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星期天日报》12月23日文章,原题:当中国训斥美国 今年夏天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以后,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中国媒体不失时机地提醒着世界第一强国,中国目前掌握着美国的巨额国债,中国的巨大付出并不想换来空头支票。 尽管中美利益密切相关,但是对于一味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已经在北京掀起争端。中国竟然在训诫资本主义美国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干预介入措施,美国对外国投资的肆意使用正在透支投资者的信心,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资金注入不应被美国政府错认为是其国库充盈的证据。反对政府将巨额国家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的人士还认为,美国经济还在继续下行之中,而且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华盛顿会拿出有效措施抑制经济的长期衰退。他们同样担心,美国代价昂贵的全面投资计划并不会迫使政府和管理者采取更多的创新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而单纯的政府性商业注资行为只会造成外国投资者资产的不断贬值。 必须认清,在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债权国之前,关于是否投资美国国债的争论已经开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上触及了问题的本质:21世纪不同国家间的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尤其在经济危机全球蔓延的今天,这种关联性显得异常紧密,正是这种紧密的关联性才使得北京难以拒绝华盛顿的经济救援要求,哪怕是短期的拒绝都显得那么不可能。▲(作者安东尼•蓬丹,叶子路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