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中国反卫星武器研发超越美俄 仅失败2次就成功


日期:2015-03-26 20:37:35|2015-03-26 20:37:3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2月13日报道,2007年1月12日中国成功试验了能够击落地球轨道卫星的新型弹道导弹,结果摧毁了报废的“风云一号”卫星,令举世震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向中方表示抗议,日本要求中方解释相关情况,披露试验目的。发达国家的反应如此激烈,主要是因为中国击落卫星的轨道高度正是西方许多现代化间谍卫星所处的高度。   中国发射的新型弹道导弹使用动能弹头,在864公里的高度成功击中一颗中国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1C”。确实,应当指出的是,根据俄通社-塔斯社掌握的消息,中国仅仅通过第三次尝试就成功击落了在轨卫星,此前两次试射都以失败告终。成功击中卫星,使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作战行动转移到太空的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对类似试验的不满有其非常客观的原因。首先,在轨道上被摧毁的卫星碎片可能对其他在轨航天器造成危险;其次,美国在此轨道上有整个系列的军事卫星,它们主要用于太空侦察和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标。中国此举清楚地表明,自己有能力在必要时消灭假想敌空间集群。   应当指出,自卫星问世以来,人类就开始练习各种反卫星手段。率先挑起反卫星竞赛的正是美国。1959年6月,美国企图消灭当时使用寿命已经到期的本国“探险者-4”卫星。为此目的使用了“大胆猎户座”远程弹道导弹。1958年,美国空军签订合同,制造实验型空基空地弹道导弹,在此项目框架内研制出的“大胆猎户座”导弹射程为1770公里,不仅是第一款能从飞机上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还是第一款用于拦截卫星的导弹。但是,美国击落“探险者-4”卫星的尝试没能成功,从B-47轰炸机上发射的导弹偏离卫星多达6公里。之后该项目工作又进行了两年,后来才彻底停止。   但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同卫星斗争的想法。美军展开了名为“海星黎明”的规模空前的项目,在太空进行了威力巨大的核爆炸。1962年7月9日发射了“雷神”弹道导弹,其弹头威力为140万吨TNT。导弹在太平洋约翰斯顿岛上空大约400公里处爆炸,在距离震中3200公里处的萨摩亚岛成功进行拍照,距离震中15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主岛瓦胡岛上的数百个街道照明灯,以及电视和收音机都被极为强烈的电磁脉冲震毁。正是电磁脉冲,以及地球辐射带带电粒子浓度的增加,成为美国和苏联7颗卫星报废的原因。这次实验“超额”完成任务,爆炸本身及其后果造成当时在轨卫星集群的三分之一发生故障。另外,“通讯卫星-1”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颗被毁灭的商业通信卫星。而地球大气层辐射带的形成,则成为苏俄花费两年时间调整“东方”载人飞行计划的原因。 但是,像核武器这样的极端手段毫无道理可言。而且在轨道上第一次如此严重的爆炸结果表明,这种武器没有选择性。五角大楼明白,这种手段可能会对美国自身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决定放弃核武器这种反卫星手段。但是美国反卫星武器的研发工作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速展开。   苏联在对待反卫星武器研制的问题上较为“微妙”。第一个实验项目是从飞机上在2万米的高空发射单级推进导弹,弹头威力仅为50千克TNT,而且只有在偏差不超过30米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毁伤目标。但是当时苏联根本无法达到这种精确度,因此在1963年推翻了这个方面的工作,也没有进行针对具体航天目标的导弹试验。   在载人航天项目由“东方”航天飞船转向“联盟”飞船时,科罗廖夫开始研制代号“联盟-P”的太空拦截器。但是,苏联并未计划在此轨道拦截器上安装武器。该载人飞船乘员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太空目标,首先是美国卫星。乘员必须进入太空,要么用机械手段摧毁敌方卫星,或者将其放到特殊容器内送回地球。但是,苏联很快就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费用较高,技术极其复杂,而且危险,尤其是对航天员。   另外一个可能的方案是在“联盟”飞船上安装8枚小型导弹,由航天员在1公里处的安全距离内发射。苏联研制的自动拦截站就配备这种导弹。上世纪60年代,苏联一直试图找到确保打击假想敌卫星的可靠手段,但是设计师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而且当时苏联经济根本无力支持同时展开几个项目,比如在轨道上部署整个“卫星歼击集团军”,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就能直接在轨道上长期作战。   苏联最终决定选择最便宜,而且相当有效的方案,向太空发射卫星歼击机,瞄准应当被消灭的目标,计划利用拦截器爆炸及其弹片的杀伤力来消灭卫星。项目名称为“卫星歼击机”,卫星拦截器本身代号“飞行”。项目工作由第51设计局负责。卫星歼击机是一个重约1.5吨的球形装置。由300千克炸药舱和发动机舱组成,后者配备可以多次启动的轨道发动机,工作总时间约为300秒。在此时间内,拦截器应当接近被消灭目标,进入确保毁伤距离。“飞行”卫星拦截器蒙皮能在爆炸时形成庞大数量的碎片,以极快速度四散飞向目标。“飞行”卫星拦截器参加的首次卫星拦截试验获得了成功。1968年11月1日苏联卫星拦截器“宇宙-249”消灭了此前一天发射的地球轨道卫星“宇宙-248”。之后又进行了20多次试验,其中大部分成功。从1976年起,为了阻止轨道卫星垃圾进一步增多,苏联的试验不再采用爆炸方式,而是歼击机和靶标接触之后,借助发动机使其脱离轨道。这种系统相当简单、安全、实用,更重要的是廉价,因而在7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   苏联在80年代之交开始研究另外一种反卫星系统。1978年,“信号旗”设计局开始制造使用破片杀伤战斗部的反卫星导弹,计划从米格-31歼击截击机上发射,通过飞机使反卫星导弹进入预定高度,然后炸毁敌方卫星。1986年米高扬设计局开始为两架米格-31歼击截击机配备新武器,新版飞机代号米格-31D,携带一枚专用反卫星导弹,火控系统也为使用这种导弹而彻底重新调整。   除了专用型号的米格-31D歼击截击机之外,“金刚石”设计局研发的反卫星系统还包括位于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的45ZH6“树冠”地面雷达站和光学探测系统,以及79M6“接触”反卫星导弹。米格-31D只能携带一枚10米长的导弹,毁伤高度在120公里的卫星。卫星坐标应当由“树冠”地面探测站传送。苏联解体后该方向工作未能继续进行,于90年代停止。   目前美国至少有两种武器系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视为反卫星系统,特别是配备“标准-3”导弹的海基“宙斯盾”系统。这是一种使用动能弹头的防空导弹,主要用途是拦截具有亚轨道飞行轨迹的洲际弹道导弹。“标准-3”导弹从物理学角度讲无法毁伤高度超过250公里的目标。2008年2月21日,美军从“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的“标准-3”导弹,成功击落了美国一颗失控的侦察卫星,从而又为地球轨道增添了太空垃圾。   美国代号GBMD(地基中端防御)的地面反导系统基本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卫星系统,它同样配备动能拦截弹。这两种系统首先用于导弹防御系统,但也具备反卫星功能。海基拦截系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列装,地基拦截系统于2005年服役。 还有不无根据的推断称,美国正在研制新一代反卫星武器,它们以电磁和激光技术为基础。这也符合美国挑动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战略。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