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海军远洋游弋 中国南海舰队的两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将于本星期五从海南三亚启程前往非洲索马里海域,执行打击海盗的任务。 西方媒体形容中国海军这次的远洋军事任务,是自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来的第一次。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及金融海啸冲击国际格局之际,中国海军远赴非洲执行任务,在时间方面纯属偶然。但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及强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海军执行远洋任务则是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在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到今天跃居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外贸依存(外贸占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0%以上,对海外商品如石油进口的依存,也直线上升。因此,维持国际航道的畅通及安全,对中国有切身的利益。 今年首11个月,航经索马里海域及亚丁湾的中国船只共1265艘次,有两成的过往船只受过海盗袭击,其中一艘天津的渔船遭劫持还未释放。就在星期三,中国货轮“振华4号”险遭劫持,但在多国军舰和直升机协助下,侥幸逃脱。 本月初,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访问时指出,进出口海上通道的安全,对中国是个“新的重大战略意义”。他说:“我们一半的石油依赖进口,一半以上的铁矿沙依赖进口,近60%的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电视机等依赖出口……我们今天的现状,今天的经济发展态势,已经决定无法再仅仅在(中国领土)960万平方公里之内维护我们的发展安全。” 除了维护中国利益而必须在海外伸展军力外,金一南也指出,这是一个大国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我们海军编队出动,针对的绝不仅仅是索马里海盗,中国军舰从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向红海逼近,在亚丁湾游弋,向世人昭示,中国动用海上力量维护自己的海上利益,维护地区的安全。” 在金一南发表这战略思维前,中国国防部外事办主任钱利华少将在接受伦敦《金融时报》访问时指出,“任何大国的海军都期望有航空母舰。中国如果建立航空母舰,外界不应该吃惊”。 两名少将放话,显示中国海军准备就绪,只等待政治领导层放行。金一南对中国海军的战斗能力信心满满,不过,他也指出,中国在海外没有军事基地,在执行远洋军事任务时,需要获得其他国家的物资补给。 因此,中国海军在现阶段将很有可能选择在国际协调的框架下行动,这也有助于降低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疑虑。西方军事观察员认为,中国这次参与反海盗行动,将是小规模的,北京将避免参与涉及重大作战风险的大规模国际行动。 不过,金一南指出,中国海军执行远洋任务,获得的不仅仅是打击海盗的经验,而是执行远洋准作战任务的能力。这也正是外界战略分析员关注的重点。当中国海军拥有远洋作战能力后,它与目前还在主导国际航道的美国海军,将进行何种方式的互动?中国海军的发展,对中国周边有领土及领海争执的国家,有何战略意义? 美国目前虽然身陷经济危机,但美国海军在全球部署11队航空母舰战斗群,而中国目前则还在组建第一队航空母舰。因此,中国海军的实力与美国还有一段距离。美国太平洋军区司令基廷上将日前在新加坡表示,“中国无法挑战我们(美国),我们不要战斗,但我们要让人们了解,我们将继续维持军事优势,以确保本区域的和平及安全。” 美国对崛起中国的战略,是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格局,分担国际责任,尤其是在非传统安全任务方面,如打击恐怖主义及海盗。这将为中国海军的远洋游弋,提供有利的条件。 中国晋升经济及政治强国,其军队的相应发展及透明度,难免会引来周边国家及美国的疑虑与制衡。虽然目前的台海、东海、及南海的战略环境相对平静,但传统的领海及领土争执还是潜在的火点。此外,改革开放后的粗放外向型经济,导致中国对海外物资,特别是石油进口的依存性很高,远在非洲索马里的海盗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及战略利益的一部分。 这或许是中国走向和平发展之路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