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雷豹咆哮斩猛禽!论中国三代机如何对抗四代机


日期:2010-11-01 10:36:22|2010-11-01 10:36:22 来源:中华网论坛 作者:灵云ら苍月

  作为现代化高科技环境下一国武装力量的支柱,空军在战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中国空军装备发展始终受到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强烈关注。目前,世界战斗机发展已经步入第四代。现代化第四代战斗机,已经开始逐步装备各国空军。由于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等先进性能,第四代战斗机正迅速成为各主要空军强国的新宠。目前,中国空军的老对手美军已经开始大量装四代机。同时,美制四代机不久还将出售给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中国在东亚的主要劲敌。而与之对应,中国的国产四代机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服役。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空军主战机型将是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因此在拥有自己的四代机前,中国空军将不得不面临,以现有三代或三代战机,去对抗周边邻国或敌对国家空军的四代机这样一种危机局面。四代机在技术性能上,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拥有巨大优势。那么,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空军该怎样立足现有装备,以现有三代或三代半,甚至是二代半战机来抗衡周边国家的四代机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通过对大量高科技局部战争所取得的实战不断的总结经验。现代化战斗机已经从第三代发展到第四代。第四代战斗机是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作为集现代化高科技之大成者,第四代战斗机拥有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高隐身能力和高可维护性以及强大的网络一体化信息战能力。与注重低空—超低空高机动性,但缺乏隐身等性能的第三代战机相比,第四代战斗机在诸多性能上已经拥有压倒性绝对优势。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大威力,第四代战斗机已经成为世界或地区性大国、军事强国都在极力试图获得的“大杀器”。目前,国外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目前已经对中国国防和国家安全形式构成极为严重的战略威胁!   由于造价和研制费用极为高昂,加之技术难度太大。导致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目前成为极少数几个国家垄断的“专利品”。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的F-22和F-35这两种第四代战斗机实现了实用化。其中的F-2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的第四代战斗机,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发展四代战机的“范例”。各国在四代机的研制,尤其是在对各项性能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都以达到或超越F-22作为目标。而作为抵挡搭配的,性能和价格相对较低的F-35即将开始大规模投产服役。   目前,在中国东线,世界顶级的重型F-22为美国一家独有,已经进驻西太平洋的关岛和日本,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而就在今后几年之内,廉价但技术并不低档的轻型F-35在批量装备美军后不久,就将出售给中国周边的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中,日本侵占着中国钓鱼岛,而且对东中国海和台湾虎视眈眈。而韩国除占领苏岩礁外,还对中国在黄海的岛屿甚至是东北有领土要求。它们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也都是美国一手扶植用来封锁遏制中国的。而以目前的发展看,美国极有可能最终将F-35直接卖给中国台湾。   而在中国的北方的俄罗斯,世界上第三种第四代战斗机T-50即将完成首飞。俄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2个能够独立研制、生产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T-50大致会在今后5-8年左右开始批量生产平开始服役。中国的北方天空上,将出现俄国人的第四代战斗机。T-50是俄国和印度共同研制的,中国西南方向的印度也将在不久后得到并开始装备。而中国在南方的宿敌越南处于与中国抗衡,确保侵占的南沙岛屿等目的,不排除其将会引进T-50的可能。加之随时可能打着“反恐”旗号,进入中国西部邻国阿富汗的美军F-22和F-35。中国本土四周在今后几年内就将布满第四代战斗机。而这些国家要么是美国的盟国,要么与美国勾搭,而且绝大部分都占领着中国领土或领海,与中国存在重大领土、领海争端,都是中国的潜在强敌。因此灵云认为,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极可能是唯一一个被第四代战机包围的国家。这将对中国国家安全,尤其是对中国本土空中安全,以及维护国土安全的中国空军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和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危局,在空中战场最好的应对方式,无疑就是以自己的四代机去抗衡对方的四代机。但是,根据目前可以得到的,相对权威、真实的信息,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第四代战斗机虽然性能上丝毫不亚于俄制T-50,却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开始服役。而在这之前,虽然俄国的T-50可能先于中国四代机服役。但以俄国的一贯作风,以及其对中国的防范思维,T-50这种高精尖装备是不可能出售给中国。中国空军在四代机问题,必须而且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目前,中国空军开始新一轮换装高潮,大量早期的二代或二代半战机,刚刚开始被国产三代或三代半战机批量取代。也就是说,中国空军目前刚刚开始大批量普及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机。   以歼-10和歼-11系列为代表的国产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机,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绝对主体。即便未来国产四代机开始服役,这些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依然将继续服役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灵云认为,从现在起到2020-2025年国产四代机服役前的10-15年时间内,中国空军将不得不以大量三代或三代半战机,去抗衡美国和周边其他国家即将出现的第四代战斗机。!因此,在国产四代机服役前。如何立足现有装备,以劣势装备战胜是对方具有巨大优势的第四代战斗机,将是中国空军今后10-15年内,所要面临的最大课题。   在综合性能上,第四代战斗机对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机具有巨大优势。因此,中国空军现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要想战胜强敌,就绝不能走传统“面对面正规战”的老路,必须立足现有成熟技术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尽可能的扼制或削弱第四代战斗机的强项,迫使对手与自己进入适合自己优势的战斗。灵云认为,中国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以若胜强最重要的法宝,就是电子战和近距离格斗!也就是以电磁压制的方式,迫使四代机如美制F-22与自己进行近距离格斗!   灵云一向认为,第四代战斗机之所以对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具有如此大的优势。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所有强大的隐身能力。以美制F-22为例。F-22研制之初,就明确的将隐身性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去追求。通过使用雷达吸波涂料和吸波复合材料,以及对总体气动布局的优化设计等大量手段。“猛禽”的雷达反射截面只有三代机的百分之一,被美军自己形容为“只有一颗钢珠大小”。而第三代战斗机在研制时根本没有考虑过隐身性,只是强调低空—超低空高机动性。即便某些经过改进的三代半战机如中国的歼—11B和美国的F-15SE“静寂鹰”,在也只是在改进中尽可能的去弥补隐身性的不足。但受先天缺陷的制约,这种补救能产生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这就使美军F-22在与其他国家三代机对抗时,占有“我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我”绝对优势。而现代化空战,先发现就意味着先下手摧毁!   如此,三代机在对抗中,将处于“睁眼瞎”的境地。但同时F-22却能看到对方。它的APG-77相控阵雷达空对空模式下最大探测距离达270公里,拥有强悍的探测能力。如果与缺乏隐身性的传统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交手,将出现这样一种情况:F-22的雷达可以在近300公里外发现对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配合其新型远程空对空导弹,可以在200公里外对三代机发起超视距偷袭攻击。   目前,现代化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可以用雷达探测到对方,然后才能使用远程空对空导弹进行攻击。排除电子干扰等其他因素,四代机之前的机种由于不具备隐身能力,因此双方的机载雷达都可以远距离发现对方,可以在近百公里的距离上相互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对抗是对等的,但四代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由于具有强大的隐身能力,四代机可以在对方根本发现不了的情况下单方面对敌机发起超视距攻击。而此时的三代机由于机载雷达无法探测到F-22,甚至连对手都不知道在哪。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对手击毁。同样的,强大的隐身能力以及其所带来的高隐蔽和高突防能力,加之先进的航电系统和远程空对地打击武器,也正是F-22敢于挑战S-300等先进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可以看到对手,对手却不能看到他。这种作战方式已经成为只属于四代机如F-22自己的“超视距攻击”,将构成四代机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的单方面屠杀!   强大的隐身性是四代机与三代机相比最大的、最致命的优势。至于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由矢量推力技术造就的超级机动能力,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些典型的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如中国的歼-10和歼-11以及俄国的苏-35,在机动性上对四代机并没有过于明显的差距。至于航电系统和超视距空战能力上,现有三代或升级后三代半战斗机则丝毫不逊色于四代机。   因此,中国三代机若想战胜四代机,就必须扼制或削弱对手的隐身性这一巨大优势,必须避免进入被“单方面屠杀”的危险境地。在自身隐身能力不可能有大的改变这一前提下。灵云认为,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彻底压制美军四代机的机载雷达如F-22的APG-77。如果能够成功、有效压制对方的雷达和其他航电通讯系统如数据链,无疑就等于刺瞎了对手的眼睛。这样,就能避免出现F-22对中国三代机的单方面超视距猎杀,而将对手逼入与中国三代机的进距离格斗。三代机在机动性上虽然比四代机有一定差距,但一些新型三代机如歼-10,在机动性差距不是特别大。   要打击四代机,必须首先能发现他。四代机虽然拥有强大的隐身性,但这种隐身性只是对雷达而言。对被动雷达或红外—热成像光电探测系统却无能为力。红外光电探测系统是依靠目标自身辐射的红外信号和热辐射对目标进行探测。无源被动雷达自身并不发出电磁波,而是探测对方电磁波来进行目标搜索。四代机在设计过程中已经非常注重红外隐身效果。但却绝对无法作到彻底的红外和热辐射。即便是静止的停放在地面的四代机也会产生一定的红外和热辐射信号。而作战中,战机发动机以及开火后的导弹发射和飞行过程,甚至连座舱中的驾驶员都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红外和热辐射。因此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在对抗隐身战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的缺点是受气象条件等影响较大。因此,完全可以将无源被动雷达和红外光电探测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体化综合探测系统。   目前,中国在无源被动雷达和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的技术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国产无源被动雷达和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已经服役。灵云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些装置在改进后整合为一个整体。与目前主要部署在地面相比,如能将这些装备部署在空中,则其探测距离和能力将获得很大提高。而最佳的载具无疑是无人飞行器。目前,中国在无人机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一系列国产新型大、中型无人机已经服役。完全可以将改进后的无源被动雷达和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安装在无人机上,组成空中反隐身监视系统在作战中。这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无人机监视系统可以将地面防空系统的探测距离有效延伸数百公里。而且由于不必考虑人员伤亡。一旦空中无人机预警监视网发现四代机。就可以通报给己方空中截击力量,在对方发起攻击前进行拦截。为下一步截杀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那么,要如何将四代机的“眼睛”戳瞎,并逼他进入近距离格斗呢呢?这就需要强大的电磁压制、干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有效、全面压制对方的机载雷达等航电系统。四代机如F-22普遍拥有新一代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拥有强大的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而且,四代机自身就拥有强大的电子战自卫能力。因此,这种空中大规模电子战,三代战斗机上使用的自卫用电子战系统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必须使用专用的大功率攻击型电子战飞机。这种打发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现役已有的,专用电子战机和高机动三代/三代半战斗机组合的模式;第二种,则是开发一种全新的,集传统电子战飞机和空优战斗机优势于一身的新型电子战飞机。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方案,灵云认为这是目前所需时间最断、技术最成熟、见效最快的方案。可以发挥各机种的优势。但是,这种电子战机和空优战机的组合,就涉及到最重要机型的选择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多种实用化电子战飞机,包括轰电-6和运-8改进型重型电子战飞机等。这两种飞机航程远,可以携带大量电子战用载荷,具有强大的电磁压制能力。但问题在于,第一种方案需要电子战飞机与制空战斗机配合作战。这就要求电子战飞机必须能完成,与己方空优战斗机的伴随性电子对抗护航任务。因此该机必须在飞行速度、机动性等方面,能与空优战斗机保持协调。而轰电-6和运-8改进型体积庞大、机动性差且速度慢,显然不适合做伴随配合。因此最合适的候选机型,就是中国空军现役最新型的改进型歼轰-7A专用电子战飞机,也就是广大军迷所谓的“咆哮豹”。   “咆哮豹”是在现役国产歼轰-7A“飞豹”重型战斗轰炸机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专用电子战飞机,也是目前已知中国空军最新型电子战飞机。从外观看,与原型“飞豹”相比,“咆哮豹”在机体外增加了一些天线等。而外观上最大的差异,是“咆哮豹”在两翼挂架携带有多种国产新型大型电子战吊舱。灵云认为,这绝非某些人认为的,只是传统“飞豹”挂两个电战吊舱这样简单!因为作为专用电子战飞机,大到内部设施和航电系统的配备,小到内部众多线路的重新敷设。甚至连供电系统(灵云注:专用电子战飞机上众多大功率电子战装备,其耗电量远远超过传统战斗轰炸机,需要载机必须提供更强大的供电)都与其他型号有极大的差别,几乎就是重新研制一种新型号!绝非挂上吊舱就摇身一变这么简单。“咆哮豹”除最明显的大型电子战吊舱外,机体内部还整合了多种电子战设备,座舱综合航电系统也进行了相关改进。   “咆哮豹”有多种作战手段。除传统电磁压制、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外,还可以使用反辐射导弹或制导炸弹直接摧毁敌方雷达实施“硬摧毁”。而且可以使用机炮和空-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具备相当的空战自卫能力,因此具备相当强的多用途性。“咆哮豹”是迄今为止,中国空军第一种实用化的超音速大型战术电子战飞机。“咆哮豹”大小适中,速度和灵活性,已经可以保证他能有效配合高速空优战斗机进行伴随性电子对抗护航任务。而他的空战性能也足够实现空中自卫。因此灵云认为,他无疑是第一种方案中最合适的人选。   有了合适的电子战飞机,就需要和他搭配的空优战斗机。“咆哮豹”的作战半径近1700公里。鉴于如此大的半径,轻型的歼-10系列在航程和作战半径上显然不匹配。现役国产三代/三代半战机中最合适的,显然就是歼-11B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歼-11B是中国在俄制苏-27基础上,结合本国最新航空技术和电子技术等,研制的一款国产单座、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在双座型歼-11BS出现前,他是中国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国产战斗机。与早期歼-11A不同,歼-11B除在外形上与类似之外,内部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性能上也有了巨大提升。歼-11B实现了“从铆钉到发动机”的全面彻底国产化。与原型苏-27SK相比,在综合性能方面有了巨大提升,如其使用的国产最新型数字化1471多功能大型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系统,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战斗机机载脉冲多谱勒雷达系统,雷达寿命和可靠性、可维护性是国内机载雷达中最好的。已经达到国际机载多谱勒机械扫描雷达的最高水平。歼-11B最大载弹量达8吨,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他不仅继承了其俄国远祖强大的高机动空战能力,而且拥有先进的国产综合航电系统,完全可以与“咆哮豹”搭配,成为狙杀美制四代机的组合。   首先,早期预警系统如卫星或空基探测网发现来袭四代机如F-22,测量其具体方位等信息后通报部队。随后,由“咆哮豹”和歼-11B组成的狙杀组合出击。考虑到性能上确实存在差距,因此灵云认为,这一组合应该按1:4的比例。即一架“咆哮豹”配4架歼-11B。当接近到四代机雷达探测距离时,“咆哮豹”开始对其机载雷达等航电系统,进行全方位大功率全面压制干扰力求实现“制盲”!一旦雷达以及通讯系统等被压制,F-22就丧失了最重要的战场信息和先敌开火优势。同时,狙杀小组全力向前冲击。歼-11B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上装备有新型国产量子阱红外搜索跟踪和光电瞄准系统,可以在92.6千米外有效发现中、小型空中目标,其性能并不亚于美制四代机上的同类产品。因此,一旦进入这个距离,歼-11B就可以通过该系统发现并瞄准目标后,使用远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随后,继续向前冲刺。当到达近距离后,以一架歼-11B留下护卫“咆哮豹”。另外3架一起上,以自身优异的机动性,依靠数量优势以“群殴”的方式围攻F-22。   四代机拥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发动机矢量推力技术,但歼-11B在数量上占有3:1的绝对优势。而且“侧卫”在近距离格斗性能上一向以高机动著称。加上先进的国产综合头盔瞄准/显示系统、红外-光电综合探测系统与最新型霹雳-10大离轴近程格斗空-空导弹的组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性能上的差距。如此,是完全可以确保击败美制四代机如F-22的,更可以确定击败低端的F-35。而担负最重要的压制任务的“咆哮豹”,本身就拥有相当的空战自卫能力。辅以头盔瞄准/显示系统和大离轴近程格斗空-空导弹,具备相当强的自卫能力,更何况还有一架歼-11B做护航。因此,自卫也有相当保证。这种专用电子战飞机与重型空优战斗机的组合,是克制四代机的有效手段。   但是,这种组合也存在诸多的缺陷。首先,就是成本高昂。一架“咆哮豹”和4架歼-11B的组合,所需要的经费是相当巨大的。同时,这一多机种组合,取胜的关键就是能够确保始终对敌的电磁压制。因此,“咆哮豹”成为整个组合制胜的最核心因素!但是,由于空战性能相对较低,而歼-11B又不具备攻势电子战能力。一旦美军四代机提前使用远距离空对空反辐射导弹,追踪打击干扰源进行攻击。“咆哮豹”就有可能被提前摧毁!一旦这个核心被摧毁,编队中的歼-11B就丧失了对美军四代机雷达和通讯系统的压制能力,彻底暴露在对方机载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面前。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飞机的功能都过于单一,整个组合的成败完全依赖相互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极端依赖空战能力较弱的“咆哮豹”!因为“咆哮豹”属于最典型的单纯电子战飞机。要想避免这一重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发一种综合两者优点,即能进行攻势电子战,同时又具备强大空战能力的——多用途电子—空优战斗机。   如果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机型,无论是时间还是效费比上都不划算。最合适的,无疑就是在中国空军现役机型中寻找一款合适的进行改装。既然必须具备强大的空战能力,改装平台就必须是空优战斗机。而进行攻势电子战,又必须携带相当重量的专用装备如大型电子战吊舱等,并必须为其提供强大的供电保障。同时,还必须携带相当数量的空战兵器如各种射程的空对空导弹。而在携带如此重载荷的前提下,还要必须确保空战能力,尤其是近距离格斗能力不受大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所有这些,都对改装平台提出相当苛刻的要求。现役机群中,轻型的歼-10系列显然不合适。最合适的就是重型的歼-11系列。而考虑到如此繁重的任务压力,一名飞行员显然无法胜任,所以单座型歼-11B并不理想。因此灵云认为,最合适的无疑就是国产最新型歼-11BS双座重型远程多用途战斗轰炸机!   歼-11BS是在原歼-11B基础上,研制的一款全新的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轰炸机,编号中的“S”中就是双座型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看作是中国歼-11B和俄国苏-27UBK的混血儿,但他的中国血统明显更多。由于俄国始终拒绝允许中国生产双座型苏-27UBK,而引进的苏-30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数量明显不足,同时在关键项目还受制于俄国。而歼轰-7A在空战能力上又有一定差距。因此,为满足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高性能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急迫需求。沈飞以歼-11B为基础,参考2002年到货的最后一批俄制苏-27UBK,以及后期进口的苏-30系列的部分机体结构,结合中国最新相关技术最终研制成歼-11BS。歼-11BS项目开始于2006年,在2007年首先展示了模型,当年下半年首架样机就开始交付试飞,2009年开始小批量投产服役,今年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而且已经迅速衍生出海航专用型并已经开始批量服役。如此快的研制—交付进度,在世界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这一方面得益于前期研制歼-11B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同时也说明中国方面对双座型苏-27UBK技术已经完全掌握。   歼-11BS在外观上非常类似双座型的苏-27UBK,但在进气道等结构上有相当大的改进,这明显是受到歼-11B的影响。与引进苏-30系列最大的区别,是其光电探头位于风档正中央而不是偏右。机身大量使用国产最新型复合材料和雷达吸波材料,同时喷涂有国产新型雷达吸波涂料,提高了隐身能力。而且改进了机体的布局,优化体结构,增加了载油量,增大了航程和作战半径以及载弹量。与歼-11B的早批次不同,歼-11BS从第一架原型机开始,就使用了国产WS-10A“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做标准动力源。在航电系统方面,歼-11BS机头的雷达罩与歼-11B非常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国产1471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变种,也可能使用了国产最新型数字式有源主动电扫描相控阵雷达,具备强大的对空—对地/海目标探测能力,而且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歼-11BS属于典型的多用途重型战斗轰炸机,他的性能和用途类似美制F-15E“攻击鹰”。在保持原有空战能力的同时,具备更强悍的对地/海攻击能力。与进口的俄制苏-30MK2相比,航电系统和隐身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空战能力明显更强。这一点很明显遗传自苏-27UBK和歼-11B。但受自身结构影响,航程和载弹量上有一定差距。目前,歼-11BS已开始批量装备部队,尤其是其海军版已经开始批量装备海航。今后,歼-11BS将逐步取代苏-30系列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远程打击力量的主力,而且其技术肯定会被用在海军歼-15的下一部改进上。而这个舰载双座版将很可能最终演化出海军的双座舰载重型反潜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   歼-11BS拥有巨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以及大载荷能力和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航电。同时具有和单座型类似的,强大的空战能力尤其是近距离高机动格斗能力。而且由于是双座型,歼-11BS更适合复杂的高强度作战。因此灵云认为,他最适合改装为新型多用途电子—空优战斗机!而且,中国现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满足需求,结合原有的航电和武器系统,将发展出一款非常强悍、优异的多用途电子—空优战斗机。具体方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性能尤其是空战能力的前提下,将“咆哮豹”上的相关技术和装备,如大型电子战吊舱等整合到歼-11BS身上,同时加装相关系统,并进机载雷达行必要的相关改进,而其他原有系统如光电探测装置等则保持不变。除电子战软杀伤外,还可以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系统。而且可以使用机炮和近程、中—远程空对空导弹进行空战。尤其是,他继承了前身强大的近距离高机动格斗能力,这一点对反四代机最为重要。   一旦早期预警探测系统发现来袭四代机,改进后的电子战版歼-11BS便立即出击。考虑到对方的优势性能,可以采取双机或三机组合编队的方式出击。当接近到四代机雷达探测距离时,首先使用电子战装备压制其机载雷达等航电系统。当进入机上装备的新型国产量子阱红外搜索跟踪和光电瞄准系统92.6公里的有效探测距离后,使用远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当到达近距离后,编队中的全部电子战版歼-11BS共同出击,以“群殴”的方式,足以确保近距离格斗中击败四代机。   灵云认为,这种方式比前一种有多种优点。首先,第一种方案中的“咆哮豹”是不能直接参加与四代机对战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架空优战机为他提供掩护。如此,兵力下呢染不能得到充分运用。但第二计划中,整个编队中机种一致,不需要专门的护航。所有飞机都可以直接参战,这样兵力就可以得到最充分运用。而最重要的,则是编队中每一架飞机都具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任何一个损失了都不会影响到最重要的美军四代机的电磁压制。因此,也就避免了第一种方案中最大的短板——“咆哮豹”可能的损失。而如果整个编队所有飞机同时对敌发起电子压制,如此强度是任何对手后都无法对抗的。其作战效能数倍高于第一种方案。当然,第二方案最大的缺陷,就是花费要高一些。但是,对于能够产生的巨大效果来说,其效费比是完全值得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但其核心要素都是电子战。第一种方案,完全立足于现有成熟装备,拿出来马上就能用。可以在近期就立即形成战斗力,因此它的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但他也存在诸多不足。而第二方案需要对现有战机进行改装,近期无法形成战斗力。但一旦成型,第二方案的功效和威力将远远强于第一种方案。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同时,传统的,用单一途的电子战飞机已经逐渐落伍。而电子战版歼-11BS这种“一机多能”的多用途电子战机,将是未来下一代电子战飞机的发展方向。   灵云认为,第四代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空前强大的隐身能力,这对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构成绝对优势。但是,电子战就可以有效削弱其优势!强大的攻势电子战足以压制四代机的探测系统如雷达。这等于变换方式,从另外的角度赋予了本来不具备隐身性的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以另一种形式的强大的隐身能力。这就使三代机在隐身性能上,与强大的四代机站在了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其具备了和四代机放手一搏的机会和能力。而这种攻势电子战和空优战机的结合,将是今后弱国空军战胜先进四代机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在性能上拥有压倒性优势,足以傲视全球。在国产四代机服役前,中国和其他弱国空军在装备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如果要战胜如此强敌,只能而且必须另辟蹊径,以其他方式用“不对称战”来对抗劲敌。同时灵云认为,“不对称战”思路对未来国产四代机的发展同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灵云注:关于中国四代机发展思路,详见灵云ら苍月之前的《出刀,猎杀F-22!论中国四代机的技术发展重点》)!在自身整体航空技术实力弱于美国的前提下,中国未来的国产四代机绝不能照搬美国的“4S”标准。必须依托自身技术,发挥某一方面的强项而去弥补其他方面如发动机上的不足。通过整合各方面的优势,最终达成在综合总体性能上与美军想抗衡的目的。这种发展思路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同行中取得良好成绩,今后依然会发挥极大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坚信,美军任何先进武器永远都是“纸老虎”。只要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中国空军在未来世界的天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