军的总体军事战略是积极防。也就是说,中国的军事准备是防性的,防止外敌入侵,具体表现在海空力量是重点发展近海防力量,陆军也是立足於反侵略战争。 近十年国防建设两大失误 但是,自九六年台海危机,江泽民提出「台海必有一战」、「要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之後,实际上中国的军事任务的首要目标是对台作战。对台作战,是进攻性的,以台海作战为主要任务。大陆国防建设,实质上要将陆海空三军整个作战体系大调整。应该指出,近十年北京在国防建设出现两个大失误,第一是对台军事斗争估计不足,第二是对资讯化的新军事变革估计不足,导致目前出现国防建设拖後腿的局面。 由於国防建设需要高投入,加上苏联崩溃的训,搞国防建设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阴影,事实上也笼罩胡温。但这次学习显示,胡温相信国防投入还有增大的空间,而且美国的经验表明,国防高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关键是把握好「度」,因而,目前中国加大强兵力度,也就是富国的火车头。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