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历来以性格鲜明、动作强悍著称,许多举措往往出人意表,令人讶异,中国人所热衷的“韬光养晦”之类的法术,与之毫不沾边,这就难免让一些人大惑不解:俄罗斯的经济是如此弱势,可为什么在战略上依然这样的强势呢?按照他们的逻辑,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 俄罗斯的战略追求究竟是什么?道理何在?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进行一点探索 一、不甘低下自己的战略头颅 骄傲的俄罗斯从不肯低下自己的头颅,在战略上的表现尤其如此,有如下两个突出的特征: 第一,大国情怀是其根深蒂固的情结。俄罗斯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从来都与世界大国比肩,这样的历史传承深深根植其民族意识当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今天的俄罗斯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已经不居前列,甚至已经算不上第一梯队,但俄罗斯的大国意识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大国信念依然强烈如昔,这是俄罗斯的突出性格,也是其国家的重要品质。 第二,战略平衡是国家发展的迫切追求。相对与英法德等老牌帝国,俄罗斯属于后起之强,所以,历史上俄罗斯的战略追求首先是在欧洲大陆上纵横捭阖,并且基本上是以保守、落后和敌对的面目出现,以至于列宁怒斥说,沙皇俄国是欧洲的宪兵。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是其中的主角之一,第二次大战,前苏联已经成为中流砥柱。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前苏联贯彻全球战略的方针,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霸权争衡,打造了庞大的全球战略体系。今天的俄罗斯固然不能与前苏联同日而语,但全球战略的视野与雄心依旧强烈。俄罗斯对于战略平衡的体认是,保持全球战略平衡对于俄罗斯的生存发展影响巨大,如果全球战略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大陆的力量均势就将不复存在,俄罗斯就要遭受严重的挤压,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都将空前恶化。 正是基于这样强烈的利益关联,所以冷战后几乎已将前苏联战略遗产丢得一干二净的俄罗斯,至今也没有中断在全球战略舞台上的咆哮,它利用手中已剩不多的战略资产竭力支撑:以前在前南斯拉夫,现在有叙利亚;时不时地要派舰队出击地中海、加勒比海,派战机巡航日本周边;制订一个又一个军备发展计划,其目标仍是全球作战;最近还传出要重返金兰湾、古巴基地,等等。总之,俄罗斯的国家性格是情况越是不利越要积极作为,“韬光养晦”、“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之类缩头的法术不在俄罗斯的战略逻辑之内。 二、力不从心还是大有作为 前几天有报道说,俄总统普京已经宣布,在2020年以前将拨专款4.44万亿卢布加强海军军备建设,俄罗斯海军在2020年以前将得到51艘现代化的水面舰艇和24艘潜艇,其中8艘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而就是这一巨额的专项拨款,也只占国家军事装备计划总额的23.4%。其它军兵种的装备计划由此可见一斑。从现在起到2020年以前,充其量也不过是7年多的时间,这这么短的时间内制订有这么庞大的海上军装备计划,如同再造一支海军,可见俄罗斯决心之大,战略追求之大。 其实,类似这样大手笔的大计划,俄罗斯早宣布了不止一次,世人可能已对此见怪不怪了。 但是,对比一个又一个宏伟的计划,俄罗斯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各军种的主战装备都是一拖再拖,国际战略舞台上尽管强硬有加,但屡屡失算丢分,其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俄罗斯经济力量不够,以至于难以支撑其战略雄心。 据此,有人不免认为,今日的俄罗斯已经沦落为资源型国家,靠吃过去前苏联的老本勉强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继续维护大国地位、争取全球战略空间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管雄心多大,闹腾多欢,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在战略上日趋式微将是俄罗斯今后发展的基本倾向。 我们认为,这样的判断严重低估了俄罗斯的战略能力。尽管俄罗斯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推动战略平衡还是能够大有作为,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力量上大有作为 继承前苏联战略遗产,俄罗斯继续拥有可与美国比肩的核打击力量,仍然是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因为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摧毁美国的力量体系,只要这一可信赖的体系持续存在,霸权大国的许多战略举措就不能不受到强大的牵制,其反导系统、无核世界等至关重大的战略设计就不会如脱缰野马地不可遏制。任何中国人都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俄罗斯巨大的核威慑,美国的反导系统立刻就能将中国的远程核打击能力归零,美国针对中国的战争计划因此将放开手脚、无所顾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其包括核武器在内一切武器。事实上,二战后的历次冲突中美国多次威胁使用核武器而最终没敢动用,并不是良心发心、心有不忍,其中一个重大牵制因素是前苏联势均力敌的核打击能力。现在,因为核武器问题早已成为古老的话题,所以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在全球力量结构中的作用。但事实上,直到今天,核力量仍然是决定人类生死存亡的力量,只要俄罗斯继续拥有可信赖的摧毁美国的能力,就有强大的战略发言权,美国的战略野心就不敢无限地放肆。 从这个角度看,今日的俄罗斯仍然堪称是全球战略大国,也是俄罗斯敢于同美国公开抗衡的力量支柱。这大概就是虽然经济压力巨大,但俄罗斯仍竭力发展新型布拉瓦潜射导弹和白杨M新型洲际导弹的原因。 第二,在前苏联的空间内大有作为 在前苏联空间内,除个别地区外(如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仍然具有不可比拟的战略优势,一个生动的例子是乌克兰。曾几何时,在西方的百般诱导下,“橙色革命”取得成功,乌克兰大搞“去俄罗斯化”,急剧向西倾斜,一个新的辽阔的战略地幅向北约敞开了怀抱。但让西方始料不及的是,2010年,亲俄罗斯的力量又一次压倒了亲西方的力量,亚努科维奇上台,西方眼睁睁地看着煮熟了到手的鸭子飞了,好不遗憾。在这个方向上,现在看来,俄罗斯已经顶住了西方的攻势,如果未来再演绎一次三百年前的故事,来一个俄乌联合而不是卢布林联合,那西方就又要全身打冷颤了。这是向西的方向;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向南,俄罗斯强力干预外高加索局势,粉碎了车臣地区的分离势力,用兵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沉重地打击了格鲁吉亚;第三个方向是向东,与北约争夺中亚地区,保障俄罗斯后院安全。在上述三个方向上,俄罗斯能够充分发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与西方争夺战略空间,确保这些中间地带不被西方收到囊中。 第三,在全球地缘战略平衡上大有作为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天的俄罗斯固然不能和前苏联相比,但仍然拥有不可小视的战略资源,比如武器输出,武器交易是战略联系的直接现实。今天仍然有相当一些国家继续依赖俄罗斯武器,这对美国来说绝不是福音而只能是烦恼。比如印度,尽管印度现在与美国打得火热,但依然保持同俄罗斯密切的军事技术联系,这其中的战略涵义就是印度在脚踏两只船,还没有全心全意投入美国怀抱,因而也不可能对美国惟命是从。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是越南,尽管越南已经与美国开始调情,但还没走到进口美国武器的那一步,俄罗斯与越南之间的武器交易对于美越关系在战略上也是一个障碍。如果有朝一日越南转而进口美国武器了,那么真正的难过的将不是俄罗斯。此外,俄罗斯还有傲视全球的航空航天技术。以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武器装备为核心构成的战略资产,让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外的另一个战略引力中心,有这样一个引力中心存在,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积极的。如果说在战略上当今世界真有什么多元的话,大概也只有俄罗斯能算得上一元。 上述事实揭示了战略上的一个原理,即:一个国家的战略能力并不简单地对等其经济能力,有的国家其战略能力远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比如俄罗斯,还有以色列,有的国家只能把自身的战略能力发挥到与经济水平相称的程度,如法国、英国等,更有的国家其战略能力、战略水平则远远低于其经济实力,比如欧洲的德国、拉美的巴西,更突出的还有亚洲的日本等等。所以,以为俄罗斯经济力量不到位就认为其战略上将力不从心,这将是一种严重的误判。 三、中俄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 俄罗斯有强烈的战略追求,而且必定要大有作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将给中俄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议论又见诸于网络媒体。有人就炮击越境渔船、可能放行达赖、谋求越南基地、加强对印军售等问题发表议论并上升到战略高度,联系输油管道、贸易纠纷、远东劳动力、卖给中国的武器不如卖给印度的武器等旧账,或者评价说中俄关系具有权宜色彩,或者断言中俄双方已经出现了裂痕等,总之是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栓对。虽然所议所论着实浅薄,但声势不小,来头不凡,不能不正本清源地给予回答。 1、俄罗斯的战略追求对中国有利无弊 俄罗斯是中国的敌人吗?与中国为敌会给俄罗斯带来战略利益吗? 现如今的俄罗斯显然不是中国的敌人。非但不是敌人,俄罗斯的战略追求对中国非常有利,因为它不是以中国为目标,其战略指向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纵观这些年来俄罗斯的追求和作为,总体而言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元化发展,有益于推动全球的战略平衡,因而对中国有利而无弊。 有些人往往拿中亚说事,说什么“上合组织事实上受中国控制,成员包括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俄罗斯警惕中国加强话语权的理由不言自明。中亚四国是独联体成员,因此俄罗斯无疑感觉中国把手插到其腹地,并乱搅一气”。 这是想当然地在信口开河。真实的情况是,建立上合组织的一个重要取向,是中俄联手抗击美国及西方对中亚的渗透,现在看来,就算有中国为奥援,中俄联手,能否有效抗击这种渗透还不一定。什么“中国把手插到其腹地,并乱搅一气”,真正乱搅一气的正是美国而不是中国,难道中亚的“颜色革命”不是美国及西方幕后操纵的?难道在中亚建立美军基地不是对俄罗斯战略后院的“乱搅一气”? 还有人拿俄罗斯向印度、越南出口武器来说事,似乎这样对中国构成了威胁。事实上,印度、越南是否对中国构成威胁,不在于进口哪家的武器,只要他们有进口武器的战略需求,难道俄罗斯不向他们出口,把这个市场留给美国不成?美国正急切地盼着这样的好事呢!所以,把俄罗斯向印度越南出口武器说成是对中国的牵制,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真实的情况是,俄罗斯没有与中国为敌的任何理由。所谓“中国生机勃勃,而俄罗斯现代化步伐停滞,在政治上已经僵化。双方最大的软肋就在于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的说法,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人捏造出俄罗斯对中国 “羡慕嫉妒恨”的舆论,给两国关系制造混乱。其实,俄罗斯既不会这样自卑,更不会这样不自信,中国的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离俄罗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一点,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俄国人,无不心知肚明。俄罗斯不会因此与中国为敌,与中国为敌不会给俄罗斯带来任何好处,相反,中国经济发展给俄罗斯提供的是机遇,对于这一点,普京已经多次明白无误地予以表示,俄罗斯的战略家们不会傻到干吃力白费劲的事情。 2、不能人为放大彼此之间矛盾 当然,中俄之间也有许多矛盾。比如中国人到俄罗斯经商、打工就经常遭遇问题;中国的渔船越界捕鱼俄罗斯对此也毫不客气,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双方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远东的俄罗斯居民对来自中国的劳动力有所不满,等等。但这些矛盾都属于细枝末节,事出有因,没有任何战略谋划于其中,只能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能人为地加以放大,上升到影响两国关系的程度。退一步说,就算是俄罗斯办事粗暴,同时又工于心计,但战略问题也不能情绪用事,更不能因一点小事就干扰大局。 为了让中俄之间在战略上有所猜忌,有人进行恶意的中伤,说什么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中俄差距加大,中国有可能提出索回过去被占的土地,俄罗斯对此也十分担心,是以互相都不信任云云。 这样的造谣十分恶毒!不错,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历史都记得过去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片土地的历史,但是记住历史是为了不忘教训,而不是要索回土地。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是不是法国可以向美国所要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可以向美国索要新墨西哥州,俄罗斯可以向美国赎回阿拉斯加?是不是中国可以向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要回过去侵略战争的赔款?这样的逻辑显然不能成立。况且中俄之间已经签署了“边境协议”,中俄两国的边界已经在法律形式上得到确认,领土争端的冲突点已经消除,哪里还有什么领土争端呢?至于中国移民远东让远东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则更是居心不良的天方夜谭。 坦率地说,中俄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战略猜忌。笔者以为,就中国方面来说,大起大落、急剧转向是俄罗斯的性格特点,俄罗斯一直存在有强大的亲西方势力,一旦他们上台,俄罗斯又有可能发生大的战略摇摆;就俄罗斯方面来说,他们对中美关系不能不心存极大的顾虑,他们同样知道在中国也存在强大的亲西方势力,战略上未见得靠得住。有关这个问题,笔者曾写过《对美幻想是中俄战略联盟的最大障碍》一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3、俄罗斯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 目前,一些中国人很是沾沾自喜,什么“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里攥着一把好牌”,“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等等,在他们的心目中,俄罗斯已经风光不在,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大国。这样的说法,当然满足了很多中国人的虚荣心,听起来让人心底舒坦,其乐陶陶然。 我们说,这大概是有点目光短浅的意思了。实际上,站在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俄罗斯的综合战略能力还是超过中国,其战略地位也是在中国之上的。有三个突出的表现可以说明:一是俄罗斯的战略吸引力与号召力仍然高于中国,围绕俄罗斯转的国家任然存在,而中国大概只剩一到两个,已可怜之至了。二是在全球舞台上敢于牵头与美国公开叫板的只有俄罗斯。本来必要时中国也可以牵头,但中国恪守祖训,“决不当头”,所以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公开牵头与美国叫板,能坚定地跟在俄罗斯后面已属不易。俄罗斯的这个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三是在中国借鉴吸收先进军事技术上俄罗斯不可替代。别说冷战以后中国大量吸收借鉴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上溯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军事技术基本源头都来自前苏联(俄罗斯),大量高新军事技术从俄罗斯输出到中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武装力量的装备水平,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的军事能力。相比之下,西方一直对中国进行严密的封锁,特别具讽刺意味的是,号称与中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国,恰恰是对中国封锁制裁最严厉的国家。 当然,说俄罗斯的战略地位高于中国,原因来基于多种要素,上述若干方面只是表象,构不成原因。我们之所以罗列这些个特征,目的是提醒人们,一个没有俄罗斯或者搞垮俄罗斯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那将是一个霸权疯狂和战火弥漫的世界。 4、最重要的战略机遇一直存在,但未来不容乐观 现在,中俄两国都面临沉重的战略压力,事实已经越来越清楚,他们中的哪一个都不能侥幸逃脱霸权的绞索,现在,绞索绞得越来越紧,力度也越来越大,想要打开局面闯开一条出路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背靠背”的战略显得尤其宝贵珍重,除此以外,中俄两国之间在经济、军事等其它方面的互补性资源更是丰厚,如果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大陆联盟”对抗西方的“海上同盟”,即使不能就此扭转不利的战略态势,但至少可以极大地改善两国的孤立处境,增强这一轴心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进而激发全球战略的活力。但遗憾的是,尽管这样的战略互补关系一直存在,但限于各种主观因素,中俄两国战略关系仍然踟蹰不前,继续停留在战略意义不明显、不充分的水平上。这既是当今中俄两国战略结构中的巨大缺陷,也将给未来的人类战略史留下空白的一页,后人将百思不解为什么这样重要的机遇一直存在而当事者却始终无动于衷! 这个最重要的机遇气直到今天仍然摆在哪里,但局势已经越来越不乐观。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进程加快,中国已经处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一旦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公开化全面化,一方面俄罗斯将受到西方的拉拢诱惑,另一方面它也要力图置身事外以坐山观虎斗,不会赶过来趟这趟浑水,更不会为中国火中取栗。到那个时候,中国临急抱佛脚,结果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的环太平洋大演习邀请俄罗斯参加而排斥中国,其间的战略涵义就在这里。 有人可能要据此反问,你不是说俄罗斯不肯低下它的战略头颅吗?如果中美战略对抗激化,那么俄罗斯的战略头颅该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我们说,中美之间战略冲突公开化全面化之日,就是俄罗斯重大战略机遇期到来之时,届时,俄罗斯的战略头颅不但将高高扬起,而且还将非常地活跃,迎来真正大有作为的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