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张忆安:在“崩溃论”中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


日期:2015-01-20 20:30:14|2015-01-20 20:30:14 来源:网络

  近日,随着央行宣布降息,一个曾被反复炒作的话题再次高调亮相舞台: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又要崩溃了。   各路经济学家,无论是其立场如何,政治坐标如何,无论平常相互之间如何展开口水大战,在这个话题上居然能够取得惊人共识。多数经济学家一致认定,中国经济形势岌岌可危。   某经济学太逗……哦,笔者出现了严重笔误,应该是经济学泰斗,在某次会议上甚至痛心疾首的大声呐喊:由于长期过快增长,中国经济有无数隐患,并且已经错过最佳调整期。   换言之,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种崩溃是长期以来的发展造成的,颓势已经难以挽回。除了主动放缓发展之外,别无他法。   他们这种论调是有实际数字为依据的:10月和11月,中国CPI增长迎来5年以来的新低,分别为1.4%和1.5%。各路经济学家们以此为依据,认定中国经济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局面之中。理由是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CPI增长放缓是通货紧缩的一个外在的表现。   现实层面中,欧、美、日的经济发展经验似乎都支持这种论点。他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CPI增长也确实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有理论,有实践,似乎中国经济真的完蛋了。我们可以等着喝西北风,除非我们“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那么中国经济是怎么完的呢?刚刚结束不久的环球年会上,另一位经济专家给出了原因:中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较低技术水平,基本不拥有核心技术,只不过是“造壳工业”或者“组装工业”。   同样是痛心疾首的大声疾呼,这位经济专家在舞台上倾情出演:中国汽车工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比韩国起步早,可到了现在,韩国已经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我们却还只能造汽车外壳。中国战斗机和发动机都是俄罗斯的,军用车辆发动机是德国的,军舰发动机是乌克兰的,远洋民用船舶发动机是韩国的,乘用小汽车发动机要么是日本的要么是美国的。中国自己有什么!有什么!   好吧,我能理解经济学家们为什么要这么说。主家没有血光之灾的话,算命瞎子吃什么呢?主家不相信自己家宅风水会导致断子绝孙,风水先生怎么骗钱呢?   中国经济坚持三十年“崩溃”不动摇,养活了多少经济学家,多少经济学家登上庙堂?如果中国经济不“崩溃”,一个平凡的火车司机怎么能一步登天,成为中央座上客,进而桃李满天下呢?   不过,中国经济是否会崩溃,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一下。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国,万一中国经济真的要“硬着陆”,我们也好提前做个准备,准备再过几年紧日子。那么我们就得搞清楚经济学家们说得对不对。   首先,CPI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英文缩写,中文全称是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得更直观一点儿就是物价,CPI增长就是物价上涨,增长变缓就是物价涨得慢了……   好吧,如果CPI增长变缓预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经济学家们难道是想让人民群众像这张PS出来的图片中一样喜迎涨价吗?   不错,欧、美、日的经济增长缓慢确实伴随着CPI增长缓慢。但有一种情况叫做“相关非因果”,两种现象可能是相关的,但未必互为因果关系。经济持续低迷有时会表现为CPI增长缓慢没错,但反之并不一定成立。   当初,别人给我讲“相关非因果”这个概念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西方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时期经常做爱的男性,到中年以后健康情况要好于不经常做爱的男性。但青年时期经常做爱并不是中年以后身体健康的原因,实际上,身体更强壮的青年男性在这方面表现会更好,到中年以后健康情况也相对好一些。如果有人为了中年以后健康情况好,在青年时期尽量多做爱,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精尽人亡。   这就很明白了,CPI增长缓慢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直接指向经济增长缓慢。实际上统计数字反应出来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4.4%,进口增长0.3%。但在10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增长11.5%,进口增长4.6%。   这组数字直观的说明,中国进出口在今年10月迎来一个增长高峰。与所谓的“CPI增长放缓意味着经济低迷”这种理论恰恰相反。   何以如此呢?我们要看到同期还发生了什么事。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在7月11日走到顶点,然后掉头向下一路狂跌,仅仅过了3个月,到10月16日,原油价格与历史最高点价格相比已经被“腰斩”,之后跌势仍然无法抑制,到现在仍处于持续下跌之中。   能源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生产都是围绕能源展开的。能源价格下滑,物价自然不会上涨。这个道理是小学生都能弄懂的。经济学家们不可能弄不懂。但为了自己的饭碗,他们却不能这么说。说“形势一片大好”,谁肯买他们的狗皮膏药?   其次,中国经济是“造壳工业”吗?   放眼全世界,只怕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比中国更完善的产业链了。我们拥有完整的冶金工业,钢铁、铜、电解铝、有色金属……在各个领域里,我们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拥有完整的化工产业,化肥产能过剩、塑料产能过剩……   这些不是我胡诌的,也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研究。只要您在任何上述任何一项的后边加上“产能”两个字,百度跳出来的第一条信息就是中国在这个领域里的产能过剩。   中国工人在中国工厂里,用中国原材料生产中国的产品,这叫“造壳工业”吗?   不错,我们在生产中确实使用了一部分外国技术,采用了一部分外国零部件。但我们也有零部件出口啊。笔者曾经有幸与一家国有光电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过深入交流,得到的信息是在不计品牌的情况下,该光电公司生产的微镜头(也就是用于手机的镜头)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半壁江山。类似的情况绝非仅有,很多领域里,中国机电产业的零部件都行销全世界。   那些哀嚎过中国只有“造壳工业”的经济学家们,到这个问题上又会告诉我们,中国“没有自有品牌”,只能给别人打工。只能生产零部件,没有集成能力……   正面“外国”赢,反面中国输。这个活真他娘的太好干了。无论形势如何数字如何,总而言之一句话:该现象说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我也会干,我要是说得比经济学家漂亮,能让我也建个经济研究所左右国家经济发展吗?   当然,我们系统集成的工作做的更多。很多领域里我们确实都是在买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但这不正是经济全球化的正常现象吗?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就曾提出过“比较优势”的概念,指出为了提高全人类的劳动生产率,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最擅长制造的产品。   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能本着这个原则,采购性价比更合理的零部件呢?当然,李嘉图的理论曾导致一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那是因为那些国家盲目的搞了去工业化。我们拥有全产业链,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更何况,有很多所谓的“进口零部件”其实也是在中国的外资、合资工厂里生产的!   搞集成存在什么优势呢?最终市场被我们占领了。在多个家电领域里,中国产销量都占全世界40%以上,个别产业甚至达到80%,我们的乘用汽车产量超过1800万辆,比美国还多,我们手握全世界最多的造船订单……   在所有这些领域里,我们使用外国零部件,那些零部件供应商的销售情况就要看中国产品的销售情况。中国制造卖不动,整个产业链跟着一起萧条,中国经济打喷嚏,全世界都有可能重感冒。   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领域,我们确实应该自主。但战斗机、航空发动机我们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歼-20、歼-31、涡扇10、涡扇15这些项目都已经推进多年,近几年就能形成战斗力。   在民品领域,如果所有的零部件都由中国自行制造,那其他国家怎么办?他们拿什么来买我们的产品?占全世界人口20%弱的中国,生产全世界40%强的产品,如果不能出口,那我们的经济怎么办?一人抱两台冰箱、两台洗衣机、两台电视?早点买两碗豆腐脑,吃一碗倒一碗?   给别人也留条活路吧。中国不能把全世界都挤死,那样中国经济也好不了。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减速,是否应该减速   习总书记主政以来,中国经济确实进入调整期。以房地产等投资、投机项目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项目得到的政策支持减少,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也不再受政府青睐。经济数据在一段时间里“不太好看”。   但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而且这种转型已经获得了一部分阶段性成就。2013年,不计汽车产业的机电产品领域里,中国总产量世界第一,而且我们的总产量是第二名美国和第三名日本的总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摆脱粗放式、低水平的,盲目追求增长数字的发展方式,中国产业逐步走向精细化、高端化。   同时,中国向海外出口的也不再是资源或者低端制造业产品。我们在出口高铁、承建海外大型建设项目……   等到我们在产业转型上获得更大成功,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届时,中国经济就不会再有“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之辩,我们要展开羽翼,振翅高飞。   在整个中国GDP中,进出口已经占到50%。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经济普遍低迷,欧美日韩等重要经济体增长率都不到中国一半的情况下,想常年保持7%以上乃至8%的高速增长确实很困难。也许,我们确实应该稍稍慢下步伐,等一等懒散的世界。   但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一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世界的经济形势都不乐观。为了拉动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必须保持高速发展。   中国还有广大待发展的农村,为了提高农业人口生活水平,我们也决不能轻言放缓。如果我们主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真的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而且,中国经济也已经有现实的新增长点。比如说高铁,为了争夺阿根廷的订单,南车、北车两个中国高铁集团大打价格战,最终报价与初始报价相比几乎是对折。如果我们在对外经贸合作中能够做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么不难想象中国能获得如何巨大的经济利益。   结语   念叨“中国经济崩溃”是一部分经济学家找饭辙的路子,不这样危言耸听,上忽悠不动领导,拿不着研究经费;中吓唬不着企业家,得不到讲课费、访谈费;下不能在老百姓面前显示自己如何“高大上”,骗不来名声。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咱真的不用太认真。让他们说去吧,反正无论乌鸦怎么恬呱,咱该干啥还得干啥。听蝲蝲蛄叫难道还不种地了吗?   CPI增长率放缓吗?楼下快递小哥还忙得什么似的,双十一的快件送到十一月底才送完,我没看出经济低迷来。工资照样按月打咱卡里,物价不涨、少涨那不是好事吗?   “造壳工业”吗?三十年前,中国人买家电只认外国品牌;二十年前,中国乘用小汽车几乎被大众一统天下;十年前,中国人用的手机不是诺基亚就是摩托罗拉……现在如何?如果我们只“造壳”,能有今天的成就?   中国经济“崩溃”?没关系,“崩溃”三十多年了,再让经济学家们嚷嚷几年也无妨。扎克伯格都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中国制度优越性有多大,还用我叨叨吗?   唯一比较解气的事情是,马云先生近日表示,不能听信经济学家预测,否则灾难就大了。   结果是一帮经济学家急赤白脸地跳出来解释:我们不预测未来,真的不预测,我们只分析过去。   瞧见没有,有钱,才能任性。只要手里钱够多,就能让经济学家学会说人话。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