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猎鹰教练机性能超雅克130与T50相当[上]


日期:2009-01-19 14:38:42|2009-01-19 14:41:48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作者:李韶华

  “猎鹰”与T-50在性能指标、总寿命上处于同一水平   在2008年11月4日至9日举行的第七届珠海航展上,由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洪都)自筹资金、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L-15)03架首次以实机形式登台亮相,并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成为航展上的夺目亮点。尤其是试飞员邹建国、杨耀驾驶“猎鹰”03架飞机连续10多个架次,表演了大迎角起飞、垂直上升、连续横滚、大坡度盘旋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了飞机优异的各种性能,受到国内外专业观众的一致好评。航展期间,“猎鹰”项目与歼十同获“中航时代杯”自主创新奖。   “猎鹰”03架飞机于2008年5月10日在南昌首飞成功。驾驶员为邹建国、杨耀,指挥员为郭彦波、张景亭,监控指挥员是李存保。在后来两天,“猎鹰”03架飞机又连续进行了多个架次的飞行,对全机各系统进行了功能检查,满油状态的检验飞行,以及机动性能的检验飞行。通过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猎鹰”03架各系统工作正常,飞机对各操纵面输入后的响应特性均优于01架飞机,飞机的飞行性能明显提升。据悉,“猎鹰”03架飞机在进一步扩展飞行包线试飞后,很快可完成调整试飞,转入鉴定试飞。

  在珠海航展上表演的“猎鹰”教练机
  “猎鹰”03架与2006年3月13日首飞成功的“猎鹰”01架比较,外形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但状态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换了发动机。01架装的是捷克的DV-2X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为2200千克,而03架配装的是最大推力2500千克的2台乌克兰伊夫琴科前进设计局的AI-222K-25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发动机推力加大,加速性好,大大提升了飞机的性能。最显著的就是起飞滑跑距离只有400余米。另外,该发动机配置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可有效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在国内固定翼飞机领域首次实现了飞机与发动机的综合控制,飞行员可以无忧虑的操纵发动机。由于换发03架后机身增长了425毫米,因此飞机内部结构和设备作了相应调整。“猎鹰”03架是按带加力发动机设计的,将来的加力发动机是AI-222K-25F,最大推力为4200千克。二是座舱布局更加简洁规范,更具人性化。座舱内各种电门的位置设置进行了集中布置,更便于操纵。三是起落架进行了改进。将原来为单腔缓冲器的前起落架改成了双腔缓冲器,有效地改变了飞机在滑跑过程中及着陆接地瞬间的过载特性,提高了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飞机乘坐品质。另外,将原来在座舱后段靠机身侧边的环控出气口改到进气道的隔道里,使飞机外形更加简洁。在飞机结构、综合航电和使用维护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优化设计和局部更改。同时通过全面贯彻经济性设计准则,降低飞机制造成本和使用维护费用,将有效提高飞机的训练效费比。根据国内外用户的需求,“猎鹰”03架在01架的基础上进行了状态和平台的完善,以实现高级教练机(AJT)状态的要求并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   “猎鹰”研制成功,对于完善我国初、中、高级教练机的研制生产体系,满足第三代和新型飞机飞行员的训练需要,参与国际教练机市场竞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我国教练机的研制水平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方案酝酿到决策立项、从总体设计到细节优化、从样机制造到首飞成功,“猎鹰”高级教练机的问世前后走过了近10年的自主创新历程。   契机:市场呼唤新高教   “猎鹰”高教机的最初设想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在1996年,洪都在研制生产出K-8教练机数年后,充分认识到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所带来机遇。面对21世纪企业发展需要,洪都开始酝酿发展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并着手研究高级教练机的需求和定位等有关问题。随后,有关领导和专家专题研讨了高教机市场需求、任务使命和战术技术指标。此时,中国空军更新现役高级教练机的潜在需求成为“猎鹰”高教机问世的一个契机。
  韩国T-50的攻击机版本A-50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已不断装备部队,随着装备数量的不断增加,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任务日益繁重。虽然,现役新型战斗机的性能可以满足飞行员训练的要求,但由于价格不菲,使得部队难以大量从事新飞行员的训练,而趋向于采购价格相对便宜的教练机来进行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训练。   空军现役的高级教练机以歼教七飞机为主,其在气动布局、动力装置、操纵系统、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固有缺陷,无法高效完成第三代战斗机的高机动训练科目,需要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同型教练机上重新进行大量的适应性改装训练。涡喷发动机耗油率高,难以保证一次起落完成两个训练科目,增加了训练时间。机体与发动机返修期和总寿命短,训练效费比低。由于歼教七飞机的总体性能根本无法与第三代战斗机相匹配,导致飞行员训练难以满足要求。   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洪都集团认为,研制一种性能优良、设备先进的新型通用高级教练机迫在眉睫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该机不仅可以保持与上一代教练机衔接合理,同时还能充分满足未来先进战斗机使用要求,使飞行员平稳顺畅地过渡到第三代战斗机,从而有效地提高飞行训练质量、降低训练费用,大大减少换装一线战斗机所需的训练时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猎鹰”高教机应运而生。   于是,洪都在1998年11月将高教机研制纳入公司科研计划,并正式命名为L-15高级教练机。在广泛听取了有关专家和军方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洪都飞机设计所经过充分探讨和论证,确定L-15高教机应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可以很好地实现从CJ-6、JL-8(K-8国内型)到高教机的训练体系配置,主要用于衔接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并适当前瞻第四代战斗机训练需要,同时兼顾第二代战斗机改进型的训练要求。   在对国外正在发展的新型高级教练机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设计师系统根据国内用户提出的新型高教机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确定了L-15高教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正常起飞重量6.5吨,最大平飞速度马赫数为1.4,海平面爬升率200米/秒,最大可用飞行迎角大于30度,实用升限16000米,续航时间2.5小时,飞机总寿命达到10000飞行小时。
  “猎鹰”在最大爬升率、稳定盘旋过载等反映机动能力的性能指标上领先于雅克-130
  奇迹:半年发出两架机全套图纸   进入21世纪,洪都加快了新高教研制步伐。2001年2月,洪都正式批准L-15高教机立项研制。当年10月,洪都在北京航展上首次展出了L-15高教机的模型。   2001年至2002年间,洪都飞机设计所先后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通过进一步评估和比较,筛选出了I方案、II方案和III方案,并对3个方案进行了总体气动设计与评估,先后完成了4轮选型风洞试验。2003年9月26日,在各类计算和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系统认为L-15III方案基本满足拟定的战术技术要求,将其作为下一阶段总体气动设计工作的基础。在III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迭代、逐次逼近,最终在11月底确定了总体布局和设计参数,并完成了结构初步方案设计,初步确定系统原理方案。   2003年1月,国防科工委同意L-15飞机列为军贸出口产品并批准L-15飞机主要战术技术指标;2004年1月,中航第二集团公司批准立项研制。2004年6月17日,中航二集团飞机部在全面评审了L-15总体技术方案后,批准同意L-15飞机冻结技术状态,转入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阶段,针对电子样机协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评审意见,设计部门对全机的总体设计进行了优化和细节协调,完成了结构和系统的生产图纸设计等各项工作。当年12月全面完成了详细设计,发出了0l和02架飞机全套生产图。设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国内新机设计史上绝无仅有。   从2005年3月起,L-15飞机开始从电子样机正式转入首飞样机试制阶段。从正式发图到完成样机总装,L-15高教机的试制仅仅花费了10个月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不仅是全体研制人员艰苦努力的结果,也是全面实施并行工程的成果。洪都通过高教机“数字化工程”,建立了L-15高教机数字化协调样机,完全取消了传统的物理样机,同时打造出包括数字化加工生产线、数字化工装生产线、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在内的数字化制造生产线。其中,通过三维数字样机完全实现了结构件和系统件的设计,并完成了60%的数字化预装配,使整个研制周期缩短了30%~50%。大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L-15高教机的技术含量,同时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   L-15高教机全尺寸金属模型在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中航二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将L-15命名为“飞狮”。在2005年9月的北京航展上L-15高教机全尺寸金属模型再次成为一大亮点,引起了众多专业人士和媒体的极大关注。此时,L-15高教机在气动布局、动力装置、操纵系统和电子设备等方面都完全体现出了第三代高级教练机的主要特点。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