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性能 L l 5教练机的主要任务就是模拟第四代战斗机和未来第五代战斗机的飞行特性,进行针对性训练。L-15设计的最大飞行速度为M1.4,高度16000米,迎角30度。在ol架构型下(发动机推力为2200kgI’×2),其试飞速度达到MO.89(发动机限制),高度11000米,迎角26度。这使得L 15具有优秀的起降性能,全状态的飞机起飞滑跑距离约400米,着陆速度约190km/h,适合前线快速支援作战。L 15的巡航升阻比很高,可能超过了10,这样配合低耗油率的AI 222涡扇发动机,L 15利用不多的燃油和较小的机身可以实现3小时以上的续航。相比MIG 2l的1.2的升力系数,L 15的升力系数达到了1.8,飞机具有优秀的盘旋性能,最大盘旋角速度估计有26度/秒。前苏联曾经以MIG 21为蓝本进行提高升力系数的测试,加装了前翼和加大前缘襟翼后,试验结果全机最大升力系数才达到1.6,米格设计局得出结论,要进一步提高升力,必须修改机翼形状和翼型。 L 15的03架预计将在2008年上半年首飞,据悉03架修改主要体现在内部,以减轻重量、改善结构、提高维护性可靠性为目标,由于加力发动机还在测试,估计不会采用AI一222K一25t’首飞。 由于发动机推力小,L-15在试飞中能量机动方面表现并不怎样,但是其中低空飞行性能、盘旋特性、敏捷性等飞行品质给飞行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甚至超过了很多第四代战斗机的水平。加力型的L 1 5爬升率250m/s,T 50为203n1/s,M一:346比YAK一1 30高一点点,但是也只是稍微超出lOOm/s,相差比较大。L-15很好控制,低空性能和飞行轨迹稳定性很好,这对于舰载着陆比较重要,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气动布局和三轴四余度的电传系统。L 15的飞行特性使其具有作为未来第四代战斗教练机、舰载教练机、多用途战斗机的潜力。 国内的竞争 ●第四代教练机 中国第五代战斗机正在研制中,这种先进飞机的飞行员训练内容不再是怎么开好飞机以不使飞机坠毁,新一代飞机基本是无忧虑操作的,主要是训练飞行员适应飞机的新特性(先进的操作方式与战术、高敏捷性、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解放飞行员精力来考虑采用什么战术和战略去更好地发挥这种先进作战武器的功能。新一代的战斗机采用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具有极好的敏捷性和大迎角性能,采用先进的武器和控制综合系统,要让教练机能模拟五代机的飞行特性,那教练机平台必须有近似的气动特性和设备。L-15无论是机动性能、电传飞控、综合航电等方面都已达到第四代战斗机水平,L 15具有优秀的大迎角飞行性能,而且在大迎角状态下飞机俯仰操纵性好,航迹稳定性好,估计将能达到35度迎角可控,飞机升力系数大,预计达到1.8,盘旋性能优秀,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达到26度/秒,爬升率超过200米/秒,部分性能接近第五代战斗机,可以展开各项针对性训练。从起降特性和飞行特性来看,L-15与前后训练机种的衔接性非常好,加上地面飞行训练器的配合训练,能大大缩短训练的过渡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飞行员训练周期,而且其采购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与同型教练机相比仍然低廉;同时飞机使用寿命长,每飞行小时的费用很低。若加上整个体制训练周期的缩短,将大大节省每个合格飞行员的训练费用。 目前中国国内还有一种高级教练机“山鹰”,采用了类似“枭龙”的机头,全机比较细长,阻力小。不过后机身依然是MIG 21的后机身,其平尾和垂尾是按M2为设计点的,而“山鹰”最大速度只有M1.5,照总的来说这飞机骨子上还是J一7,起降性能提升不了多少,第四代战斗机的敏捷性无法在“山鹰”上体现出来,苏联时代就已经抛弃的布局在中国的确得到发扬光大,如同sU一27系列编号方法,“山鹰”在中国也有一个新的编号儿9,实际上也可以如SU一33叫SU一27K一样称呼“山鹰”为JJ一7X。在未来,“山鹰”和“猎鹰”应该是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因为两者设计思路根本就不一样。由于中国现有的高级教练机中,目前只有“山鹰”进度最快,它的及时出现缓解了目前中国空军Su 27UBK教练机损耗过快和第三代战斗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占主要数量的问题,其他从经济性、训练效率、改进等方面看相比儿8并没有什么优势,不过最大速度提高达到M1.5而已,但是“山鹰”与J 7、J8系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替代原来的歼教一7还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我与中国试飞员尝试沟通过一些关于教练机的话题,JJ一7是比J 7还难飞的飞机,很难操控,新手很难短期内适应,往往刚适应飞机后,训练也即将结束。L 15用来训练三代机飞行员将很困难,这也是“山鹰”的设计点,一个公司的设计思想历来总是有所继承的,“山鹰”未来作为卜7和J-&系列的同型教练机应该是很称职的。俄罗斯与意大利在论证新一代教练机的时候认为当前的任务需求并不需要超音速教练机,也许是中国的要求不同,“山鹰”与“猎鹰”都是超音速的。“山鹰”采用了一台WP 13涡喷发动机,与卜7保持了很好的互换性,但是这在新一代飞机的研制上是难得一见的倒退。北美公司曾在YA3卜1的基础上为美国空军设计过一种高速截击机,改进方法是在原来两台J 79发动机的上方增加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不过当时美军方并不喜欢这样的设计,而且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1972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截击机计划招标,北美公司依然搬出A 5,进行局部修改,不过这次不再用火箭发动机了,而是在两台J一79的上方加装了第三台J 79,称为NR 349“报复者”。美国空军怒斥北美公司不求上进,当然,现在北美公司早就不存在了。 也许说到这里,您就会有反驳了:美国还在用涡喷的T 38训练第五代机飞行员呢。如果老是被奴隶思想牵着鼻子走,美国做什么都是对的,就得学,把以前美国的失败理论给忽视了,那就要付出代价。在军机研制和使用上,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也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的训练体制更接近俄罗斯,需要在自己的国情和军情上认真考虑。 美国是商人和金融家控制的国家,一旦有更高的利润,那谁也不愿意放弃。同样,战斗机的利润大,当然更愿意要求国会多生产战斗机和教练战斗机了,同型双座机还有一定的战斗能力,国会上也好通过。专用教练机这种低利润的飞机一直以来都被美国忽视,在多种报告上均贬低教练机的作用,大谈作战飞机及同型教练机的好处。美国空军拥有大量的第四代战机,同时拥有大量的同型双座教练战斗机,以及更低的飞行员淘汰率,对新的高教机之需求目前还没达到急需的地步。进入90年代后,同型教练机的任务扩展了,主要是对地攻击、电子攻击、指挥等,产生了F 15E、F/A18F、EA 18G等攻击型飞机。T一38研制和生产年代比较早,是倚靠着美国同型战斗教练机数量多和模拟器技术水平高而生存的,大量同型双座机难以继续承担训练的任务后,T 38也被发现不太好用,美国也不得不选择一种新型的高教机,目前已经提出了未来训练系统需求。而中国的第四代机同型教练机很少,基本都是从俄罗斯购买的,训练强度大,飞机寿命损失很快,新一代战机也在加紧研制,需要一种新型的高级教练机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当然,这个需求目前还不是特别迫切,俄罗斯会继续向中国提供教练机。 另外中国可能还会有一种新的教练机出现,那就是“枭龙”FC-1的双座,这主要是巴基斯坦的要求,属于战斗为主的教练机,价格自然是很昂贵的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会给高级教练机的市场带来新的气象。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教练机会出现在中国空军的序列表中,这种采用RD一93发动机的“枭龙”Fcl的同型战斗教练机将会进一步加大中国空军后勤系统的复杂程度。在中国空军的变革时期,我相信中国同志的决策会更加审慎。 首先,“山鹰”的升力特性差,低速稳定性不好,这是MIG 2l这类飞机的典型缺点。虽然“山鹰”把机翼平面形状改为双三角,并加大了展弦比,但是其机翼与机身的配合并不协调,而且没有前襟,飞机的起降特性差,前苏联进行过很多这样的试验,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是不会超过1.3的。舰载机要求的升力系数是很高的,一般要1.8以上。如果“山鹰”非要上舰,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如修改机翼平面形状和翼型,加大机翼面积,增加前襟或者边条。我曾经看到贵航集团展出过被称为LFC 16的战斗机模型,采用侧板鸭式布局,估计是为了满足舰载融合无隐身设计在现在和未来可能都是淘汰的边缘。为了提高飞机的轨迹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加高垂尾,修改平尾形 状,增加电传控制系统等。 其次,“山鹰”采用的动力是一台涡喷发动机,正常起飞重量是7850kg,推力只有6500kgf,改为舰载机后重量增加一般会有400kg,飞机推重比不够,难以很快加速并滑跃起飞。单发安全性暂且不说,在航母上着舰时,航母尾部气流是很复杂的,飞机降落的时候要不断的调整姿态,发动机推力也要有相应补偿,一般飞机是通过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来实现的,估计不会有人去专门为wP 13发动机研制一个FADEC吧?或者要采用一些增加轨迹稳定的舵面,如SU 25UTG。而L 1 5的AI222K一25涡扇发动机是带FADEc的。在海上训练的时候一旦遇到找不到航母的情况,使用wP 13的“山鹰”飞机就麻烦了,耗油率高的问题便很突出,海上是没有备降机场的,必须要慢慢找到。贵航自己正在仿制和改进俄罗斯RD一93发动机,如果能将RD 93装到“山鹰”上将改善不少,但是改完后必然是又一个“枭龙”.所以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山鹰”的飞行员视野不好,尤其是后座,在MIG 29UB和sU一25UTG上采用了潜望镜才解决这个问题。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需要视野比较好以适合观察着舰姿态,前舱的下视角一般要求14度以上,飞机的迎角可能有8度,“山鹰”后座的教员必须把脑袋前伸和偏向一边才能看清楚飞机前方的情况。俄罗斯的飞行员也是经常运动下脑袋来提高可视范围的,这个可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即使中国现在开始造航母,那也要5~6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舰载教练机估计会在现有优秀高级教练机的基础上开始改进,有足够的时间,应该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去研制,不能急于求成造成损失。如果引进俄罗斯的SU 25UTG作为中国的舰载教练机,虽然SU 25UTG起降特性很好,但是飞行特性与SU 33UB相比差得太远,而且属于老旧的临时机型,不是最佳选择,所以我认为选择L 15“猎鹰”担任舰载教练机的可能性最大。 ●作战飞机 L-15外形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不是一架教练机而已。由于L 15中低空飞行性能优秀,低空机动性和轨迹稳定性好,后座飞行员可以作为武器控制员,改为攻击机使用。据报道Q-5已经停产,而且腿短,载弹量少更是严重的缺点,L-15目前有7个外挂点,但是根据YAK~130的经验应该是可以拥有9个挂点的,外挂能力在4吨以上,可能的武器主要有常规和制导炸弹、防区外布撒器、空空和空地导弹、反舰导弹、SDB等。L 15起降特性优秀,低空机动性能好,执行前线攻击任务比较合适。 中国目前将有大量的三代和二代机退役,而中国的领空也是很辽阔的,必须要有飞机执勤。虽然已经有了J-10、J-11等,但是由于产能不足和价格昂贵等原因,也很难用来执行类似任务。中国海空军可能还是需要一类价格相对较低,性能要求适中的飞机,来适应这方面的需求。洪都集团是目前中国军工里面唯一同时研制飞机和导弹武器的单位,武器和飞机可以更好的搭配衔接,作战系统价廉物美,具有很强的前线攻击潜力。不过L-15机头比较细长,难以容纳大的雷达,如果一定有必要的话,估计也只能装小型机载相控阵雷达。另外,目前展示的L-15没有内置机炮,需要外挂机炮吊舱。若把L-15改成单座,可以降低阻力、增加不少油量和设备,也可以成为一款优秀的防空战斗机。但是我个人认为,是否有必要这样改进,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毕竟这样的飞机在中国国内的销售前景并不乐观,而出口方面也遭到“枭龙”的竞争。根据一些消息渠道,L 1 5的单座改进工作正在进行,增加了油量,加大雷达,改进隐身,可能采用双垂尾等。 在作战飞机上,“山鹰”的劣势比较明显。先是外挂能力,由于山鹰采用了J 7的机翼起落架,拦断了翼展方向的下翼面,外挂点少,机翼内侧的挂点不能挂载大型武器,外挂能力较弱。再次是起降特性差,低空机动能力和敏捷性不如“猎鹰”,主要归咎于其低升力特性,而且没有大迎角性能可言。第三就是目标特性大,不论是RCS还是红外特征,“山鹰”都处于淘汰边缘。不过“山鹰”机头比L-15大,可以装更大的雷达,而且J-7的外挂也不强,执行J-7的巡防任务未尝不可。 在中国国内目前可以选择的轻型作战飞机里,成都的“枭龙”战斗机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进度快,设备先进,采用了新的外形设计,一切现成,个人认为关键还是价格太高,目前中国空军似乎也没有订货。 “猎鹰”敏捷性很好,低奎l生能优秀,操纵性好,可以给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来练手,外形也比较好看,的确可以作为不错的表演飞机。以色列的标枪教练机提出了可以作为公务机使用,那“猎鹰”又何尝不可昵。 但是我认为,“猎鹰”作为中国海空军新一代的轻型攻击机的前途最为广阔。洪都集团生产的,由MIG一19改进而来的Q一5强击机即将面临淘汰的边缘。Q~5强击机即将面临淘汰的边缘。Q-5强击机曾经作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主要近距支援飞机,因此洪都集团是中国国内对攻击机研制和使用最为了解的公司。考虑到中国军方未来可能要面临的作战需求和环境,“猎鹰”的攻击教练型很可能受到中国军方的青睐。 国际的竞争 中国飞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从历史上看,主要面向传统友好国家,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购买能力相对较低,是俄罗斯和西方一般不太注重的区域。但是巴基斯坦与中国合作研制的K 8在非洲巡回展出的成功和埃及K8E生产线的转让使得洪都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一些具有很强购买力的国家也对中国飞机表示了兴趣。购买能力强可选择机种多的国家一般会选购更高档的西方机型,这当然很大部分是政治因素,军机的销售历来如此。 “猎鹰”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有YAK 130、M 346、T一50等。YAK1 30将主要面向已经被蚕食的传统俄制和华约国家武器市场,YAK 130充分考虑了俄罗斯空军的要求,加装了内置的登机梯,安装了进气道防异物挡板。M346与YAK 130虽然来源于同一个方案,但是两者从内到外已经完全不同了,M 346座舱和飞行特性比较接近EF2000、RAFALE,如同EF2000双座型号一样,M一346前后舱均有平显,都是中央驾驶杆,双发布局。M 346加高起落架提高武器挂载能力。而T一50主要面向F—16、F 35,采用侧杆操作。在对应机型的培训上,都是很有针对性的。相比YAK-130和M一346等,“猎鹰”的优势在于可以超音速飞行,机动能力更高,价格便宜,吸引第三世界国家;相对T一50,“猎鹰”的优势在于是双发,生产经验丰富,所有部件瓦II:A‘国产化,不受制于人,T 50的出口是要征得美国的同意才行的。M一346和T 50在阿联酋的高级教练机竞标上互相指责对方的设计理念,T 50更像是一架降格的战斗机,而M346在教练功能上面下的功夫似乎更多。YAK-130、M 346、T一50飞机设计的时候很注重作战能力,尤其是T一50,具有4500kg的外挂能力,而YAK-130和M:346只有3000kg左右。相比之下,目前的L-15则要逊色不少,展示的外挂重量还不到2000kg。但是如果愿意改进,L-15应该可以达到YAK 130或者M一346的水平,将会有.3200kg。 教练机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市场依然很大,新一代教练机的竞争日趋激烈,L-15有可能采用K 8E类似的办法出口飞机和生产线以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埃及已经有K 8E了,需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除了亚洲和非洲,还有拉丁美洲。 结 语 “猎鹰”是中国飞机设计历史上的奇葩,其优秀之处是明显的,由于资金困难导致进度太慢,目前还只有一架可飞的原型机,必然影响未来的研究发展。“猎鹰”有国内外的潜在用户群,也许又将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成功典范?“猎鹰”的未来是否一片光明,希望各位拭目以待吧! 华程军事天地 小散文字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