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二十年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中国外交政策定位方面给出系列指示,强调北京必须保持低调,决不出头。在几年前,中国还基本上保留这种战略,在联合国中随大流,很少动用它在安理会的否决权,除非涉及台湾问题,否则不会承担领导地位。 然而,加沙危机反映中国近年来在外交方面积极多了。一方面,这反映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世界事务,有兴趣维护中东的稳定,以保障来自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 然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北京渴望被视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愿意发挥自己的作用解决国际问题。北京在中东的影响力仍然不大,特别是和美国及英法等前殖民势力相比尤其如此。 确实,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比中国要活跃得多。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此外,停火决议本身就是英国起草的。法国和埃及联合提出休战,包括开放安全走廊,让救援物资进入加沙。而且俄罗斯联邦也想成为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中间人。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扮演的是追赶的角色,作为后来者,它努力加大自己在这个重要地区的影响力。上周中国和安理会大多数国家投票支持一项呼吁加沙停火的决议。讽刺的是,美国弃权,解释说它不想妨碍决议的通过。 这是中国过去的老路。例如,在1990年,为了不挡美国的路,中国在授权使用武力把伊拉克军队逐出科威特的决议表决中投弃权票。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年终回顾上解释中国对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兴趣。他表示,随着中国国家实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这是中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这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海外形象。 近年来,中国寻求加大对中东外交的介入。在2002年,北京设立中东特使一职。在联合国表决前,现任中东特使孙必干与阿拉伯特使以及欧盟三架马车(捷克共和国、瑞典及欧洲委员会)的代表进行会晤。 在1月8日表决当天,孙必干呼吁冲突相关方保持克制,停止军事行动和武装冲突,为和谈及政治解决方案创造条件。他强调中国十分关注该地区的混乱局势以及加沙的人道危机。他表示中国将与国际社会联手,为实现停火、稳定及恢复和谈的目标作不懈的努力。 在表决次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与伊朗外长莫塔基(Manouchehr Mottaki)通电话。人们普遍认为伊朗是哈马斯最大的幕后支持者。在周日(11日),杨洁篪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讨论情况。在周一(12日),中国外交部宣布,由于中国政府严重关切加沙紧张局势的升级,中国特使将前往埃及、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努力缓解局势。 一系列的外交动作反映中国非常渴望它在中东的角色得到认真对待。中国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优势。一方面,它与伊朗等关键国家关系良好,而伊朗与美国甚至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此外,它或有更多的信誉,因为和西方国家不同,它从来就不是殖民势力。(作者 FRANK C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