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蓝天东风113:夭折的中国先进战斗机[上]
日期:2008-06-02 15:46:57|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岁月人生论坛
本文标题所说“113”,是指1958年10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研制的东风113(东风113即由此得名)战斗机,这个战机的性能号称“双二五”,即飞行速度2.5倍声速,飞行升限25万千米。这样高性能的战机,连美苏两个航空大国都还没有。当然东风113战机的命运,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梦断”!
1958年,是中国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第二年。从这一年起,毛泽东发动了历时三年的“大跃进”。正如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历史回顾》一书所总结的那样:“发动‘大跃进’,是我们党在50年代后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连续三年的‘大跃进’,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教训十分深刻”。
113战机想象图
对于从1951年开始创立、在“一五”期间得到迅速发展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大跃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深重的。其中,“双二五”东风113与东风107战机的双双出台到同台竞争,从双双投入研制又双双夭折的悲剧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极为深刻。
“大跃进”风潮席卷全国,“全民办航空”骤然升温
1958年,“大跃进”之风从农业吹向工业,迅即席卷全国。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刘少奇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央工作报告论述了毛泽东倡议提出的“鼓足于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提出今后的任务特别是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任务,号召开始征服技术落后和文化落后的伟大进军。中央的工作报告正式修改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提出:“在整个过渡时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矛盾。”报告正式采用了毛泽东关于国内现在有两个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的观点。报告再一次错误地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大会期间,各部门报告了在今后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赶上或超过英国,15年或稍长一些时间赶上或超过美国的设想,提出了新的“二五”计划高指标。
毛泽东在会上多次讲话,号召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他说如果5年达到4000万吨钢,可能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就能赶上美国。他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还有部分“观潮派”、“秋后算账派”。要插红旗,辨风向,把白旗拔掉。
中央号召争取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8月21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每个公社都将公路修通,修一条宽一点的洋灰路和柏油路,不种树,可以落飞机,就是飞机场。将来每个省都搞一二百架飞机,每个乡平均两架,大省自己搞飞机工厂。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从修理走向制造,通过苏联的援助以及自己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1958年全国性的“大跃进”气氛下,也变得不谨慎了,认为设计制造飞机非常容易,开始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指标,甚至“超英赶美”。这股思潮甚至蔓延到航空工业之外,因此,当时出现了“全民办航空”的热潮。
一是航空工厂自上项目造飞机。
哈尔滨飞机厂于1958年自行研制了“松花江一号”小型客机。该机可乘5-6名旅客,最大起飞重量1.6吨,最大商载64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274千米,最大航程805千米。该机于1958年9月29日首飞。
上海飞机厂研制“飞龙一号”水上飞机。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59吨,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0千米,航程600千米。该机曾在长江口进行起落试飞。目的是用于近海救护和运输渔业等。1958年9月15日首飞。
二是航空院校纷纷设计制造飞机。
北京航空学院自行设计制造 “北京一号”。该机是轻型多用途飞机,1958年2月开始设计,起飞重量3吨,最大商载1.2吨,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300千米,最大航程730千米,1958年9月23日由潘国定驾驶首飞成功。该机曾飞往上海,经过2400千米的远航,是我国高校自己设计轻型客机的尝试。现存放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博物馆。
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单发活塞式多用途飞机,可用于跳伞和农业,亦可用于客货运输。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4吨,最大商载57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204千米,航程500千米,于1958年12月3日首次飞行。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研制单发活塞式多用途飞机“黑龙江一号”,最大起飞重量1.25吨,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56千米,航程668千米,该机于1958年12月16日首飞。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研制多用途运输机“红旗一号”,主要用作农业机,也可作为客货运输机使用。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42吨,最大商载468千克,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200千米,航程700千米。
南京航空学院还研制了“01”号靶机。
三是非航空系统跃跃欲试造飞机。
首都机械厂研制双发活塞式螺旋桨运输机,以短途客运和货运为主,载客6-8人,亦可用于农、林、渔业等。该机最大起飞重量2.4吨,有效载重87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85千米,航程658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在1958年“全民办航空”的浪潮中,设计制造的飞机共19个型别,除一架靶机、一架水上飞机外,都是低水平重复的运输机。这些飞机,大都采用现成的发动机以及一部分现成的飞机零部件,匆匆组装而成。而这些冠以“一号”的飞机,亦多数再无下文,成为真正的“独一无二”,试飞一、两次,欢呼“成功”后便束之高阁,甚至自消自灭。应该说,这次“大跃进”中的“全民办航空”,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普及航空知识的作用外,别无其它实质性成果。
“国家队”跃跃欲试:从东风104到东风107
与“全民办航空”不同的是,“大跃进”中还出台了两种性能极为先进的战斗机项目,并由国家批准研制,由航空工业主管部门组织研制,这就是东风107和东风113。
战斗机用“东风”命名,这是来源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
东风107的设计方案前身是东风104,是沈阳飞机设计室提出的。
沈阳飞机室成立于1956年。在1956年全国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浪潮中,航空工业制订了航空科研发展规划,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填补中国飞机、发动机设计的空白,建立飞机、发动机设计机构。1956年8月2日,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下达命令,分别在沈阳飞机厂和沈阳发动机厂建立飞机设计室和发动机设计室。任命徐舜寿为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叶正大为副主任设计师;任命吴大观为发动机设计室主任、虞光裕为副主任兼主任设计师。
为了组建两个设计室,航空工业局从全国调集了近两百位航空科技人才和在飞机、发动机设计上可能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设计人才有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陆孝彭、吴大观、虞光裕等,选拔的年轻人有顾诵芬、程不时、管德、屠基达、陈一坚等。
徐舜寿(1917-1968),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基者之一。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赴美,曾在麦克唐纳飞机公司从事FD1、FD2飞机设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创建中国航空工业时,他任航空工业局第一技术处飞机科科长。1956年8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他踌躇满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飞机设计领域,奋发工作。从专业设置、干部配备、业务建设到人员培训一一细致地做了安排。
在研究决定飞机设计室首先设计一种什么飞机时,航空工业局总顾问切尔尼柯夫建议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准备,设计一种喷气式教练机。徐舜寿也认为,设计一种喷气式教练机,不仅是因为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而且新中国的设计队伍本身也需要一个“教练”的过程。最后经上级机关批准,设计飞机的目标确定为亚音速喷气教练机歼教1。
徐舜寿提出了飞机设计的指导思想:“熟读唐诗三百首”,即广泛收集消化世界上各种飞机的资料,择优而从之;“不要唯‘米格’论”,既要吸收米格飞机长处,又不要成为米格飞机的仿制品。例如,他提出采用两侧进气方式,就一改米格飞机从机头进气的格局,这种方式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和飞行员视界的扩大留下了空间。这种两侧进气方式后来为强5、歼8Ⅱ飞机所采用,后来苏联的米格-25也采用了两侧进气方式。
由于我国第一次采用两侧进气方式,为防止进气道喘振,副总设计师黄志千带着两侧进气的模型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5米低速风洞做了吹风试验,证明方案是可行的。
歼教1飞机设计方案是:具有前三点式起落架的高亚音速教练机,串列双座,全金属结构,带有机炮一门及炸弹挂架,可以进行战斗机训练,飞机最大马赫数0.77,续航时间2小时51分,升限14500米,空机重量3149千克。
1957年12月,歼教1进行详细设计。为早送银燕上青天,飞机设计人员节假日不休息,昼夜苦干50天,于次年3月末完成生产图设计。
1958年初,自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歼教1展开之后,还没有等飞机首飞,沈阳飞机设计室就在苏联飞机设计专家马尔道文的帮助下,酝酿自行设计飞机的下一个目标,向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迈进。
1958年4月,飞机设计室提出设计东风104歼击机的设想,飞机的设计值是:最大平飞M数为1.4,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千米,续航时间1小时20分,??够全天候作战。
这种歼击机的设计指标在当时已是非常先进,因为世界上拥有最先进航空工业的国家美国和苏联,其超音速飞机问世也不过五年。而沈阳飞机厂在两年前已试制成功亚音速歼击机歼5(米格-17),掌握了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并且在1958年初开始试制超音速歼击机米格-19,米格-19的M数也是1.4,实用升限17500米,与东风104的指标差不多。应该说,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科学规律办事,东风104经过努力有可能研制成功。
但在1958年席卷全国的“大跃进”浪潮、追求高指标的风气影响下,自行设计歼击机的性能指标一路攀升,以致严重脱离我国的实际。
1958年8月,受大跃进形势的影响,航空工业局根据空军的要求,决定将飞机设计室提出的东风104歼击机改为东风107,此东凤107已非彼东凤104了。
且看东风107的设计指标:
该机气动布局参照美国F-8U战斗机,采用可变攻角的上单翼,飞机安装两台沈阳发动机厂研制的红旗2号发动机,单台推力4200千克,加力推力5480千克。飞机翼展9米,机高16.4米,机翼面积34.98平方米,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1500千克,燃油重量(机内)3000千克,最大使用过载8g,最大平飞M数最初为1.8,实用升限20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航程2100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10分。
后来赵尔陆部长带队到哈军工参观学习,在东风113高指标的影响下,又将东风107飞机的M数提高到2。
哈军工超苏越美:世界上首个“双二五”歼击机方案出台
东风113歼击机设计方案的提出者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在1958年春,在“大跃进”之风影响下,不少航空院校与工厂都在设计制造飞机。哈军工空军工程系部分师生提出设计新式战斗机的要求,得到系党委的支持。系主任唐铎召开各专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会议进行商讨,一致同意设计新战机,其作战对象为美国的F-105战斗机和B-58轰炸机东风113歼击机的设想,初始性能为M数2.0,高度20000千米。
后来国防科委秘书长安东将作战对象定为美国1958年刚刚装备部队的高空高速性能更先进的F-104星式歼击机,遂将东风113的性能指标大为提高,开始设计号称“双二五”即飞行速度M数为2.5,升限25000米的歼击机。当时这种性能的歼击机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
东风113的是单座、后掠翼、超音速歼击机。机头装有雷达,两侧进气,进气锥可自动调节。后掠式水平尾翼。其机翼是箭形全金属中单翼。翼型为两缘尖的园弧型。机翼上翼面有3个翼刀。后缘内侧有后退开裂式襟翼,襟翼前方是与副翼联动的扰流片,副翼带有气动补偿装置。其机身为细长硬壳式细长,分为三段。
飞机装一台带加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有八级轴流式压气机,12个环管式火焰筒,带加力燃烧室,喷口直径连续可调,首次翻修寿命100小时。设计推力,海平面,最大推力7800千克,加力推力11000千克。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重70千克,在18000米高度上,推力为1200千克,使用寿命不低于1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