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6月27日载文《西方公司做好准备迎接中国的猛烈攻势了吗?》,摘要如下: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就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点。而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事实是,中国的革新能力和转型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在过去的30年里,已有4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这个数字是过去100年里全球脱贫人口的75%。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已经走完了欧洲用了2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改革之路。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越美国,同时,它也成为世界上粮食、能源和工业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中国的转型有多快,我们真的瞭解吗?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我们也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最近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卡锡出版的两份全球CEO调查表,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内心对待中国增长的矛盾情绪。 调查的第一项结果显示,全球多数公司的CEO都遇见了中国公司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极低的生产成本。但很少有公司会积极面对这个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巨大威胁的事实。 第二项调查来自于中国本土公司的中国CEO们。结果展示了他们期望进入世界各地新市场的勃勃雄心。另外中国的CEO们都在关注是否能寻找到有才华的管理者,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梦想。 当前中国越来越高的工资使得中国产商品的成本不断上涨,这样一来,意味着中国可能开始逐渐丧失他们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但麦肯锡的调查则表明,全球的CEO仍然将低成本视为中国最强大的竞争手段,同时他们对中国公司的看法没有太大变化,都认为它们正在攀向利益链的上层,以增加在海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国际巨头放松警惕时,中国公司则加足马力扩大他们的影响,以走出国门。五个中国总裁里就有三个把他们的长期目标定位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中国人知道,单依靠低成本是走不了多远的,只有不断向利益链的上方攀登,才是赢得全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当我们在中国接触到一些中国公司,我不止一次听到公司决策者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没兴趣继续‘复印机’式的生产了,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我在中国所接触到的中国公司管理者,有60%正在努力拓开海外市场。他们纷纷进军国际市场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竞争过于激烈,公司领导者的个人抱负,占据国内市场绝对份额的公司的海外战略,以及中国政府的官方支持。 很少有公司会因为来自中国的压力而改变他们的组织结构、市场目标和全球营销政策的。对任何一个潜在的中国对手都是如此平淡的反应,不得不让人心生疑问:国外的商业决策者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些中国力量会带来一些令他们不悦的“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