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世界惊呼 中国把全世界的钱都赚了?


日期:2008-12-23 10:51:36|0000-00-00 00:00:00 来源:证券日报

   编者按:近期,在长安街古色古香的“欧美同学会”里举办了一场关于“2008年金融风暴”研讨会。会上,以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和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女士为代表的中方学者展开了对“全球金融危机到底是怎样引起的”激烈的讨论。《证券日报》记者将此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姚振山:中央电视台经济栏目主持人    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谭雅玲: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研讨会出场嘉宾    马丁·沃尔夫       今天我们这个活动是庆祝凯文·菲利普斯先生的《金融大崩盘》的出版,他的这本书也引用了我的一些观点,但是今天我的谈话重点不是他这本书。我要谈一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这方面对中国经济也有一个重要意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发展和成长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也是全世界人生活中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    但是难以避免的是中国这种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压力。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方面中国资源密集型的增长给中国商品市场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中国膨胀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也给全球的收支平衡带来巨大的压力。今天对于这种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影响是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经常性账户的盈余,也就是总出口减去总进口已经从占到国民经济的3.6%激增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3%。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国所曾经有过的最大数额的经常性账户盈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将达到9.5%。经常性账户的盈余从2004年的68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718亿美元,这一变化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经常性账户盈余最大的国家。中国2007年的经常性账户盈余是德国和日本数额加起来的80%,谈到经常性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中国也是超过了德国和日本的数额,日本数字是4.8%,德国是7.6%。从绝对数字和占GDP比重两方面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跟中国相提并论。    中国把全世界的钱都赚了?    一国的盈余一定要以其他国家的赤字为前提,在今天来看,其他国家的这种赤字已经是不可持续的了,这也就是金融危机的意义。现在世界上已经很少有大规模的私营部门的借贷者,并且有好的信用声誉的借贷者去吸收这么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性账户盈余。    事实上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要想世界其他国家来吸收这样一个数额巨大的盈余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数额巨大的经常性账户盈余是由少数几个高收入国家的家庭过度的支出为代价来吸收掉的。比如在2007年,世界上70%的经常性账户赤字主要存在于四个主要国家:英国、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这四个国家中,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都鼓励个人家庭大幅借贷,这种消费和借贷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家庭负债累累,已经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全球。    在2007年中国和其他国家全部的经常性账户盈余加起来的总额是17400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这一数字将在2008年超过2万亿美元,我刚才已经提到一点,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这样的私营部门有意愿而且有这个能力去吸收这样的盈余。当然,很大一部分的经常性账户盈余是由石油出口国所积累起来的。石油出口国2007年总盈余是4800亿美元,在2008年有可能高达8000亿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仍然保持现在较低的水平,这一数字明年将有大幅缩水。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预计一个资源有限,而且国内商品价格较低的国家,都会愿意把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或者说让我们感到震惊的现象是,像中国、德国和日本这样几个石油进口大国,特别是在油价高起的时候,应当是经常性账户出现较大情况的赤字,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这些国家经常性账户都有盈余。例如2007年石油进口国家的总经常性账户盈余达到13000亿美元,中国一国的盈余占到全部的30%。因此,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石油出口国经常性账户的盈余必然要求其他石油进口国国家要加大支出。   用财政赤字解决贸易盈余    今天实践已经证明,我们要依靠少数几个高收入国家的家庭借贷消费来吸收这样巨大的经常性账户盈余是不可持续,是不可靠的。    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呢?一个选择可能是高收入国家由公司来进行高额投资,但是在今天随着全球经济放慢了增长步伐,公司、企业领域很明显是要减少投资,而不是增加投资。因此,在这种经常性账户盈余数额巨大,而且需求巨大的情况下,这绝对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现在我们仅剩一种选择,就是政府支出的赤字。像英美这些有着结构性贸易赤字的国家,现在财政赤字也是剧增,但这种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有一天这些持有财富的人们在像美国等其他政府不断增长的高额债务面前持观望的态度,特别当这些政府提供的债券利率很低,而且没有任何货币风险的保护措施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这样做的。因此货币利率的债务危机有可能导致快速的通货膨胀,即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货币——美元。这也是我们近期所开始看到的一些迹象所表明的。我们世界已经没有能力去吸收消化这些盈余了。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这种支持高出口积累大量经常性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政策,不仅仅对世界来说不好,对中国来说也是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样的政策使中国更加贫穷,也更加脆弱,这使得中国对于出口过度依赖,而近期的一个现象是对于进出口的增长过度依赖。中国现在的出口总额占GDP的40%,这也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高的。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下尤为脆弱。    巨额贸易盈余有负面影响    我认为这种政策也导致中国最近几年以一种资本密集型的方式来发展,事实上是对资本的浪费。而如果中国采取一种较高的实际汇率,一定会减少中国出口的利润,使得中国实际工资水平上升,消费也上升。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中国这种大量的外汇储备事实上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投资,给中国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这个数字每年大约是-5%到-10%,意味着中国每年要损失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中国人均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5000美元,占GDP的50%左右,对于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我认为这是浪费。我认为一个更好的选择,更好的做法是促进国内消费,不管是公共支出还是公民消费、私营部门的消费,而不是要把每年GDP的10%投入到一些发达国家的低产出、低回报的资产中去。事实上这种本来应该是促进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的政策起了相反的作用。一方面对中国国内造成了破坏经济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因此要吸收这样的资金盈余一定会对银行业和中国的货币政策造成扭曲。同时对国际稳定也有负面作用,因为这种政策使得一些资本进口国现在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这种政策本身有风险,有危险,同时也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们一定要从现在改变这样的政策。事实上我们应该很早之前就采取纠正的做法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察敏锐的经济学家很早就建议中国政府重新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于出口的依赖,减少中国经常性账户的盈余。    在这样一场金融风暴当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内产出吸收掉,另一方面从以前以出口为目的的生产方式转向以面对国内市场的生产。中国应该在国内大力促进消费,为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这种转变。事实上如果无法完成这种转变的话,我认为大规模的国际摩擦和冲突应该是难免的,随着现在金融危机的恶化,我们还有很多新的问题。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