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一位官员前不久透露,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在连续57个月增长之后,去年10月首次出现下降,达到1.89万亿美元。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由外资撤离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多个因素导致,但在金融危机之下,外汇储备的小幅下降属于正常现象。 据报道,截至去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056亿美元。那么,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何在,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管理这些高额外汇储备?这些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多种因素促外汇储备增长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高速发展,外汇储备迅猛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还十分有限,必须借助严格的进口、劳务、资本输出管制,或者大规模引进外资,才能满足对外支付、稳定汇率的需要。然而,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飞速增长,无论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都进入了良性循环,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效力,已经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内外经济活动上。近两年,我国外汇储备更是以每年2000亿美元的速度攀升,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就已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2006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演变,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并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刻意追求所为,在更大的程度上,其实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不仅造成了我国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日益巨大的最根本的原因。 高额外汇储备面临风险 《纽约时报》用“中国的里程碑”来评论中国外汇储备将达2万亿美元:中国坐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国力的具体表现,也为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上佳的安全系数,尤其是对日后中国放宽资本项目,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可起护航作用。 尽管高额外汇储备有其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据报道,我国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1.3万亿美元为美国证券,约占外汇储备总额的70%,这既加深了政府控制流动性的难度,又存在如果美元大幅贬值,中国庞大的美元储备将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 有分析指出,虽然中国可以利用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购买更多美国政府债券,增加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但也可能造成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遭到美国的“绑架”。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元票据,美元将加快贬值,因为美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已无人愿意资助他们。而美元贬值会侵蚀到中国持有的资产值。而且,在当今世界的金融体制下,除了美元票据,没有多少其他选择。由此可见,中国无论继续购买美国证券,还是停止购买,都面临持有美国资产贬值风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有可能成为美国信贷危机的“人质”。 有机构估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机构与投资者涉及的债务总金额有数万亿美元,所产生的浮亏约有数千亿美元。 如何管理外汇储备起争议 中国如何挥舞庞大的外汇储备这把双刃剑,才能扬长避短呢?来自国内外的建议不一而足。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应将所持外汇储备多样化,增加其他币种和资产种类,既分散风险,又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目前欧美的金融机构都觊觎着中国的巨额资金。这是因为,如果中国追求高利润,将外汇储备的剩余部分用于存在风险的债券投资,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受托来操作,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商业机遇。花旗集团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向中国政府推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则认为,一个家庭需要存放一点零花钱,以备不时之需;一个国家也需要储备一点外汇,以备不时之需。这个钱多了浪费,少了不行,得适度。外汇储备多,固然意味着国力的增强,但长期无限制攀高也并非好事。如果外汇储备构成不合理或者增长超过适度区间,就不可避免地降低资源使用效率,甚至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