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国轰-6K与飞豹A的不同战略意义
日期:2008-06-30 10:54:29|0000-00-00 00:00:00 来源:no 作者:中华网论坛
文/银河巨星
自一次大战以来,没有制空权或失去了制空权的一方,带来的都是失败;而进攻的一方,没有强大的空军对地的支援,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说明制空权对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自1840年、或追溯到从明代以来,中国开始的衰落,直到从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开始,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完成后,中国才开始走向强势,是他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至少完成了我们陆地强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朝鲜战争,重振了中国了中国自康熙以来的威风,使强大的美国与新生的中国坐在一起谈判、签订停战协,世界对中国也刮目相看!
轰-6K
我们的陆军是世界最强大的!没有任何对手敢于在陆地挑战我们的地位。在我们经过朝鲜战争、已过了一段稳定和繁荣的日子(可以说是那场局部战争和将士们的功劳)。 甚至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都说:“未来100年内,有任何想和中国陆军发生冲突的军官,都是白痴。”!在近代,当我们由积弱贫穷、饱受列强欺辱,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巩固了“陆地强国”的传统地位后,必须完成向海洋战略的转变!而海洋战略必须是有强大的海空军来支撑。
21世纪,攻防兼备的海空军,是维护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海军的问题自然重要,这里就不再涉及,就从空军谈起。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实际上是“防空军”,这使得我们长期缺乏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从而失去了空军存在的真正意义——战略轰炸,这里说的战略轰炸当然包括常规战略轰炸和核战略轰炸。
先回顾下我们的专职轰炸机——轰-6。
轰-6于1959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尽管它性能落后,甚至还采用 二战样式的玻璃机头和尾炮,但轰-6在中国空军扮演着多种角色:核武器和常规轰炸机、海军空中打击平台,加油机、侦察/电子战机、无人机母机、发动机空中试验机以及战略巡航导弹发射机等等。
1959年初,正值中苏军事合作的高峰期,利用苏联提供的零部件组装的第一批轰-6于11959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1966年5月,这种组装型的轰-6还承担了中国第一枚氢弹的试验任务,但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轰-6的国产化被推迟。到了1975年,中国开始研制携带反舰导弹的轰-6的海军型(轰-6丁),该型号直到1985年才进入解放军海军服役。
再看看飞豹发展历程:
空中作战力量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战争中最灵活和最有威力的常规作战力量,其根源就是各型先进的对地攻击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现在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建设已经开始向攻势防御方向发展,具备满足纵深攻击的作战半径和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现代化对地攻击机,就成为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飞豹战机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双发、双座、多用途、全天候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其作战半径较大,可达1650公里;全机载弹量约5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8.5吨、最大外挂6.5吨(牺牲航程和速度的情况下)、最大M数1.7。
飞豹A
早期的飞豹仅仅作为“鹰击-81”空舰导弹的载机,只有海航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是一支岸基航空兵,但同样担负了对远海目标的作战使命。海军航空兵的空中突防作战,不仅能有效地打击敌空中及海面目标,而且还可以打击敌沿岸及岸上纵深目标。
而飞豹A型主要作战目的集中为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和打击大型舰艇的能力。A型的重点是自主研制“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将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互联综合,这在国内是首创,空军对此也深感兴趣。A型改进的航电火控系统,尤其是前后舱的综合显控技术是国内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系统,大量采用有源液晶显示器,具备了“玻璃化座舱”的特点。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商用显控系统的军用作战飞机型号。
歼轰-7A的武器装备如下:保留23mm双管机炮。歼轰-7A有10个外挂点,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舰导弹外,还可使用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 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采用国产巡航导弹,国产巡航导弹已部署服役。
军迷朋友对这两种飞机的性能肯定熟悉,我就不再多说了。
我们知道,一个完备的空军,必须是战术轰炸、战略轰炸、制空,样样具备的。那么,从战术角度看两者的优劣:
歼轰-7战斗轰炸机出现前,中国航空兵对海上目标的攻击一直采用轰-6丁中程轰炸机携带“鹰击-6”型反舰导弹的方式。在现代作战条件下,轰-6丁并不是很适合的作战武器。轰-6最大载弹量为9000千克,轰-6丁、普通的轰-6甲或轰-6F型载弹量稍有下降,通常只能携带2枚重量达2440千克的“鹰击-6”型反舰导弹。在遂行远程攻击任务时,巡航段一般采取9000米高空飞行,最大作战半径为2000千米。接近作战海区200千米时高度下降为3000米或1000米。“鹰击-6”反舰导弹投弹高度为1000至9000米,因此轰-6丁需要在1000米以上投弹,否则导弹很可能着水。轰-6丁的 245雷达能够在1000米以上高度发现150千米以外的1000吨级护卫舰目标。轰-6丁发射“鹰击-6”导弹允许有12度的离轴发射角。
歼轰-7战术指标从来没有详细公开。根据出口型的FBC-1展览会上散发的资料,这种飞机作战半径大约为800千米,但是因携带导弹数量和采取任务飞行包线不同而作战半径不尽相同(也可以达到1650公里)。这种飞机能够进行1.7马赫数的超音速飞行,最大升限达到15200米,能够在0.7至0.9马赫数下进行投弹,而且导弹投放最小高度为300米,相比轰-6丁机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使中国海军航空兵能够进行快速机动的远程海上突防攻击战。尤其是其带弹量提高,能够更好地担负海上远程饱和攻击的作战使命。
但歼轰-7是双座战斗轰炸机,雷达孔径较轰-6丁小,所以目标截获距离和跟踪距离相对轰-6丁有所下降,但是系统精度较轰-6丁飞机有很大提高,而且射击扇面达到了左右30度,而轰-6丁仅有左右12度,可见歼轰-7能够在一定机动过载下发射导弹。
饱和攻击是针对海上目标进行的多批次和多方向的大规模齐射。每架歼轰-7能够携带4枚“鹰击-81”导弹,一个中队的歼轰-7能够携带16枚空舰导弹。按照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饱和攻击战术,对重要目标通常出动1个大队至1个团的歼轰-7,以疏散队形多方向多批次发动攻击。目标将遭受从各个方向射来的多达32至96枚“鹰击-81”空舰导弹的攻击。歼轰-7发动饱和攻击的可怕之处在于突发性和多方向。据估计歼轰-7高度控制能够保持50米掠海飞行,雷达发现距离约为50千米,此时目标已经被纳入“鹰击-81”射程。
所以,从战术角度看,飞豹和飞豹A型是完全可以胜任目前的要求的。可以从“弹程指数”(载弹量与作战半径乘积)看,“飞豹”的弹程指数为3150t·km;“狂风”为3120t·km ;F/A-18为2960t·km。所以飞豹和飞豹A型具备在21世纪初作为战术轰炸航空兵的主力机种的要求;而轰-6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再从战略轰炸角度看:
前面讲过,空军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战略轰炸。世界上也只有美、俄拥有真正的战略轰炸机,作为我们是一个不断取得前进的、具备成为全球强国潜力的我们,当然不能不发展我们自己的战略轰炸机了。问题是我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出来,路还得一步一步走,这个涉及到我们自主创新的问题——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必须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
2007年1月,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的轰6照片,这就是所谓的“轰-6K”这是截止目前轰-6的最新改型。有消息称它从2000年开始研发的。
轰6K较大的发动机进气道暗示它将安装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如果确实如此,这是自1970年轰6改进以来,第一次成功换装新型发动机。互联网上一些媒体猜测新型发动机可能是推力达12000公斤的D-30KP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也装备在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上,较之目前轰6的推力仅为9500公斤的涡喷8发动机,新发动机的推力要大得多。如果消息属实,新发动机的大推力和低耗油性将使轰6的载荷和航程进一步提升。轰6目前的作战半径是1800~2200公里,换发之后,轰6K的作战半径有可能达到3000公里或更远。
从外挂来看,轰6K将挂装新型的攻陆巡航导弹。来自亚洲的消息指出,中国正在生产两种远程攻陆巡航导弹。地面发射型现在已经装备二炮部队,其中100枚现在正对准台湾。第二种则是为海空军发展的空射型,这种型号的攻陆巡航导弹很可能是基于鹰击-62/C-602基础上研制的,其射程有可能达到1000~2000公里,其外型与美国的“战斧”类似,制导方式也可能使用惯性、卫星、雷达联合制导以确保精度。
如果是3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加上超过2000公里(后继型有可能达到3000公里)的攻陆巡航导弹,那么,中国军队具备了威胁美国关岛基地的能力。也就是说,空军具备了打击重要战略目标的能力!
而飞豹呢,作为战略轰炸就有点勉强了——因为武器挂架和挂重载后,其航程和速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而且在飞豹战机满外挂、处于作战状态时,再进行低空突袭的飞行速度不可能做到超音速巡航;且它的作战半径只能在1000公里以内。
对于轰-6是上世纪50年代产品的疑问,我认为是这样的:
从轰6K可以猜测我国远程轰炸机力量的未来发展三部曲。
空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轰6的发展项目。90年代初,在尝试购买俄罗斯的图-22M3型“逆火”轰炸机失败后,中国空军决定还是要充分发挥这种已经国产化的、成本低廉的老式轰炸机的潜能,于是启动了轰6的信息化改造项目。
首先是对轰6K进行潜在的改进使之能更好地进行精确打击甚至空间作战。
轰6K前机身的重新改造使之能留出空间安装新型的目标指示装备,具体方法既可将装备整合到机身内,或者也可以加装瞄准吊舱。轰6K还将加装大功率的雷达,从而能对卫星制导或激光制导炸弹实施全天候的目标指示。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公司展出了自已研制的激光制导和卫星制导炸弹,炸弹重量分别为500公斤和250公斤,虽然今后中国也将走精确制导炸弹小型化的道路,但仅仅是现有的炸弹,轰6K就可以挂载14~20枚。精确制导炸弹与大型轰炸机的结合对解放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经过对轰6的改进,空军将具有比二炮的DF-15和DF-11弹道导弹更为精确的远程打击武器,从而在与二炮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轰6K的第二个新任务是太空作战。在200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公司透露了一种新型的从轰6上发射的空间发射器。这种空间发射器与美国的“飞马”空间发射器一样,主要用于反卫星武器的使用,在加装了更大推力的助推器之后,轰6发射的这种空间发射器还可以用来打击更高极地轨道的卫星目标。
更重要的影响是,轰-6K的研制,至少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下一代国产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关于我们研制新型轰炸机的传闻由来已久,新轰炸机被称为“轰9”,有消息报道称它是全国产项目;有的也认为它来自前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下马项目,比如苏霍伊的T-60中程轰炸机。T-60据报导是一种航程达5000公里的超音速隐身轰炸机;或者是图-160——被西方誉为“红色B-1”。
图-160上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导弹或巡航导弹等。机上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武器舱内的旋转发射架可各带6枚Kh55MS涡扇动力巡航导弹(北约代号AS-15“肯特”Kent)。Kh55MS堪称俄罗斯“战斧”,与美国ALCM近似,射程达到3000千米,能带20万吨威力的核战斗部。
图-160,空重118吨, 最大燃油量160吨,最大武器载荷40吨,正常起飞重量267.6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最大平飞速度2000千米/小时(海拔12200米)10300千米/小时(海平面)
2007年1月,俄罗斯空军总司令B.米哈伊洛夫指出,在全球遏制任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装备有航空打击综合体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和图-22M3远程轰炸机的远程航空兵。
可见,战略轰炸机的重要性了。
长期以来空基核力量是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系统中最弱的一环。而这一切都从轰-6K的服役开始改变了。作为我国新研制的轰炸机,轰-6K使用了近年来在航空技术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更多的采用复合材料、加固机身并对火控系统进行升级。轰-6K装备有两台大推力的D-30-P2发动机,其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从老式轰-6的9500公斤提升到12000公斤。强劲的发动机使轰-6K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分别从老式轰-6的1800公里和9吨增加到3000公里和12吨。更重要的是,最大载弹量的提升使轰-6K具备了携带大型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尽管它仍是亚音速轰炸机,但这项刚获得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空基核威慑力量的新核心。
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这张轰-6K的照片中清楚的显示出它携带有6枚类似苏联/俄罗斯制造KH-55A的远程巡航导弹。KH-55是前苏联/俄罗斯研制的大型远程巡航导弹,其最大射程约2500公里。它长度为8.09米,翼展3.1米,重1.7吨,巡航速度约为0.48-0.77马赫。在设计之初,KH-55就不是普通的常规远程打击武器。它能够携带常规弹头或者核弹头。
光是KH-55导弹2500公里的攻击范围就包括了整个朝鲜半岛和冲绳群岛,以及日本大部分本土。如果携带有中国版KH-55导弹的轰-6K从中国东北的机场起飞,它可在安全的中国领空内对整个日本的目标发动攻击。此外,如果在广州军区前沿部署轰-6K,它甚至有能力对美国关岛基地进行空袭。
我们从前不久,报道西飞某重点型号首次试飞成功原文中可以猜测:是“2万多西飞人13年的期盼”,同时“出席该机首飞仪式还包括中央军委首长、空军装备部首长、国防科工委领导”。这都显示出中国对这种新型轰炸机寄予的高度期望,表明轰-6K绝不只是一种轰-6轰炸机的简单升级版本,它也不会只是用于战术用途——轰-6K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为空军提供了对敌方目标实行真正可靠核打击的能力。
总之,轰-6K和飞豹A是我们为了完成向“攻防兼备型”空军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空军缺乏远程攻击能力、缺乏新型轰炸机,缺乏加油机和缺乏海外空军基地等薄弱环节,而迈出有益的一步,我们祝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当然,这种强大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实力来保证!
在当前国际态势下,在霸权主义还十分猖獗的格局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无法与美国全面抗争,今后一段时间内也是如此。但是中国要全面赶上美国和超过美国,这段宝贵的发展时间靠什么才能保证?只有大力发展我们的海空力量!
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才是最根本的!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伴随史。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和平只能通过战争去争取。
正是由于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抗美援朝之战造就了中国近代少见的长达50多年的和平时光,无形中给人以“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的错觉!举例来说,冷战结束后,世界都以为可以享受“和平”了,但那一年杜绝了战争?我们追求和平没有错,问题是和平只能通过战争去争取!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领导下完成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的实力大大增长的时候,是不会惧怕任何对手的!
西方有“强者为尊”的规律,谁忘了谁就要倒霉。西方所尊重的强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须有实力;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胆量使用你的实力。三者缺一都不行。
然而,我们尽管在加速实现海军在新世纪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海军的转型,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以保障我们国家安全的战略核反击力量,但空军、尤其是具有具备战略打击和战术打击的空中力量方面,还和我们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
所以,希望早日看到一支“攻防兼备型”空军的出现!
银河巨星 2008年6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