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一路艰辛六十年: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


日期:2015-03-30 18:02:31|2015-03-30 18:02:31 来源:中华网论坛

  舰炮与陆军使用的野战火炮有很大分别。战舰上的火炮本身不需要作机动,所以就炮本身而言有较为充裕的空间和重量指标,可以用于安装复杂的装填机构、冷却系统、弹药库等附属设备;同时安装在大中型舰艇上的火炮,可以承受比同等级地炮更大的后坐力。因此,在同时代、同口径的火炮中,舰炮的射速明显快于野战炮,射程也更远,弹丸重量更大。1座“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双联装舰炮,火力效率相当于2个M-46式130亳米加农炮炮兵连。另一方面,舰艇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而地面压制火炮可以在基本静止状态进行瞄准和射击,因此,舰炮需要有比地炮更强大的火控系统和火炮稳定机构,才能实现精确射击。此外,作为战舰各武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舰炮与战舰上各火力配系之间必须要解决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人民海军中口径舰炮的发展,经历了从接收、引进到自行研制的历程。解放初期接收的国民党海军舰炮,由于舰艇及火炮老化,加之口径庞杂,性能低劣,因此很快退出现役。   在50年代初期,人民海军从苏联引进了4艘“鞍山”级驱逐舰,这一级建造于30年代后期的舰队驱逐舰,主要武器是4门130毫米/50倍径M1936式单管舰炮。M1936式舰炮射程远,弹丸威力大,在列装部队后,有力地压制了对岸国民党海军的美援“弗莱彻”级驱逐舰。但该炮人力装弹的装填方式以及半敞开式炮塔,使得该炮的射速低,防护能力差,战斗中易因为人员伤亡而丧失作战能力。在这一时期,我国还随苏援护卫舰引进了苏制单管100毫米/51倍径舰炮。   (一)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

  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对岸上目标射击。1959年,根据当时海军装备的需要,提出了仿制苏联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任务。在试制中遇到不少的困难,这对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在中国工人的努力下,这些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1964年,该炮被命名为19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随之大量装备在"黄埔"级、"上海"级、"海南"级、"湖州"级、"河谷"级、"黄蜂"级、6610级、"榆林"级等快艇上。   61式结构可靠,火控系统较为简陋,但火力密集,射速800多发/分,有效射程约2800米,对空、对海近距离作战均有良好效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刚刚定型后不到一年,就赶上1965年著名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结果是年轻的人民海军取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的威力也得到考验。   在这一时期,我国还研制了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该炮在提供基本的低空防空能力的同时,近距离对岸火力支援能力较强,安装于"海南"级、"玉坎"级、"玉亭"级登陆舰。   (二)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
  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于1958年开始研制,仿制对象是苏联的B-11型双管37毫米舰,是一种小口径全自动火炮,可拦截低空飞机和早期反舰导弹。61式双联装37毫米高炮曾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主要装备"江湖"I、Ⅱ、Ⅲ型护卫舰上。   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武器系统是一款性能良好的多功能舰炮武器系统,它可高平两用,结构重量小,射速高,在660-3000米的作战距离上能够构成有效的的防空火力;采用穿甲燃烧弹则可以实施对海攻击,非常适合于安装在各种中小型舰艇上。对于当时中国舰艇防空火力不足的情况,37毫米双管舰炮武器系统作为副炮能有效地弥补中国水面舰艇中近程防空火力的空白;对轻型水面舰艇和各种辅助舰艇来说,它解决了对海上小型目标的攻击武器问题,以及辅助舰艇对空防御和自卫的需要,成为了一型用途广泛,性能良好的舰炮武器系统。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安装双37毫米炮的我海军快艇,在近距离以密集火力有效压制了越军4艘千吨级护卫舰,取得了小艇击沉大舰的辉煌战果。   (三)61式单管100毫米舰炮
  61式100毫米舰炮,属于前苏联B-34型100毫米舰炮的仿制型,56倍口径,是一型人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但是自动化程度很低,战斗中水兵们必须在甲板上手动操作,实战效能并不是很强。不过在对岸上目标轰击等方面,该炮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该炮由一座装设在指挥台后上方的光学测距仪提供目标参数。   射速:12发/分   射程:(对海)22.5千米(对空)14千米   仰角:85度   弹重:15.9千克炮口初速:895m/s   (四)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
  66式双57毫米舰炮,1963年开始研制,1983年生产定型,以苏联的AK725-57mm炮为参考蓝本设计,   装备舰艇:海南级猎潜艇(037曾参加西沙海战双57的凶猛火力表现被海军各级指战员所认可)、玉康级、玉亭级、郑和号。   初速:1000米/秒   射速:210-240发/分   最大射程:12000米   最大射高:8800米高低射界:-10-85   方向射界:左右各178   全重:8000公斤   炮手人数:8人   57mm口径舰炮在国际上比较冷门,只有苏联和瑞典曾研制过这一口径,欧美各国则主要以76mm口径为主,主要是因为虽然苏联和瑞典的57mm理论射速很高分别能达到240和180发/发,但是都是使用人工弹夹供弹所以实战时的持续火力运比使用自动装填的欧美76mm炮要弱,而且57mm口径在射程和威力上也比76mm逊色不少,所以57mm在我国海军经历一段辉煌后就逐渐退出了海军装备序列,   (五)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
  我国仿制前苏联KJI302式舰炮的产品,1973年定型。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直升机、反舰导弹、海上舰艇和陆上目标。火炮为单管转膛式自动炮,4个弹膛对称布置,自动机采用短炮身后坐式,炮重1800千克,弹箱容量2X500发。   69A式双30毫米自动舰炮是我国60年代中后期依据前苏联小口径舰炮所仿制的第一种舰用小口径舰炮,主要用于装在吨位在500吨以下的小型舰艇,作为主炮或副炮使用。该炮为全自动、遥控型舰炮,可自动完成装弹、指向、发射等一系列动作,全封闭式炮塔可有效地防护海水、盐雾对火炮的损害。火炮最大射程为5.5千米,有效射程为3千米,最大射速为2000发(双管),火炮高低射界为-12~87度,方向射界90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设有弹库,每个弹库内可存放1700发杀伤爆破弹,火炮全重为1.8吨,可很方便地装在小吨位的舰艇上,不会对舰艇产生任何影响。   (六)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
  随着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开始仿制苏制导弹护卫舰和导弹驱逐舰,因此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重点安排了自行研制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和双联装130毫米舰炮的任务。其中,在苏联提供有限图纸条件下仿制用于"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火炮系统是其中的核心课题。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是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火炮武器系统,是在66式130毫米双管岸炮基础上研制的旅大级驱逐舰的主炮。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舰炮系统最初采用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以720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1975年和1980年,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的陆上实验和海上定型试验基本完成,1987年11月经国家批准定型,命名为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后来又进行部分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   从总体上看,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是一种相当可靠的火力系统。该炮的威力十分惊人,6枚130毫米炮弹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吨级的舰艇失去战斗力。同时,该炮实现微机化控制,有较好的自动化能力和精度,在电子系统失效后还可以应用人工射击。但是从外形上看,该炮有明显的苏式痕迹,炮塔体积庞大,隐形性能差,防护能力弱。   指挥雷达:黄蜂头(343)炮瞄雷达   装备舰艇:旅大级   (七)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
  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系统作为我国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配套武器系统,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6月完成首批样炮的试制工作,其中2座于1974年装在首制导弹护卫舰上试用。1982年和1983年,又相继完成陆上联调试验和海上系统定型试验。1985年6月,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79式100毫米舰炮系统。   由于该级别舰炮没有相应的苏制成熟产品可供参考,因此研制周期长,但通过研制100毫米舰炮系统,我国也相应培养了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79式100毫米舰炮与国外同口径舰炮相比,优势是初速度大、射程远,差距主要是与国外顶尖100毫米火炮相比,全系统重量过大。79式100舰炮的弹药从下部弹药库到选弹、提升、上膛,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炮塔无人操作。这在国外同时代的中口径舰炮中也是不多见的。双100火炮采用先进的火控计算机和343型"黄蜂头"炮瞄雷达,电子系统性能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双100毫米舰炮主要装备于"江湖"级和"江卫"级护卫舰上,是我国海军中装备门数最多的中口径舰炮。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海军对岸支援作战思想的变化,原先的130舰炮停止发展,100毫米双联装舰炮则相对活跃。国产100毫米双管舰炮武器系统的研制起点较高,性能比较先进,配套齐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装备我国海军的各新型护卫舰,新建的导弹驱逐舰也采用100毫米舰炮作为主炮。在这样的趋势下,79式100毫米舰炮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改进,提升作战性能。   79A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系统是79式的紧凑型可说是我国第一款的隐身外形设计舰炮,在战斗射速不降低、火炮威力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系统重量,缩小了炮塔体积,从而节省了舰上空间。同时该炮的电子系统也有了较大改进,火控计算机实现了集成电路化。79A舰炮安装于90年代后建造的我国新型护卫舰、驱逐舰。   (八)法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自动舰炮
  我国海军于80年代引进了法制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其中一门安装于544号反潜护卫舰上。法制紧凑型100毫米炮为单管,全系统重量不到双100舰炮的三分之一,但最大战斗射速高达90发/分,单炮射速大于79/79A双管射速之和。   法制火炮性能非常优异,跟毛子的比起来不但结构简单重量也轻一个数量级,法T100C引进以后给了我国科研人员很大的启发,由此启动了新型单100毫米舰炮的研制。在提高射速、降低系统重量的同时,还对炮塔外形进行了隐身化设计。新型单100毫米舰炮于9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安装在我国海军112等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上。   (九)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
  前苏联开始生产的AK-630型6管30毫米炮这型炮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022导弹艇前部甲板上安装的就是我国仿制改进的型,1970年服役,该炮与控测、火控设备组成世界上第一套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发射率3千发/分,射程3800米。该系统已装备在“基辅”级航母及“现代”级驱逐舰等舰艇上。   AK-630制全自动海军舰载六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安装在雷达、闭路电视导控的全自动封闭式炮塔内。是俄国的舰载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主要是为打击反舰导弹设计,亦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空防以及两栖登陆岸轰支援以及扫雷等多元目标。   AK-630是由一门AO-18六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MR-123-02火控雷达系统、SP-521电子光学追踪器组成。MP-123火控雷达系统可以同时控制两组AK-630(俄国舰艇通常每舰安装2-6组AK-630),追踪4km以外的空中目标或是5km以外的海上目标。P-521电子光学追踪器可以于7km以外侦测到类似MiG-21大小的空中目标或是70km以外类似鱼雷艇大小的海上目标。AK-630目前普遍安装于俄国各式船舰上。   AK-630是全自动电脑操作机炮,也可以由炮手遥控操作。它的射速高于荷兰制造的守门员近迫武器系统(Goalkeeper)与美国的Phalanx方阵近迫武器系统(CIWS)。   我国在原有AK-630的基础上实现了该武器系统的改进,并增加了隐身设计。我国海军装备的054型导弹护卫舰后部也装有4座国产AK-630型近防炮。   (十)76A式双管37毫米高炮
  76A式双联装37毫米高炮是37毫米舰炮家族的重大改进型,采用全封闭结构,装弹和火炮旋转、俯仰射击均实现自动化,是中国新一代舰艇的标准火炮。该炮1978年开始预先研究工作。1983年进行射击试验,1985年完成定型炮试制任务,1987年设计定型。   76A式双管37毫米舰炮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双重命中"体制的防空炮之一,可以有效拦截80年代水平的亚音速反舰导弹。76A式37毫米双管舰炮装备"红星"级、"红箭"级、"江卫"级、"旅大"Ⅲ型、"旅沪"级等舰艇。   在76A双37舰炮系统的基础上,海军还研制装备了76F式37毫米轻便火炮系统。该炮是76A的简化型,仍旧采用全自动封闭炮塔,但在作战系统上做了简化,取消了复杂昂贵的炮瞄雷达系统,改用光电综合瞄准系统,主要装备轻型舰艇和登陆舰。   (十一)76F式双管37毫米舰炮
  76F式37毫米双管舰炮由76A式改进而来,性能与76A式基本相同,全封闭结构,采用光电制导,主要装备轻型舰艇和登陆舰。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双联装37毫米舰炮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平两用近程舰炮系统,既可攻击水面目标,也可实施对空射击。它具有可自动瞄准、自动供弹、发射速率高、弹库容量大、炮火威力猛的特点。整个舰炮系统配有雷达、指挥仪、自动供弹和电气随动系统,火炮重约5吨。它采用了弹链供弹方式,火炮的发射速率高于国外的推测,达到了每座炮每分钟800发。   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的身管比我国仿苏双37毫米舰炮的身管长出了约70毫米,为30毫米,因而射程也较远,最大射程为9400米。双37毫米舰炮设计有自动循环水冷装置和炮弹容量为1600发的一体式舰载弹舱,以及可显示弹药数量的余弹计数装置。   首先是火炮不密封,易受海水、雨水的腐蚀;二是立靶精度与随动下拐点精度也比较落后;三是不能遥控,与国外同类型舰炮相比差距较大。第二代双37毫米舰炮把这些不足全都解决了。   我国双37毫米舰炮与意大利布雷达公司研制的双40毫米舰炮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是:我国双37毫米舰炮采用的是弹链供弹,而意大利得双40毫米舰炮则是利用弹夹供弹。从火炮发射速率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双37毫米舰炮比意大利海军装备在现役护卫舰上的"布雷达"双40毫米舰炮快25%。虽然"布雷达"双40毫米舰炮的射速是每分钟发射300发炮弹,但它的对海射程比较远,对海最大射程达到了12.5千米,而它的对空射程只有4千米,比我们的双37毫米舰炮要近一些。   俄罗斯研制的小口径舰炮以30毫米口径为重点,如AK-630型舰炮的发射速率就比较高,每分钟可发射近5000发炮弹。与俄罗斯的这型舰炮相比,我国的双37毫米舰炮还有一定差距。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了第三代双37毫米自动舰炮的研制工作,就是想缩小这个差距。   装备的相关舰艇:   888抚仙湖号、886千岛湖号、887微山湖号、072A型大型登陆舰、073A型中型登陆舰、072Ⅲ型(玉亭级)大型登陆舰。   (十二)AK730型多管30毫米近程武器系统
  该系统是上个世纪90年代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舰载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表明了中国舰炮的设计思路开始朝舰载武器立体多层次防御体系的重大转变。   从外形上看,该系统综合借鉴了荷兰的"守门员"近程防御系统的特点,自行设计发展而来。该系统为7管30毫米、模块化多位一体共架结构,采用了光电跟踪和雷达综合火控系统,使得火控通道可独立运行,具有很强的反掠海攻击导弹和其他低空飞行器能力,整体性能超过了目前各国海军普遍使用的"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为中国海军舰艇提供了一种先进可靠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十三)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
  AK-130型舰炮,为130毫米口径的双管全自动舰炮,是苏联(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由圣彼德堡的阿美第斯特设计局和弗伦泽军火设计局设计的主力舰炮。该系统包含一套带电视和电子瞄准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火炮可由雷达控制系统控制实施全自动射击,也可在自主控制模式下由舰员使用炮塔上的康丹瑟光学瞄准具实施射击,还可使用全手动模式射击。   我国随”现代”级一同引进,能够执行反舰、防空、对岸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   该炮体积庞大,隐形效果差;采用钢铁铸成的炮底使其重量极大,因此只能装备在大型军舰上。   (十四)PJ26型单管76毫米隐身舰炮
  PJ26型单管76毫米隐身舰炮,基于俄罗斯舰艇上的AK176单管76.2毫米舰炮的隐身改型。2000年初确定由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3)出任总师单位,进而负责研制总承包,陈汀峰担任总设计师,并于2003年完成。   性能参数(俄罗斯AK176型):   全重:16.5吨(含下甲板装弹机)   射程:11.5~15.5km   射速:60~120发/分   储备弹药:152发   炮身俯仰范围:-15~+85度   水平回旋范围:左右各175度   (十五).新型单管30毫米舰炮
  新型国产3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系统,装有光电探测系统。一艘大型战舰可以安装数座,去亚丁湾的885综合辅给舰上就装有3门国产30毫米单管隐身自动舰炮,前部2门,后部一门,也可以做为主炮安装到小型舰艇上,适装性好,是海军对付海上小型目标的新利器。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