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奇袭战 两分半钟击毙45名越军


日期:2015-01-06 15:29:47|2015-01-06 15:29:47 来源:《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

  边境线上的生死搏杀   1979年,李保民奉命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那年的他20岁。   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没有打响,但是边境线已经笼罩上了浓浓的战争气氛。   所有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赶赴前线,上级只说是一次普通的“拉练”。但是,一开始就是荷枪实弹的装备,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到达昆明,并从昆明继续向南,看到林立的碉堡和不断从眼前经过的武器装备,李保民他们明白可能要上战场。   果然,从拼地图到做战场沙盘,包括背着装备去翻越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的严格训练,实战的味道越来越浓。   金平县十里村,距离边境线只有几百米。1979年12月28日晚上,李保民第一次在这里执行潜伏哨任务。早就听边防部队介绍情况,知道对方经常派侦察兵到这里“摸哨”的他,第一次站岗确实有些紧张。战友们之间压低声音的对话,影影绰绰能看到越军埋地雷的身影,这里的一切都被战前的紧张气氛所笼罩。   很快,作为侦察兵,他接到了上级第一个任务,和几个战友沿某农场渡到对岸,有限度地开展战术侦察。这也是我国首次派出侦察兵对敌情进行侦察。   可是面对水流湍急的红河和当时十分落后的设备,他们一时间有些束手无策。就在他们决定在身上绑上几十个竹筒增加浮力游到对岸的方案刚刚订下来时才得到了工兵的援助,答应派出两只橡皮筏协助他们行动。   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李保民,在紧张与刺激的心情中跳上了橡皮筏。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水流湍急,他和一个战友被冲到了离预定地点几百米远的一个转弯处,工兵操纵着橡皮筏将他们两个扔在齐腰深的水里返回时,李保民与战友一下傻了。   早在过来之前,他们就把对岸的情形用望远镜观察了许多遍,包括在哪里落脚,发信号,然后顺着哪条路线行进,可是眼前出现的变故,打乱了一切计划。   好不容易登陆之后,他们潜伏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在之前的观察中,他们看到过对方布雷的忙碌身影,所以在边境线上,到处都是埋下的地雷,稍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情急之下,李保民想到了一个探雷的好办法,他取下冲锋枪的枪通条,一点点地往土里试探着,早在接受军事培训时,他就了解到当时越军方面用的地雷,仅有0.2公斤的压力就有可能爆炸,所以,试探时要万分小心。   直到天快亮时,他们才隐约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在一座小山包下。经过进一步小心侦察,他们认定了这是对方修筑的一个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工事,甚至在阵地旁的小溪边发现了一个被火烧成黑色的铝饭盒,小心地记录下一些数据之后,他们返回了对岸。   原以为此次侦察任务完成之后,会有几天再观察时间,但没想到,刚刚返回营地,他们马上接到第二个任务,要求在当天晚上立刻返回去,尽量俘虏一名越军。当晚,李保民与几名战友再次越过边境线,但他没想到,迎接他的是人生中第一次生死搏杀。   由于熟悉了地形,第二次过去之后,他们很快就翻越了对方工事,选择了隐蔽的地点,而且制订了作战方案,准备趁修筑工事的越军做饭或烧水时进行捕俘。当时,李保民与一名战友执行作战方案,他们一边在长草丛生的小路边悄悄潜伏,一边观察着越军的动向。   就在他们潜伏小道的弯坡处,两名越军突然出现,相距几米的距离,也只有一两秒钟的考虑时间,李保民几乎来不及细想,在他自信自己能对付得了两名越兵之后,猛地冲了出来,借着这股冲出来的力量,他用手死死掐住一名越兵的咽喉,眼睛的余光中,另一名越军已经拔枪。电光石火间,他听到耳边嗖嗖两声子弹飞过去的声音,另一名越军已经开枪,很幸运的是,子弹并没有打中李保民,反而打在了身边的茅草丛里,更为幸运的是,开完这两枪之后,这名越军竟然扔下同伴回去喊救援。   但这样一来,已经暴露了目标,李保民用匕首与剩下那名越军搏斗后,身上沾满了鲜血。在返回通过敌人工事时,就听到对方密集的枪声。就在此时,一名战友被子弹击中,倒在了他的怀里。   这是李保民第一次接触死亡,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一瞬间被击穿头颅,那种感觉真的无法形容。但是面对后方屯兵点里面不断冲上来的敌军,最重要的是隐藏,所幸的是,他们迅速选对了地方,在几乎是峭壁的工事下方,在长长的芭蕉叶掩蔽下,甚至能看到对方牵着军犬在身下小路经过的身影,这种状态下,他和几个战友隐藏到了深夜,直到越军方面渐渐平静,他们才回到了对岸,此时天刚刚亮。   这次行动,李保民等获得了由杨得志将军亲自签发的第一号嘉奖令。   扣林的“草洞”通道   1984年,已经是我军某部侦察连连长的李保民率侦察人员参与了两山作战,在一次敌后侦察活动中,成功地拍摄了第一张老山背面的全图,为我军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情报。   但侦察兵并不是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全是展现机智勇敢的战斗机会。有很多时候,为了获取情报,需要吃很多苦。曾经多次深入对方边境线纵深数里的李保民,对于那次41天的敌后侦察活动,记忆犹新。   那次由于是冬季出行,白天温度一般在3到4摄氏度,由于敌后侦察作战需要,只带了几天干粮的李保民,与战友们在潮湿的泥浆里一趴就是几十天,为了行动方便,所有侦察兵全都是身着单衣。由于长时间的艰苦条件,李保民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   更为奇特的是,他发现自己身高竟然增高了一两厘米,细看脚部,才知道是脚茧爆发,在水里不断增生,泡大,才导致了厚厚一层的“增高鞋垫”。   1984年10月,李保民迎来了战斗生涯里的一场恶战,那场战斗一共消灭越军45人,而李保民的3名战友,也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这场战斗,让李保民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那是对方的环形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侦察了多天之后,已经是连长的李保民向上级请示,要端掉这个工事,上级的批复下来之后,他与战友开始研究作战计划。对方距离我方占领位置有六七百米远,虽然防御松懈,但贸然强攻,双方必然都会有所损伤,在观察了多天之后,李保民想出了巧妙的作战方案。   由于当时两个工事之间有着近两米高的茅草,李保民便与战友申请了5把大剪刀,将这些茅草的底部剪去40公分,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草洞”通道。从下面过去,对方根本无法察觉。但是在双方之间,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地雷,要一边排雷一边剪草,所以“草洞”通道进展十分缓慢。   五天的时间,他们一共排除了27颗地雷,通过了两道铁丝网,并把“草洞”成功延伸到了距离对方几米之处,为突袭战斗打好了基础。   28日晚上,李保民带了24位战友从“草洞”穿越进去,准备在29日凌晨发动进攻。但临近对方工事时,才发现观察了很久的地形竟然与现实有所出入,这个发现导致了不得不改动以前的作战计划,考虑由于是凌晨,对方可能正在熟睡中,李保民决定突击进屋。   但就在这时,对方突然出来一名哨兵,就在他们隐伏的头顶上小便,在战斗即将开始的一刻,李保民与战友们有点哭笑不得,但也由此判断,对方并没有发现他们,现在将是发起攻击的一个最好的时机。   李保民迅速命令第一突击队的四名同志先冲进了屋,由于紧张,本来练习好的越语“缴枪不杀”“投降”等,被紧张的战士念成了中文,屋里开始混乱,黑暗中冲出来几个人,李保民知道,无论如何,这时自己要保持无比的清醒,是用火箭筒攻击还是穿插分割包围把敌人压制在屋内,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   经过两分半钟紧张的激战,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全部歼灭。但和李保民一起浴血奋战的同志,却三死一伤。李保民的钢盔也被对方的枪击中,这次战斗,不仅打击了越军不断扩张工事的嚣张气焰,同时给敌人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对减轻老山防御,收复我方领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我是《黑豹突击队》的石仲克   1985年,即将迎来转业的李保民,突然接到了上级命令,要他作为“战术技术设计”,去参加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这部电视剧就是后来名动一时的《黑豹突击队》。   起初,李保民对拍戏并不热衷,枪林弹雨里出来的他,生死都已经看得很轻,对于演戏,他根本就没放到心里去。可是,当他听说这部电视剧就是反映老山前线侦察兵的英勇事迹时,他动心了。   很快,他加入了剧组,并参与了前期策划及素材收集工作。或者是天分里有着写写画画的爱好,李保民很快对创作工作产生了热情,就在他热心地为剧组出谋划策之时,导演看上了他,要让他出演剧中的男二号石仲克。   为了更真实还原这场战斗的原貌,这部电视剧里面的所有主要演员都是战斗英雄,这让一天戏也没演过的李保民放松了很多,在导演讲了一些演员的基础知识之后,李保民轻装上阵,竟然十分顺利。   但毕竟是演戏,许多事件与真刀实枪的战斗不同。比如演一场越兵被击中的戏,要分两个镜头拍摄,开枪的是李保民,被击中倒地的还是他,起初,李保民觉得好玩而且不习惯,但后来就慢慢习惯了。也与导演安排好的情节起过争执,比如剧中有一个情节,就是面对一个工事房间里的敌人,导演安排好的情节是打枪,但是根据实战经验,这样的环境最好是扔手雷,在李保民的质疑和要求下,导演换掉了打枪,果然,看起来更接近真实也更加震撼。   从战士到演员,他过渡得很从容,或是天性里带有那种文艺细胞,或是有过真正的生活基础,这位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在演自己经历过的角色时,从容不迫。   《黑豹突击队》1987年杀青,李保民也得到了演出酬金260元,此时,他正面临转业。   转业到郑州市公安局的李保民完全没有想到,因为《黑豹突击队》在全国的热映,他很快有了自己的粉丝队伍。   1988年,已经是一名警察的李保民带着两名同事,穿着便装在市百货大楼抓小偷。没想到转了不久,就看到有几名女孩兴冲冲地朝他这边跑来,围住他,叽叽喳喳地问:“你就是那个《黑豹突击队》里的石仲克吧?”   李保民吓了一跳,自己正在执行任务,没想到目标这么快就暴露了,而且还引起了“围观”,无奈,他只得答应那几个女孩的签名合影要求。但这次行动计划,因为这几名粉丝的围观而被迫取消。   同样的情形,在二七纪念塔塔顶也发生过一次。   但这些,丝毫没有让李保民觉得骄傲,他认为很正常,自己的主要职责,还是当好一名人民警察。   从组建训练郑州第一支防暴队,到后来唯一获得公安部实战教官的名号,一直到担任现在的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警体教研室“教头”的李保民,虽然有很多次晋升的机会,但都被他放弃了,他感觉,经历过生与死的人,处事上已经十分淡然。从部队到转业后的公安战线,他六次立功,但他从来没有照过一张带着军功章拍摄的照片,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于他而言早已不重要。   但是,技术上他从不敢马虎。他告诉记者,从前线下来之后,才知道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不敢夸大,也绝不敢隐瞒,比如一场战斗,侦察好了对方十个人,就是十个人,什么样的武器,什么样的装备,差一点就有可能让战斗失利。   这种作风也一直被他带到工作上。   有一次,有同行来学校进行战术交流,面对那位同行讲解的一个抱膝锁喉的动作,李保民突然就看出了不对,当场就指出同行的哪些动作不得要领,并且自己表演了一整套的动作。起初还有些同行不服气,在看到李保民仅仅用4秒钟就麻利地完成了整套动作时,就由不服气马上改变了态度。   七次扫墓与生平两恨   李保民自小习武,师从民间拳师霍文明,练习查拳。习武的经历,养成了他敢爱敢恨、疾恶如仇的脾气。早在1977年做知青时,他就因为看不惯另一个知青的行为而和别人动过手,差点影响到了以后参军,好在后来首长慧眼识人,一下就发现了他这个侦察兵的好苗子。   也正是这种脾气,造就了他独特的性格与想法。   经历过生生死死的李保民,对那场战争及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至今不能忘怀。他先后七次去老山前线为战友扫墓,每一次都心怀感慨,他说自己生平有两恨:一恨没有经商,没有钱,不能给那些牺牲战友的家属更多的经济帮助;二恨自己没有时间,不能给那些战友家属更多的精神抚慰,当看到那些战友家属苍老的父母想起儿子依然悲痛时,李保民禁不住潸然泪下。   有一次,和他一起去探望战友家属的前下属,悄悄拿了一千元钱给了战友家属,并且说是李保民送的钱。得知真相之后的李保民,忍不住失声痛哭。   那些战友,早已长眠地下,李保民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他们的音容笑貌。他所庆幸的是,这么多次扫墓,同样作为军人的妻子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才让他顺利地从家庭琐事里面脱身,完成这一次次缅怀性质的“集结号”。   记者手记:   对于那场在人们记忆里已经淡化的战争,李保民谈起来如同刚刚发生在昨天,起因,方案,地形,情形,在他的讲述下如电影一般还原到倾听者的眼里,血性在这里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祖国需要时的坚定,象征祖国母亲拥有这样一群孩子的骄傲。   对于英雄这个称谓,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他还没有做完,比如对战友家属的抚慰和经济帮助。   对于那场渐行渐远的战争,我们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却,我们必须记得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军人,经过一次次的真正浴血奋战的军人,记得他们的功绩,缅怀他们的长眠。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