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网站日前发表评论文章,题为《中国敢于美俄较劲的真正武器是什么?》 早在2006年2月中旬,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洲际弹道导弹列车亮相新闻联播;2007年2月14日,农历腊月27,春节即将来临之前,二炮DF-31洲际弹道导弹列车再度亮相,震撼各界。 央视公开曝光的弹道导弹列车包括发射控制车厢、指挥车厢,运载车厢;指挥车车厢安置了一部大型动态显示屏幕和会议室。发射车厢显示控制按钮由多人操作。从外型看,导弹列车车厢与普通的中国列车没有区别;涂装依然为草绿色,以便实施伪装。整个发射系统总共由6—8节车厢组成,能发射改良后的DF—31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0000公里,可搭载多枚15万吨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这与令欧洲人闻之色变的前苏联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列车非常相似。 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空中投放、水下潜射和陆地公路、铁路机动发射三位一体的战略导弹攻击能力,因而具有了较强的战略核导弹反击能力。中国具有直接打击敌国纵深战略目标的能力,任何国家要想对中国进行核袭击,就必须承受中国一定规模的核反击。这就是中国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慑。 如果将铁路作为弹道导弹的机动运输转移工具,那么将极大地提高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性和掩蔽能力。 中国目前的铁路网络在2012年年底,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到2020年将到达到12万公里而纵横全国。这对中国军事战略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机动战略核打击能力。 由于铁路机动发射弹道导弹技术要求极高,核战争条件下生存力极强,目前得到证实的只有俄罗斯拥有此技术。因此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机动性和隐蔽能力都将大大增强,也使西方情报机构跟踪监视导弹发射的难度大为增加,中国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在继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成功后实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据有关资料介绍: 一、中国大威力洲际导弹借列车部署将有极大威慑作用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保有液体推进战略导弹,是否太落后了,因为其体积大,难以机动只能固定部署,战时极易被敌先发制人地消灭。因此现在各国战略导弹的主流都是发展固体战略导弹,以利于提升导弹的机动部署能力与战时生存能力。 但是液体战的优势也很明显:由于其发机动比冲高,因此导弹的射程远、载弹量大,早期的液体战略导弹射程都可达到10000-15000公里,弹头重量都可以达到3-5吨左右。中国也有类似的液体型战略洲际导弹,这就著名的DF5,其射程超过12000公里,弹头重量达到3吨,足以打击美国全境。其有效打击能力远超过DF31(8000-10000公里射程,800公斤弹头),也超过美国核打击的支住——潜射型三叉乾D5(9600公里射程、2吨弹头)。但是为什么中国DF5没有对美国形成有效战略威慑呢?这主要是因中国后发制人的有限核报复战略、预警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美国人几不将地下井部署的DF5放在眼里,自信可以在第一波核打击中将中国现有30余枚DF5全部毁灭。 可以看出:如果能保持液体型战略导弹机动能力,那么其大威力远射程的优势将会对敌方形成致命的威慑。假如中国的DF5或类似的大威力液体洲际导弹能够进行不断的机动,那么既便是如此规模的战略力量也可以随时向美国全境可靠地投放300余枚战略核弹头,这将对美国构成致命的威胁!那么如何让液体战略洲际导弹实现机动呢? 二、固液混合型战略洲际导弹铁路机动部署是可能的选择。 固液混合型导弹,就是将导弹的一级采用液体推进,二三级采用固体发动机。其目的是:在导弹射程、载重、体积之间取一个折中,使导弹既有较好的射程与载重,又能将导弹的长度与体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之适于铁路机动。因为完全的采用液体推进导弹的长度体积会比较大。 暂且将这种固液混合战略导弹命名为DF51。那么可以以现有的液体火箭/战略导弹的改良型号第一级,而以DF31/巨浪2的二、三级作为DF51的二、三级。采用更强大推力的第一级液体助推级可以将二、三级火箭加速到更大的速度,进而让导弹最终达到更大的射程及更大的投射重量。按此模式发展的DF51战略导弹的最大起飞重量将可以达到80吨—100吨,远超过超过俄国“白杨M”47吨的起飞重量,其射程与威力自然要比“白杨M”更强大。 这么大的重量,显然不利于公路车辆的机动。列车的运载量大,完全可以运输这些大型固液混合导弹。 三、中国不能完全依靠海基核力量 中国的海基核力量由于技术及地理因素,一时对美国无法构成全面的威慑。俄国的潜射导弹射程只要达到8000公里就可以其近海攻击美国全境,而中国的潜射导弹射程需要达到12000公里才具备此能力(但由于潜艇空间的限制很难做出这种大射程导弹),否则只有冒险穿越美日控制的海区深入太平洋。 而且由于中国现行的有限核威慑、后发制人、战略预警能力欠缺等, DF5这类发射井部的战略导弹在对方首先核突袭下生存力接近于零。 所以就中国情况而言,不能完全依靠海基核力量上,更不能将威慑的希望寄托在发射井中的导弹上,中国有十分迫切的因素需要发展包括列车机动的多种战略威慑方式。 如果研发大威力固液混合型战略导弹,中国大约部署50余枚。以每枚导弹配置5-10核弹头、导弹射程12000-14000公里射程算,可以确保中国在受到美国首先核攻击的情况下仍能向对方全境投放250-500个战略核弹头。其威力相当于4-6艘位于太平洋中部的094战略核潜艇齐射。但其生存力在某种意义上比094更高。 由此可见,中国发展大威力固液混合型战略导弹,且以铁路机动,将极大提高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和掩蔽能力,使中国弹道导弹的威力和威慑力将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正如媒体所称: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空中投放、水下潜射和陆地公路、铁路机动发射三位一体的战略导弹攻击能力,因而具有了较强的战略核导弹反击能力。中国具有直接打击敌国纵深战略目标的能力,任何国家要想对中国进行核袭击,就必须承受中国一定规模的核反击。这就是中国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