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7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个时间比预测的要提前,突显全球经济力量集中的方向转变得多快。 然而,无论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轨道会不会持续,它如今已经因全球衰退而复杂化,中国已经出现大规模失业以及企业倒闭潮,特别是在作为出口型经济心脏的华南地区。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中国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它可能会在三年内超过日本,在18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是今年少数有望维持GDP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例如,美林证券估计中国将拥有8%的增长率,而美国则负2.8%,日本负1.3%,欧盟负0.6% 。美林经济学家Ting Lu表示,在2007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在2009年,这个差距将会扩大。 但即使中国今年可以实现8%的增长率,可能以不足以阻挡令中国领导人心惊的企业倒闭潮和失业潮。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经济数据加重了悲观气氛:12月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8%,这是十年来最大的下滑幅度。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初期,一些经济学家争论中国是否可以充当引擎,让亚洲避免陷入混乱。遭遇危机的巴基斯坦甚至前往中国寻求贷款。但秋季的时候中国发现自己的经济也快速冷却,它的领导人发表声明,称中国帮助自己就是帮助世界经济的最好办法。 邓小平倡导的资本主义式改革在三十年中把中国从一个封闭贫困的国家变成世界经济大国。多年来,出口、投资共同推动白热化的、双位数增长,政治、科学、工程和艺术也取得成就。 花旗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黄一平(Huang Yiping)认为,中国增长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它的落后。“中国过去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特别强调它在过去几年的成就:它举办了奥运,完成它的首次太空漫步,中国影星成为好莱坞的宠儿。它的工程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建筑(新北京机场),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上海与杭州),最长的高原铁路(往西藏),最快的火车(上海的磁悬浮)以及最大的水坝(三峡)。 中国拿日益增长的财富投资亚洲、拉美和非洲的不发达地区,收买政治影响力。在G8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长期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机构中,它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它如今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人。 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庞大的GDP暗示着财富,但中国仍然被视为一个贫穷的国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Yi Xianrong)强调范围广泛的失业以及农村贫困仍然是大问题。中国13亿人的人均GDP大约是2500美元,而德国的8200万人的人均GDP是4.04万美元。易宪容表示,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 Ariana Eunjung Ch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