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大国争夺空战优势 中国新战机将具高隐身性


日期:2008-04-23 15:44:11|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新华网

  新华网4月23日报道 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总是不断引领着世界军事变革。随着新科技、新装备不断面世并投入使用,航空武器逐步走向融人工智能、隐身技术、远程打击于一体的强大威慑力量。新一代战机,以及以新一代战机为代表的空战优势之争,无疑是世界军事强国关注的焦点。 美日俄各显身手 空战之争互不相让 美国是新一代战机的倡导者。到现在为止,美国空军拥有全球最新的战机配备的——它所有的战斗机都已经进入到第三代,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空军也是唯一一个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并由此产生出新的作战模式。 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约翰·詹伯将军认为:F-22A和B-2的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将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隐形作战”。以“全球隐形打击特遣部队”的实验战术为例,通过首批60架次(48架F-22A、12架B-2)的飞行任务——平均每架飞机仅出动一次,就可以在冲突开始后的24小时内,用精确武器摧毁敌方270多个目标。如果换装小型灵巧炸弹的整个“全球隐形打击特遣部队”同时出动,第一天即可摧毁目标1272个。 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也曾高调表示,俄罗斯第5代战斗机的原型机将于今年年底首飞。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空军的第5代战斗机(北约称之为第4代)研制工作已近尾声,其战机将具备多种功能,强调高机动性、高智能和高坚度的统一,确保掌握制空权并消灭地面和水面目标。 据俄《武器出口网》17日报道,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主席阿历克谢·费德罗夫在“2008——发动机”展上说:“今天俄罗斯一切财力和技术力量都投入到建造重型5代机的项目上。” 此外,日本的动向也比较引人注目。日本防卫省日前宣布,日本将于明年启动国产隐形战斗机研制项目,计划用时6年时间,耗资4.198亿美元,制造隐形战斗机的原型机。空自声称,其新一代战机将具备“F3”能力,即“先敌发现”(FirstLook)、“先敌攻击”(FirstShoot)和“先敌摧毁”(First Kill),并着重强调隐形性和高机动性。 中国新机横空出世 隐身性能堪比猛禽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正致力于研制一种具备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重型战斗机,这款有望在2015年前后服役的新式战机将具备出众的隐身能力。 《简氏》称,中国新型战机的研制工作交由沈飞和成飞负责,其中发动机和武器子系统的研制已有一些时日。概念验证机模型显示,新式战机与美国F-22有些许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内置的武器弹舱。但其最出众的特点将是具备出色的隐身能力。《简氏》根据模型推断,中国新一代战机采用吸波涂料加强隐身性,其雷达隐身能力可与F-22媲美。 除了隐身性能之外,中国下一代战机还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起飞重量也会有可观提升。《简氏》认为,其综合性能在欧洲“台风”战机和法国“阵风”战机之上,但仍无法与F-22A猛禽平起平坐。 另据德国《军事技术》杂志分析,中国下一代战机借鉴了J-10和米格演示机的技术,可能安装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为飞机提供自动稳定控制。(朱鸿亮) 据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网站2008年4月16日报道巴西战略事务部长宣布,俄罗斯与巴西在4月15日签署了联合研制歼击机和运载火箭的协议。 巴西方面表示,在所达成的协议框架内,巴西将与俄罗斯方面联合研制最新型第五代喷气式歼击机。 近日,俄罗斯技术副博士瓦谢斯拉夫·瓦罗金专门在俄《独立报》上撰文,对中国第五代战斗机J-XX的研制与中国航空工业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称中国五代机J-XX的研制飞速发展并非偶然,正是中国航空工业体制灵活和优势的体现。 日本战机更新换代的需求远不如媒体说的那么强。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在装备的主要战机是美国的F15和自己研制的F-2战机。虽然这两款战斗机都比F-35落后一代,但性能各有千秋。 F15战机空战能力很强,适合专守防卫,拦截入侵目标。而F35设计时是攻击机,强调对远程地面目标的精确打击,空战能力与F-16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高。此外,F-35作战时往往需要装载大量的油和弹药,所以机动性还会打个折扣。 航空知识普及:战斗机的代次划分 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其他飞机进行作战的军用飞机,具有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理论和军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航空强国都不惜巨资发展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获得了较大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战斗机。国外大致将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分成了5代,从中可对喷气战斗机的发展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德国的Me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 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7/-9/-11,英国闪电,美国F-8、F-11、F-100、F-102、F-104、F-105等。 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成功成为了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被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广泛使用。该机是目前唯一一种同时被美国三军使用过的作战飞机。其他第三代战斗机还有前苏联的米格-23、米格-25、苏-15、苏7,法国的幻影III,英国的鹞以及美国的F-4、F-111等。 为应对战斗机成本的持续增长和F-4所取得的空前成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多用途战斗机变得非常流行,这时发展的战斗机称为第四代战斗机。此时的战斗机即使是专门为某一任务而设计的飞机也具有了多用途能力。如米格-23和狂风等飞机发展出了各种用途的专用型机,真正意义的多用途战斗机也纷纷登场,如美国F/A-18大黄蜂和法国幻影2000。与前一代的截击机不同,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是超视距作战和近距格斗并重。电传控制和放宽静稳定性设计被广泛采用。第四代战斗机典型机型包括前苏联的米格-29、米格-31、苏-27,法国幻影2000,英国的狂风,以及美国的F-14、F-15、F-16和F/A-18等。 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划分出一类四代半战机。四代半战斗机主要是现役的最新战斗机,其特点是气动技术没有任何新进展,而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微芯片和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电和其他飞行电子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并采用了有限的隐身构型。典型机型有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它是F/A-18的升级型,虽然基本气动特性保持不变,但前者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航电系统技术,包括玻璃座舱、固态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另外还使用了新发动机,飞机结构由复合材料制造而降低了重量,飞机外形做了少许修改以使其雷达特征最小。其它可以归入四代半战斗机的还有欧洲四个国家联合研制的台风,瑞典的JAS-39,俄罗斯的米格-35、苏-30/-33/-34/-35/-37,美国的F-15E和F-16第50/52批次之后的飞机。 第五代战斗机是目前发展的最先进的一代战斗机,飞机采用内置武器的隐身设计,同时还带有能降低飞行员工作载荷、提高其状态感知的综合航电系统。第五代战斗机的特点有超声速巡航、低可探测性、使用维护简便等。目前第五代战斗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这两种。其中F-22于2005年12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F-35则正在研制中,于2006年12月完成了首次飞行。另外俄罗斯也正在研制第5代战斗机。 以上将喷气战斗机发展分成5代,是美国和俄罗斯航空界和军方人士的一种划分,尚未见到国家权威机构正式划分界定。至于某种飞机到底归属哪一代,还要看其具体型别的机载系统装备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来源:新华网 )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