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


日期:2008-12-26 10:26:36|2008-12-26 10:33:22 来源:人民网

领导全国人民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
    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前十年的评价所说:“我们现在赖以进行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一)建国头七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在考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的经济建设时,有四点需要特别提及:   1. 起步的基础之低,条件之恶劣。毛泽东曾感叹: “旧社会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经济都极其困难。全国的基本状况:一是工农业生产低下,物资极端匮乏,人民得不到起码的生活保障;二是工农业比例中工业比重小,基础薄弱,生产水平极低,更谈不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城市,内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现代工业;四是交通和通讯设备极为落后,几乎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五是财政经济状况混乱,财政赤字庞大,恶性通货膨胀,市场投机势力猖獗。总之,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看不到工农业生产低下和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基础,就看不出建国之初起步的艰难,也看不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就的巨大。   
  1954年,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提出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战略思想
  1967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
  如果对这段时期的经济工作作一番梳理,把毛泽东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一一列出并考察其效果,或许能对这段历史作出一定的说明,并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中有失误,但并非全是失误;也并非只有若干零散、片断的观点,全无现实价值。相反,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战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举几个最主要的例子:   (一)几次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有人说毛泽东只抓阶级斗争,不抓经济建设,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他曾几次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憧憬着一旦建立新中国就着手经济建设,建国初期这一思想得到了落实。他1950年6月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1951年2月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的重要战略构想,1952年9月以后多次提到要制定一条过渡时期总路线,紧接着提出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一化三改”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二)提出摆脱苏联模式,找到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课题,即摆脱苏联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一贯反对教条主义,并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1956年,毛泽东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遇到的国内外一系列重大变化,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带来的风波,果断提出摆脱苏联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说:正如每个人的面目不同,每棵树长得不一样,各国也有不同情况。要讲个性,没有民族特点的道路走不通。各国党的任务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制定本国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说,以前没经验,只好模仿苏联,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初步实践,又有苏联的经验教训,应该更强调从国情出发,强调创造性,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一认识本身,具有巨大的创造性。    (三)提出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四)提出中国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五)提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总任务及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六)提出打破封锁、对外开放的政策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过一些重大思想,如“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思想,统筹兼顾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思想,以及试办托拉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等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等等,此不赘述。     
提出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思想
  1965年毛泽东在井冈山黃洋界上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大胆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这些思想有些虽未贯彻实行,但对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概念   从七届二中全会到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一段时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有了一定认识。他多次讲,建成社会主义,15年只能打个基础,真正建成要50到100年。后来,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毛泽东经过深入思考,提出我国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并说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邓小平后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突破性认识   “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曾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这是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为前提的。迄今没有任何国家达到这一水平,也就不能消除商品经济。   (三)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毛泽东的确是想建立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让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绝种”。但在现实生活启示下,他改变了这种设想。在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他提出,我国的自由市场,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工厂,可以开投资公司,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认为这应实行相当长一个时期,怀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这个认识没有深入展开也没有付诸实践,但毕竟已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的设想。   (四)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苏共肃反扩大化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我党高度重视。毛泽东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真的没有矛盾?如有,怎样解决?他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毛泽东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毛泽东同志便是这样的伟大人物。历史选择了他,根本原因是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他的战友、同志们一道,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需要也好,创造新的历史也好,内容虽然很多,主线却是一条,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前提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取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为此,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一个严峻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得国家的完全独立和民族的彻底解放。毛泽东同志谈到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为了这个“大翻身”,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写进了自己的纲领。“这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做到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此有了前所未有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它本身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长期以来国家分裂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成功医治了战争创伤,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造成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了坚实基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毕生为之奋斗而没有实现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愿望,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艰辛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基本方向   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中国这个从1840年以来陷入落后挨打被动局面的国家来说,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进而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毛泽东同志经历的时代,他对现代化的认识和追求也是随着社会进步过程不断发展的。毛泽东同志的贡献在于,他能够站在历史的前列,构想、倡导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 
伟大的毛泽东
  1959年6月,毛泽东和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无论在他的生前还是故后,他的非凡伟绩、光辉思想和巨大魅力,总是超越时代、泽被后世,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这朴素的话语,发自一位“三落三起”、饱经沧桑的老一辈革命家之口,格外厚重深沉。这是伟人相望的崇敬,更是历史郑重的结论。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却始终无法改变国运式微、民族衰落的悲惨命运。正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的面貌才彻底为之一变。在白山黑水、黄河两岸、苏杭沃野、华南大地,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举起暴动的火炬,揩干井冈的血迹,拾起长征的行囊,挥师抗日前线,决胜解放战场,以风卷残云的气势,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从此,没有了战乱的摧残,没有了亡国的屈辱,没有了被压迫的悲愤,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土地上的主人。如此丰功伟绩,没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其谁能之?   毛泽东是思想巨人。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魏源到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人们共求强国富民之路,屡遭挫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承继先驱者未竟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解放和振兴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昙花一现的理论,而是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智慧,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党的指导思想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