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20多年仍未投产 LCA是印度军工骄傲还是败笔
日期:2008-06-24 10:10:25|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新华网
编者按:6月16日,印度自主研制的LCA轻型战斗机生产型首飞成功。但是该机到底何时能投产,仍然是个未知数。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LCA研发已经超过20年,投产和装备部队的时间却一推再推。
这款性能被印度官方和媒体高度渲染的战机,究竟是印度军工的骄傲,还是败笔?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一、研发已超过20年
80年代初,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16战斗机。印度震惊之余,发誓要研制一种全新的作战飞机,性能上要全面超越F-16。
1983年,印度LCA“敏捷”轻型战斗机项目正式上马。
1988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公布LCA的设想图,表示其性能将优于F-20。
1995年11月17日LCA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1996年7月,后来推迟到1999年,最后在2001年1月首飞。
今年6月16日,LCA战机生产型上天,但是至于该机的量产,有报道称是2008年左右,也有官员表示“起码要等到2015年”。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6月16日,印度LCA战机生产型(limited series production LSP-2)首飞成功
二、LCA很先进吗?
一架战斗机已经研制20多年还没有投产,这在航空史上着实罕见。那么,这种战机的性能究竟如何呢?
根据印度军方公布的材料,“融合了印度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各项最新研究成果的LCA轻型作战飞机,整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
气动布局:增强机动性和近距缠斗能力
LCA的气动外型经过广泛的风洞试验和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结果产生了类似幻影-2000的布局。
该机采用无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设计,这种气动外形能够在确保 LCA 轻小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纵面,扩大外挂的选择性、增强近距缠斗的能力,同时继承了无尾三角翼优秀的短距起降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高速性能,但印度军方认为,现代空战强调的是高机动性以及视距外打击能力,没有必要追求更大的飞行速度。
机体材料:降低自重和成本 抗雷击
LCA 机体的 40% 都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飞机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强了飞机在近距缠斗中对高过载(9G~-3.5G)的承受能力。
机体复合材料、机载电子设备以及相应软件都具有抗雷击能力,这使得 LCA 能够实施全天候作战。
隐身性能
据印度航空发展局(Aeronautical Development Agency——ADA)介绍,LCA 正常起飞重量 8,500 公斤,最大平飞速度 1.6 马赫,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 LCA 的外形并没有采用隐身设计,由于 LCA 机体极小,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气道的“Y”型设计遮挡住涡轮叶片的因素使得 LCA 的拥有了所谓的“隐身性能”。
配有空中受油装置
LCA 原定的动力装置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 F404-GE-F2J3 发动机。1999 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停止向其提供发动机,因而 LCA 生产型将不得不采用本国研制的“卡韦里”涡轮风扇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样机正在俄罗斯进行测试。
LCA 的机身和机翼内都布置了油箱上,机翼和机腹下可以挂载 1,200 升和 800 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 LCA 配有空中受油装置,为这种小飞机提高了续航力。LCA 两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点,机身下方也有一个外挂点。飞机还可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可以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电子设备在现代化战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CA 所配备的“综合数字电子设备”是由设备系统,管理系统(USMS),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其核心是一个“32 位任务计算机”,能够完成诸如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自检等数据计算任务。任务计算机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 Ada 语言。
LCA 的精确导航及制导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IN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共同完成。该机装备有抗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电磁和电光接收机/干扰机等电子战设备,为飞机提供了必要的“软杀伤”能力。
驾驶起来更方便
LCA 的环境控制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一个高度舒适的环境,同时向机载电子设备提供适度制冷;飞行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四余度数字式线传飞行控制系统,具备极佳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印度军方宣称,驾驶 LCA 将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
LCA 采用了玻璃座舱技术。气泡式座舱罩为驾驶员提供了绝佳的环视视野。两个多功能显示屏能向飞行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战中,飞行员所需的重要数据能以高亮形式闪动在平视显示器上;“HOTAS-侧杆操纵”概念确保飞行员无须手离操纵杆,便可完成各项操作。
多功能机载雷达:瞬间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
LCA的机载雷达很有特点,它是一部多功能雷达。它具有探测、追踪、地形回避和制导武器发射等功能。
在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下,扫描和追踪可同时进行,能够在瞬间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多普勒脉冲使其具有俯视射击效果和地形绘制能力。地形测绘、频率捷变以及其他电子反干扰技术,令雷达系统完成能够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
主要性能指标
单座、单发全天候多功能战斗机。
机种:通用型;海军型;双座教练机。
几何尺寸:翼展8.2米;长3.2米;高4.4米。
飞机空重:55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8500公斤;
最大外挂重量:4000公斤。
最大飞行速度:1.7 马赫。最大航程:不详。
武器装备:23 MM双管机炮(220 发炮弹);七个外挂发射点,可发射空空、空地、空舰导弹、无制导火箭、反坦克炸弹、常规炸弹等,还可外挂电子战吊舱和侦察吊舱、副油箱。
三、LCA研制进度为何如此缓慢?
专家:LCA是印度军工的失败之作
并非所有印度人都说LCA的好,印度军事专家Rajat Pandit今年2月曾经撰文说:“当印度总理安东尼星期二去班加罗尔参观LCA战斗机原型机的时候,他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代表着印度军工项目弊端的作品。”
这位专家忿忿然地说:从1983年启动的LCA项目原本计划花费56亿卢比研制一种可以取代迅速老化的米格战斗机轻型战机,然而现在1/4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项目已经花费了550亿卢比,但是LCA距离实现全面作战能力还需要至少四年。等到印度空军组建完第一个LCA中队,那已经是2012年的事了。
这位专家还驳斥了LCA是“国产”骄傲的说法,他说,LCA装备的是美国的F404发动机和以色列的火控雷达,还有其他好几项的部件也得使用外国货,这就是被吹捧为国产战斗机的LCA的真实情况。
出口限制和自身研制能力不足导致进度缓慢
2008年2月,印度航空发展局称已经解决了LCA从副油箱输油的问题,但是抛弃副油箱后飞机重心改变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印度媒体曝料说,印度航空发展局邀请国外航空公司参与试验LCA战斗机的计划已经陷入停滞。美国国会还没有允许美国公司与印度航空发展局分享美国的“敏感技术“。
根据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美国公司在没有获得美国国务院的允许前,不能够进出口与军事相关的物品,也不能够提供或接受与军事相关的服务。因此这影响到了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向印度航空发展局提供技术和经验。(参见:《美国对印度禁售关键技术 LCA试飞不敢抛副油箱》)
3月,印度国防官员说,美国波音公司将为LCA战机进行后续的设计和研发,这样,就能够实现LCA战机2010年入役的目标。但是波音公司并未对此作出确认。(参见:《波音公司将担负印度LCA战机的后续研发》)
而就在同一个月,有英国媒体报道说,一家外国合作伙伴提出帮助加快LCA轻型战斗机研制进度的建议被印度拒绝,印度国防部长声称负责该计划的印度公司“完全有能力自己实施该计划“。
我们无从考察这些消息孰真孰假,但却可以从这“众说纷纭“中却可以窥见一条:到底是自主研发,还是依靠外援,LCA依然没有找到确定的路子。
四、LCA未来之路
今年2月,英国媒体称,印度将在2010年购两个中队的LCA战机。6月,印度国防部也表态说,LCA有望在2010年装备部队。
消息的真伪,人们拭目以待。面对LCA,人们已经习惯等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新机型层出不穷,中巴联合研制了“枭龙“,中国自主研制了“歼十“战机,美国F-16战机已经升级,F-35系列也将陆续形成战力,但是印度仍然在等待LCA。
从印度军方对LCA的公开态度来看,印度对于这款“二十多年磨一剑”的战机依然保持着如初的坚持,这种坚持可能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鼓励自主研发的需要。LCA计划无论对航空工业还是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LCA的定位是一种尖端的高技术飞机,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科技,LCA计划当初要求所有有能力的印度公司和组织都加入到研发工作中来,以推动LCA的研发,同时也提高这些机构的技术水平。据称,有60家主要的工业公司、11家学术机构和33加政府研究和发展机构加入了该计划。坚持LCA项目,对于印度自主研发的人才、体制来说,都将是一种鼓励;也可以提高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
第二,印度认为这款战机的优秀性能可以提升它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从印度关于LCA的公开宣传材料来看,虽然历经二十多年仍未投产,但是他们对于这款自研战机一直有着高度的自信。印度媒体和军迷拿LCA与F-16系列、枭龙、歼十做对比的比比皆是,且对LCA的前景非常乐观。
但是,无论“概念”中的战机如何优秀,如果不能投产形成战力的话,那么这种优秀都将是“0”。即使LCA近年能够按计划装备部队,但是漫长研发之路,让人们清除看到了印度航空工业存在的不足,今后是否能够大规模生产,使其成为印度空军的主力和真正的骄傲,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