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4日报道】题:中国缩减过滤软件计划 中国计划在国内销售的所有计算机上安装拦截色情内容的软件。中国官员昨天在该计划上退让,表示网吧、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计算机必须安装过滤软件,但不会强制个人安装。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所有新电脑必须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的说法是相关文件表述不清导致的“误解”。工信部5月19日发布的文件引起了中国网民和国外计算机制造商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过滤软件与中国建立信息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美国警告中国,强制安装过滤软件违反世贸组织规定。 尽管中国政府坚称,该计划是为了保护儿童不受网上色情内容的毒害,但过滤软件针对许多有政治色彩的话题。工信部在要求预装绿坝软件的文件生效前一天,即6月30日宣布暂缓执行,称计算机制造商需要更多时间准备。李毅中昨天的表述似乎永久搁置了过滤软件计划。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4日报道】题:中国热衷于商业优先的新信条(记者迈克尔.瓦恩斯) 本周,世贸组织在涉及中国限制进口图书和电影的诉讼案中驳斥了中国,中国政府在全球企业强烈抗议后撤销了对力拓员工盗取国家机密的指控,昨天又表示已取消要求所有新购电脑安装“绿坝”软件这一有争议的计划。 中国在长期的经济繁荣过程中往往设法将其咄咄逼人的国际商贸活动与国内政治分开,但本周的事件令人不禁想到两者结合的日子或许不远了。 在上述事件中,政治与商业发生了冲突,但最后都是商业战胜了政治。实际上商业并不总是能赢。但至少在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上,中国似乎必须面对如下现实:当利益受到威胁时,外部商业世界可以不受约束并公然反抗。因此,中国的制度或许会以其官员未做好准备的方式演变。 北京现在拥有全球影响力,这是其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和对外惊人扩张的结果。一度完全基于国内原因作出的决定——例如,审查网站、保护国有企业利益、限制外国新闻和娱乐节目流入——现在具有了国际影响。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肯尼思.利伯索尔说:“这是一个正处于向全球角色转变之中的国家。他们过去总是考虑什么对中国有利,而且仍在这样做,但他们现在首次意识到,自己不只是规则制定者,也是规则遵守者。”他说,中国“刚刚开始学会如何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 许多专家说,中国官员似乎越来越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具有比数年前更大的影响力。 华盛顿乔治敦大学中国法律和政策专家詹姆斯.法伊纳曼说:“15年前,中国流行的说法是,‘我们是一种针对我们的制度的受害者。’”加入世界贸易体系正慢慢帮助中国改变观念,它以前将自己视为局外人,如今将自己视为局内人,全球体制的成功与自己利益攸关。 不过,其他专家指出,在外人看来精心策划的政策转变可能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通”查尔斯.弗里曼说:“中国的确有其国际利益,而且这受其国内行为的影响。中国各机构对如何在国际问题与国内利益之间分配政治资源一直有争议。” 几乎没有多少专家愿意拿他们的声誉担保,中国目前某些立场的软化预示着某种强大的趋势。相反,弗里曼说,在过去5年,中国的某些领域“真的倒退了”:它在一些商业标准和法治刚开始拥有更大影响力的领域重申政治信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