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是成发历史上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某型号发动机自2014年9月16日成功交付试飞单位以来,历时80天,在完成了地面装机、测试改装和科研试飞等工作后,圆满完成了整个试飞工作。在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稳定,参数正常,满足试飞技术要求和大纲规定,得到了空军领导和某试飞单位的一致好评。 根据官方公布的测试飞机照片来看,可以推断出这款“某型号发动机”就是中国第一款大涵道比发动机涡扇-18. 涡扇-18是基于俄罗斯D30发动机的仿制型号发动机,主要适配我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轰6K型中型轰炸机乃至未来的大型隐形轰炸机。 世界上能研制大型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国家。 涡扇-18的研发成功一举扫除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大型飞机的瓶颈,使我们在这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过去我们主要依靠进口俄罗斯的D30型发动机,包括现在试飞的运20以及服役的轰6K型轰炸机目前仍然在使用俄罗斯的D30型发动机,涡扇-18的研制成功让我们克服了这个大国航空工业的阿喀琉斯之踵,意义是非凡的。 长期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然而据媒体报道:中国某军工企业攻克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关键技术。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制造能力和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因此,航空发动机制造也是高度垄断的高科技尖端技术。 不过此前有教授说中国的发动机原创技术太少,笔者总结了大量资料得出,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动机耐高温材料制造技术不过关所致。 此次公开报道中国已经具备这一技术,说明中国已经在制造先进发动机方面获得突破,在国外封锁的条件下,中国已经具备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是美欧最不愿意看到的,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已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但是与西方航空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一代至一代半。 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比中国要成熟和先进。如T-50战机的发动机,中国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美国F-22战机的发动机更是推力很大,然而中国都还没有相关报道可以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此次获得技术突破,属于应该值得庆祝的大事。 以中国歼十战机的发动机为例,据称安装俄罗斯发动机,J-11战机、J-16航母战机一大批战机都安装俄罗斯发动机,就其原因是中国发动机严重有寿命缺陷,而要想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发动机的叶片。 发动机叶片需要承受高温,而这个高温可以融化普通钢铁,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寻找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的转自叶片材料从前到后的顺序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单晶镍合金、单向镍合金、镍合金。 材料不同的原因有几个:例如钛合金用在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的前几级,原因是为了减轻重量(增加发动机推重比),节约成本同时,在这些区域的工作温度不是很高,铝合金或者钛合金就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了而高压压气机的后几级,温度高了,钛合金超过300摄氏度就容易着火,所以换成了耐高温的镍基合金而温度最高的高压涡轮一级,就用了单晶的镍基合金。高压涡轮一级之后,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采用材料的顺序又变成了单向镍基合金,之后的低压涡轮,温度更低,采用镍基合金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转子叶片采用不同材料的总体目的是减轻重量(增加推重比)、减少加工难度,节约成本。对于先进战机而言,中国已经在叶片耐高温问题上,获得重大进步,这将对打破美欧的技术封锁起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研发的发动机技术原理上已十分先进,在使用寿命上可以超过俄罗斯发动机,但落后美欧,致使中国还在不断外购发动机的原因,就是在发动机材料承受不了高温所致,所以无锡的这公司获得重大技术突破,一下子解决了战机的核心问题。今后美国和欧洲将对中国战机再度不敢小视。 未来三十年,中国战机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有篇俄罗斯报道称美国研发一款新战机需要十年,而中国只需要五年。 中国拥有独特的研发模式,而且技术指标十分先进,加上中国是少数几个激光武器研发比较先进的国家,美国已经研发成功激光武器,只是还在进行小型化研发,中国未来一旦小型化激光武器,装备了战机,将可以获得无时间间隔的能力,可以打击任何对手和拦截所有能够发现的导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