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前驻华大使康拉德.赛兹博士(Dr. Konrad Seitz)日前接受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谈及西方对中国的态度。 赛兹表示,很多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西方对此却知之甚少,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方的狭隘。德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他们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外国的事情。中国已经算是个例外了,现在在德国能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不过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媒体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为脱贫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关注很少,却聚焦于政治话题。这主要出于西方人对民主价值观的强调和重视,但是他们忽略了并不是每个社会都适合建立西方式民主的事实。其实在德国一直都不缺乏关于中国的话题,不过很多讨论都是基于这个扭曲的中国形象上的。 赛兹说,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媒体上充斥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从长远来看,这损害了中国跟西方的未来关系发展。中国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满怀期待,并希望以最佳状态迎接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和游客。但是扑面而来的负面报道、呼吁抵制奥运会等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恶意中伤德国足球队的话,德国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比如前总理施密特,都站出来批评这种现象。 赛兹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中国威胁论”兴起,西方社会主要是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带来的军事上的威胁。现在这种论调已经落伍了,而西方的担心更多来自于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当然还有不少人都在为建立双方互利互惠的关系而努力,认为中国的强大对西方来说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赛兹指出,西方希望中国在促进地区稳定方面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说在朝鲜问题上。但是也要看到西方的兴趣跟中国的兴趣也有冲突的时候,西方要注意避免产生冲突。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跟西方社会都不愿意看到伊朗最终掌握核技术,但是中国更希望能够从伊朗获得石油,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矛盾。此外在环保问题上,中西也应该加强合作。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和努力,那全球环保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赛兹说,中国政府对目前中国的世界地位相当清楚,也自信地执行相应的政策。过去中国政府对此相当谦虚,如果你向官员表扬中国取得经济成就,他们总会谦虚地说,我们还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今天北京政府对自己的影响力相当自信了。在外交政策上,中国也逐渐融入国际秩序。让传统强国接纳中国并承认中国的崛起,同时互相尊重各自的兴趣,这无论对中国还是西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