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对台军售:解析美战略思维的诡变性


日期:2004-08-24 20:21:07|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近期台湾当局提出超过6000亿台币的向美国军购预算,所购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明显加快了以武谋“独”的步伐,为两岸关系增加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台海的紧张局势。多年来,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美国一方面表示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借口依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不断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究其实质,这还是美国一贯的战略思维的诡变性在作祟。   基辛格曾说过: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国家像美国那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日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道德观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   基辛格的话当然不见得全对,但却明白无误地反映了美国战略思维矛盾性的一面。美国战略思维上的悖论有诸多表现,美国战略制定的矛盾性几乎在其战略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反映。独立战争后,美国反对欧洲列强对北美扩张,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实现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在美西战争中,美国反对西班牙对拉美国家的殖民统治,但在打败西班牙后,美国又将原来由西班牙控制的古巴和菲律宾变为了自己的殖民地。19世纪末,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到20世纪初又与日本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威尔逊在巴黎和会前大声疾呼民族自决,但在巴黎和会上却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从德国手中转交给日本。美国在日本入侵中国东三省后提出了“不承认主义”,但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在经济和军事物资上却一直向日本提供大量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反对德国法西斯,对战前的欧洲局势感到担忧,但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坚持中立原则,并按照《中立法》办事。冷战当中,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反对苏联,表现出自己是最新生、最民主、最先进、最自由的国家,但在行动上却是最守旧、最反对改变现状、最痛恨新生力量兴起的国家。   美国在战略目标的确定上,也经常表现出矛盾性。它经常不能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美国强调经济,则寻求与其他国家发展合作;强调安全,则特别注意寻找敌人。冷战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突出地表现出自我矛盾的特点。美国希望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以保持美国经济繁荣,但又把中国看作是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人告诉中国政府,它只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售台武器却不断攀升。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的政策也是矛盾的。美国反对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但在冷战期间一直与苏联进行核武器竞赛。美国担心一旦核武器失控,自己会遭到进攻,但它坚持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直接结果是核军备竞赛升级。美国在与同盟的关系上,也经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政策。它时常强调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但对盟国政策又完全依美国的需要而定。美国离不开盟国的支持,却又经常出卖盟国的利益。   美国战略思维经常出现矛盾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战略思维本身上的矛盾决定的,如在道德与利益、经济与安全、对抗与合作、手段与目的等许多关系上,美国选择困难,或因矛盾尖锐难以弥合,或因进退维谷。二是准确地讲,多数情况下,美国是有意为之,属于战略技巧的自觉运用,是战略目标明确而战略手段灵活的表现。此时,美国言语行动方面显露出的矛盾性甚至相悖性就是美国战略思维确定性的体现。所以,我们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洞察其真实的战略意图。美国战略思维矛盾性的背后更多反映出的是美国战略思维的更本质性特点―――灵活性、权变性和诡诈性。(许嘉)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