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选举后,台海布满了刀光剑影,两岸也同时出现了战争的想像,诡谲的局势引发了台湾内部激烈讨论:台海是否能和平维持现状?或最终以兵戎相见?政治理念的不同,似乎也影响了对情势的判断。 台湾内部对于两岸问题的讨论基调也悄悄转变,原来大家主要还在争论三通谈判要如何进行,以及开放直航的利弊,总统大选后,整个争议已经变成台海和平到底能维持多久。 虽然遭到台湾总统府在8月6日发布澄清否认,副总统吕秀莲在8月9日仍然坚持两岸进入“准战争状态”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她说:“台湾海峡已经逐渐进入更敏感的阶段,因此台湾不会主动挑衅。” 进入8月,台湾媒体几乎每日都报道大陆解放军在东山岛军事演习的消息。报道也分析,今年东山岛演习与往年抢滩登陆不同,主要目标是锁定在争夺台海制空权的三军合同演习。 配合东山岛演习,中共也启动“国防动员”机制,进入“次危机状态”的紧急战备动员,尤其是部署在台湾对面的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以及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一定程度反映北京当局对台海局势的判断。 台海是否进入准战争状态?台湾国防部军事发言人黄穗生少将在8月3日表示,所谓启动“国防动员”机制,只是中共各军区召开例行国防动员委员会,并举行二到三次的动员演习,属于年度例行会议及演习,并没有媒体所渲染的“临战气氛”。 相对于大陆不断释放军事演习的消息,台湾军方一方面认为是解放军在进行心理战和媒体战,试图左右台湾股市和民心,另一方面却不寻常地在陈水扁连任总统后,把今年的年度“汉光演习”延长半年,一直军演到11月,并从6月下旬开始实施“联合作战战力评鉴”。 台湾变相动员戒备 台湾军事分析家认为,把汉光三军综合演习史无前例地延长到11月,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动员戒备,让三军都处在高度警戒,应付对岸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换言之,台湾其实已经进入了军事准备状态。 同时,台湾当局为了积极说服民间,支持新台币6018亿元(约303亿6000万元)的对美军事采购案,陈水扁以总统之尊,亲自带领媒体记者视察汉光海空反潜战备操演,并乘搭潜水艇出海。 民间的知识精英并没有官方乐观,对于台海战云密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不断提醒台湾民众要注意危机来临。 无党籍立委陈文茜分析,随着大陆及台湾各自的民族主义越来越强,两岸因为国共内战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台海现状,已经难以为继,并可能演变成双方人民的全面战争(total war)。 台湾军方似乎也保持相同的假设。在8月中旬举行的汉光电脑兵棋推演中,军方把台海开战的时机设定在2006年,理由是该年台湾推动新宪,引发中共动武。 陈文茜说,2008年3月台湾举行总统大选,8月北京办奥运,11月美国总统选举,李登辉已经宣称该年是台湾独立的最佳时机,两岸现状必然无法维持。 中国2000年《对台政策白皮书》清楚列明了对台动武的三要件:外国势力介入;台湾走向独立;台北拖延统一谈判。 美国没有如中国所预期的制止台湾通过《公投法》,还在事后承认陈水扁政权并推销大量军备,已经隐然符合首个要件。 《公投法》让台湾首次具备发动民意实践法理台独的利器,李登辉利用今年总统大选所催发的台湾意识,通过台联党推动台湾正名运动,越来越对民进党政府形成压力,第二要件也日益成熟。 民进党政府用“一边一国”断然否定“一个中国”原则,让两岸和谈的基础荡然无存,似乎也迫使北京不得不考虑武力统一的可能。 台独派认为大陆不敢动武 --------------------------- 围绕军购议题,台湾精英展开了对两岸是否可能开战的辩论。吊诡的是,赞成军购的一方认为两岸不会发生战争,而反对的一方则对日益加深的军事紧张表达深刻的不安,认为军购将进一步升高两岸敌对气氛。 要求台湾独立建国的基本教义派认为,中共不敢对台动武,面对北京一再警告,李登辉表达了代表性的态度:“会吠的狗不会咬人”。 对基本教义派而言,台湾民主化过程所发生的政治变革,无论是1990年代的国会全面改选、李登辉主政期间的六次修宪、总统直选、冻结台湾省,到订立《公投法》,无一不被中共警告为走向台独,并将面对严重后果,但都一路无阻。因此,对于北京针对台湾2006年新宪的警告,基本教义派自然看成是“纸老虎”而嗤之以鼻。 另一个让乐观派放心的因素是美国。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不可能让台湾与中国统一,《台湾关系法》、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派遣航空母舰战斗群示警,以及美国不断向台湾军售,证明华盛顿能抑制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让中国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大陆传出军委主席江泽民表示要在2020年解决台湾问题,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分析,这个表态也可以解读为中共在现阶段并不急着解决台湾问题;此外,江泽民并没有表示要用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