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百战长缨:超越从这里开始


日期:2015-04-15 01:57:31|2015-04-15 01:57:31

  百战长缨:超越从这里开始(上)   自从1999炸馆事件,中国马放南山的情况才彻底改变。虽然直到十年前,中国政府钻美国裤裆的事情还是有,主要是金融方面。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大踏步前进。时至今日,中国的地面装备率先把西方当然也包括美国,给甩到后面去了。   当然,随着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上合银行等等的试水,如今亚投行横空出世,这一回轮到美国佬钻裤裆忍受胯下之辱了。   不过本文对金融问题暂时放一放,还是享受一下我军地面装备的大跃进的光辉成果。   就说大家都赞不绝口的99魔改吧。这家伙如今仍然没有进行战争动员。最近是不是开始动员了,不知道。不过只要看了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阅兵,就知道了。到那时再说。   这家伙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它的那门125炮。说99魔改超过美国的M1系列也关键是这门炮。当年美国的M1曾经发射长杆穿甲弹打穿过伊拉克的T72。公知们抓住这件事大肆渲染,花钱买了坦克装甲车辆,兵器,兵器知识,等等杂志的版面,吹拍文章铺天盖地。添油加醋,说是美军的长杆从T72正面装甲射入,穿透车体,打穿发动机,最后“深深地”钻入后面的沙丘中。   我们这方面的坦克专家有人附和了一句,说美军坦克确实打穿过T72。具体细节没说。后来也是我们这边的坦克炮专家,权威性地否定了这种说法。说长杆穿出装甲会碎裂。因此根本不可能有美军M1系列的120炮穿透伊拉克T72装甲的事例。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实际上各位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所叙述的对象不同。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M1有个别坦克打穿了T72。但是具体部位不是车体。而是炮塔。至于是正面炮塔还是侧面炮塔没说,不过估计是侧面炮塔的概率更高。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99魔改的125炮跟M1的120炮相比,炮口动能比后者要大百分之三十以上这句话真的没说错。   我们这个坦克炮专家虽然就说了“长杆穿出装甲会碎裂”这么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内涵很深。由于我的工作关系,虽然不是制造坦克炮的,但是很类似。他说的这句话我听懂了。   坦克炮专家的意思是,当长杆以极快的速度穿入装甲的时候,极短时间内受到极大压应力。长杆被压缩。产生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也就是说,长杆被压短了。当然具体数值十分微小。当长杆穿透装甲进入炮塔空间,压应力突然消失,长杆猛烈回弹,试图恢复原来长度。但是由于塑性变形的存在,长杆已经不能回到原来的长度,于是长杆瞬间受到了极大的拉应力。这个拉应力远远超过了长杆材料的极限强度,长杆都是高硬度材料制造,立刻碎裂成为很多块碎块。在炮塔内部四处飞舞。由此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   不过,这是我军的125炮具有的风格。   美军的120炮,炮口动能比125炮小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穿入装甲时的受到的压应力不足,回弹力不足以拉裂长杆。因此长杆不会碎裂。另外苏联卖给伊拉克的T72炮塔铸造质量差,阴差阳错,被美军120炮的长杆打了个对穿。   如果美军的M1跟99魔改对阵,我军模拟过,双方首先发现对方的概率基本上是各占百分之五十。但是,99魔改的正面装甲肯定他们是打不穿的。证据是我们自己的99魔改的125炮不能打穿99魔改的正面装甲。而M1的正面装甲,99魔改却能洞穿。   如今的99式,真的是独步天下了。   掩护坦克集群突击的155自行加榴炮PLZ52,射程比美军的远10千米以上,射速比美军的快,射击精度比美军的高。即使跟西方最先进的155自行加榴炮德国PZH2000相比,也压他们一头。德国货虽然性能也不错,但是车体太笨重,比我们的PLZ52整整胖大12吨。发动机功率也不如我们。所以,这PLZ52不仅射速快,射程远,而且极其灵活。居然能够原地转向。三分钟之内,一个炮连就能够发射108发155炮弹,如果是模块发射药的话则可以达到144发炮弹。足够覆盖敌方一个炮营。然后迅速转移阵地。再次开火压制。德国货PZH2000虽然性能不错,带弹也多。但是像个丰乳肥臀的胖妇人。太不灵活了。一旦被发现,转移阵地动作太慢。容易被覆盖。另外手工补弹也使得它再次投入战斗的间隔太长。这在现代战争中都是巨大的短板。   PLZ52的最大优势是,这不仅仅是一门炮,而是一个由炮车,侦察车,气象车,指挥车,弹药车,维修车等等组成的体系。开火之前先对敌方炮兵侦查雷达进行电磁压制。然后才射击。打完炮弹转移阵地之后,弹药车给炮车的补弹也是机械化的。速度极快。一分钟之内,炮车可以再次形成战斗力。所以虽然PLZ52自身带弹不多,才30发。但是补弹机械化使得火炮再次投入战斗的间隔极短。这也算是中国军工在坦克自行火炮装弹自动化之后的一个新创举。   凭借这个优势,PLZ系列如今在国际上风头很盛。迄今为止,美国的当家花旦M109A6已经输给PLZ52的兄弟PLZ45好几次了。   说中国的地面装备首先超越西方,说的是基本上从这一届珠海航展开始,中国的地面兵器彻底告别了性能差价格低的第三世界模式,开始追求高性能,高价格。所以,如今我们的外贸坦克,自行火炮,火箭炮,……;价钱都不便宜。   基本上从1999炸馆事件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加速发展,中国军工手上有东西了。确切地说就是兵工厂的设备有了一个大规模高水平的技术改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设备,如今都有了。   就拿我军主战坦克96A来说吧。实际上96A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设计。它的履带板居然还是铸造的。不但96A的履带板是铸造的,我军履带步战车的履带板全都是铸造的。就连刚刚问世的99式坦克,当年还叫98式,它的履带板也是铸造的。要知道,美军在朝鲜战争时期的M26坦克的履带板早就是锻造挂胶的了。而我军履带板挂胶技术还是1984年阅兵的时候搞定的。但是,把铸造履带换成锻造履带,则整整过了二十年才齐活儿。   这么一个并不是关键技术的节点,居然要花二十年。没别的,就是缺钱。中国兵工手中仅有的一点点钱不得不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稍微次要的项目就暂时先凑合了。   凑合就必然带来凑合的坏处。   2014俄罗斯坦克两项赛,中国96A两次由于履带板不给力,造成坦克趴窝。一次是被T72撞击,履带板被撞断了。另一次是履带板铸造质量差,受不了大强度高速度的行驶,自己断裂了。   这是好事。和平时期暴露兵器缺点,总要好过战争中鲜血的代价。兵器部这不就抓紧这件事了吗。如今的高端外贸坦克VT4,基本上可以认为是99式坦克的简化版,履带板都是锻造的了。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中国兵工生产的坦克都将是锻造履带板。96A如果把铸造履带板换成锻造的,不仅提高履带板强度,提高坦克的速度和加速度,而且整车质量能降低一吨多。这个效益实在是太显著了。   59中比96A更加古老,59中好歹参加过实战,并且被步兵大大地夸赞了一番。不过59中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由于地形限制无法高速行驶,履带板的问题没暴露。   现代战争中,速度和加速度性能很重要,中国兵工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将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跟西方对决,那里都是大平原,这个履带板性能显然要求更高。   PLZ52自行加榴炮系统,自打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现代化战争中的体系对抗。由于这是一个体系,所以,中国兵工卖炮不单卖,要买至少就是一个营。根据“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PLZ系列一个炮营有两种作战模式。专家模式和傻瓜模式。卖给科威特和沙特的,都是傻瓜模式。说实在的,就是把专家模式卖给他们,那些中东石油大佬们也玩不转。傻瓜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对炮手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中东石油大佬们很喜欢。   PLZ系列的设计思想比西方先进得多。比如说,德国的PZH2000和雷神也是52倍身长的155加榴炮。跟中国的PLZ系列一样,基本技术全都是源自1979年布尔博士的发明。但是,西方人在对战争的理解上还是中东治安战那一套。火炮带弹很多,可是射速比较慢。车身沉重笨拙。不追求原地转向。这可以理解,很多坦克比如俄罗斯的T72,都不能原地转向。既然第一线打击力量的机动能力都不过如此,那么自行火炮做为第二线掩护兵器何必采用价格昂贵的原地转向技术和高速行驶能力呢?   另外,西方自行火炮还是单炮技术。没有把炮兵侦查雷达,炮兵指挥车跟火炮整合成一体。   这就是对未来战争理解的不同。   单就一门炮而言,德国的PZH2000和雷神跟PZL52可以说是各有短长。但是,双方如果摆开阵势对打,那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的PLZ是一个体系。一旦开战,上回书说过,先是体系中的侦察车对敌方的炮兵侦查雷达进行电磁压制,然后PLZ52开火射击。PLZ52最大携弹量仅仅30发。那么巨大的炮塔,携弹量比坦克还少。按照每分钟8发的射速,3分钟把炮弹基本打光。仅余自卫用弹。然后,30秒钟之内撤出阵地,高速行驶转移阵地。速度比59中也不慢。   占领新的发射阵地之后,弹药车给火炮机械化补弹,一分钟之内,火炮再次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炮兵侦查雷达开机锁定目标,把气象车搜集的大气数据输入火炮射击软件,PLZ52可以立即开火,期间没有一丝空余时间。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说别的,仅仅就是把全营火炮构成平行射向,就这么一个简单动作,一般火炮没有个几分钟时间都做不到。而且火炮口径越大耗时越长。当年我亲眼见过我军37高炮射击间的平行射向,仅仅一个连六门炮,在连长指挥下反复几次,如果是夜间,动作更慢。而PLZ系列把这些“多余动作”全都省略了。   魔鬼就在细节中,西方火炮跟PLZ这样的对手作战,无论干什么都慢半拍。   射速慢,转移阵地慢,进入退出阵地慢,补弹慢,射击准备慢,一个环节上面慢一点,综合起来跟PLZ相比就是老牛拉破车。   比如德国的PZH2000,弹丸装填是自动装弹机,但是发射药无论是药包还是模块发射药,都是人工装填。据他们自己说,比我们的全自动装填还要快,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德国PZH2000用的是坦克底盘,特别胖大。其实自行火炮用不着这么胖大的底盘的。不过据说德国人也差钱,没钱重新设计底盘,另外也没采用原地转向技术。   很显然要想快速进入或者离开阵地,都是做不到了。   然后就是补弹,人工一发一发往里填。那没有半个小时肯定搞不定的。   如果PZH2000打完一个齐射转移阵地再次形成战斗力,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此期间,就只能挨打了耶。   两次战斗间隔一两个小时,射击准备时间应该说够快了。   不过中国的PLZ更快。射击准备时间以分钟计。   科威特沙特之所以买PLZ45,价格一点不便宜。就是因为它比美国的M109A6快。科威特沙特原来每年跟美军的对抗演习总是吃瘪,自打有了PLZ45,打得美军没脾气。   射程远暂且不提,就是这个快,打得美军咋也跟不上。原来是每年科威特沙特炮兵被美国炮兵修理一遍。美军演习的目的就是让中东这些石油大佬知道,谁是老大。如今有了PLZ,老大倒过来了。科威特沙特炮兵很解气。   后来埃及也买了PLZ。   1980年代初期,我军拜英军为师,请人家的炮兵专家来给我们上课,说,西方炮兵有着“闪电般的”火力反应速度。相比之下我军当时还是二战时期的炮兵观察哨,图板手工交会,手工计算,指挥员吼叫指挥下达诸元,炮手根据指挥员的吼叫声调整火炮装填射击诸元。然后是基准炮试射,夹叉半数必中界覆盖目标,炮兵指挥所根据基准炮弹着点修正诸元,最后全群火炮进入效力射,其中当然是全手工操作,手工装弹,手工拉火发射,这还得专人负责,换一个人拉火有可能造成弹着点偏差。   如今是今非昔比喽。   如今我们的PLZ系列那才是“闪电般”的火力反应速度。西方火炮,虽然也有计算机啥的,但是跟我们的火炮体系相比,那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哦。   PLZ系列如此高性能,一个关键是解决了侦察车气象车指挥车等等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至于是咋儿解决的中国兵工就不说了。这可都是真正的干货。要保密的。   西方的炮兵侦查雷达,也不是万能的。当初朝鲜半岛白翎岛南棒北棒对打,南棒自以为有K9自行火炮,外加炮兵侦查雷达,那是必胜的。没想到北棒仅仅动用了两种火炮,直射的130加农炮和曲射的122火箭炮,交替射击,就把南棒的炮兵侦查雷达给忽悠了。所以说,西方火炮不是体系,要依靠单个的操作手的决策,有点像串联电路。其中一环判断失误,整个体系就不能作战。当初南棒的K9,要说性能跟PLZ45也相差不大,但是居然13分钟没有打出一发炮弹。   南棒的炮兵侦查雷达也是美国给的哦。   原来我们的炮比西方有差距,所以就在体系上下功夫。几十年的积累,如今我们的炮比西方的性能更好,这个体系就天下无敌了。怪不得PLZ系列卖价“高得离谱”,但是中东石油大佬买主却认为物有所值。   说俺落下了我们独门绝技火箭炮。说实在的,除了107火箭炮,俺对其他火箭炮还真是没打过。真不敢乱吹。   最重要的部分居然写了几次都忘记了。   这就是中国地面装甲集群装备的生产模式不适应战争的问题。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59中很受前线部队欢迎。而且59中虽然老迈,但是越南方面的坦克更加老迈。居然出动T-34来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9中(如果不是脑子进水,那一定是我方的卧底),要说我们的59中也没少援助越南。此外还有苏联给的T54,T55。   反正越南的T34跟我们的59中一照面,就被我们打了一个10:0.双方是代差呀。越南别说还击,连我们的坦克在哪里都没看见。   但是我们的59中曾经不止一辆遭受过越军大口径火炮的射击。像我军当时最喜欢的85尾翼穿甲弹越军没有,也许是急眼了。拿着杀爆榴弹打坦克。当然根本无法打穿59中的装甲。不过,59中车体的焊缝有被震裂的。那裂口居然一米多长。   车子嘛还是晃晃悠悠地开回来了。不过这个笑话有点大。   当初包头718厂(我似乎记得是这个厂子)的焊工是咋儿焊接的?用的什么电焊条?什么工艺?   像坦克装甲钢这类高强钢,理应使用碱性焊条焊接。但是,碱性焊条的焊接效率是很低的。比如我们焊接压力容器,为了保证焊缝强度,都不允许使用大电流,必须是短电弧,小电流。而且焊条必须经过两小时烘干,放在带有加热装置的焊条筒子里面保管。焊条筒子还必须是红绿两种颜色。上午用绿色,下午用红色。没用完的焊条下班前必须交回。不得私自保管。   坦克那么长的焊缝,用这种大姑娘绣花一样的方法焊接。一般来说,中国工人很难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中国人是怀疑一切的。西方人看到标准是一定会严格执行的。特别是德国人。而中国人看到标准第一念头是看看到底有什么漏洞可以钻空子。   中国人的这种民族性格对于创新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执行工艺就十分不利。   所以,装甲集群装备生产厂如果要适应战争,必须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抛弃目前这种用人多,成本低但是质量很难监控的人工模式。   我们的兵器性能早就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甚至西方都赶不上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我们的生产方式仍然还是低效率的手工作坊模式。   我们不是没有引进过西方比如奥地利IGM公司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套系统使用效果不佳。证据就是我们早在1997年以前就引进了战车自动化焊接系统,但是1999年五十周年国庆阅兵,带队的99式坦克还是手工焊接的。   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似乎没什么长进。特别是二炮,一律手工作坊生产。对未来的战争毫无准备。   我觉得有必要去指导一下我国兵器部坦克工厂的焊接工程师们。建造一个机器人焊接系统来焊接坦克车体和炮塔,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这里简要地说一下,各位看官如果有谁认识坦克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啥的,跟他们说一下,就说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指导他们实现机械化生产。   首先是下料,就是按照图纸把焊接坦克车体炮塔的材料从钢厂进货的大块钢板上面切下来。这都是厚钢板,过去都是火焰切割下料。下料之后钢板周边是不是进行过机械加工,我不知道。但是,就从我军坦克有了机器人生产线却还是手工制造这个短板来说,肯定这些厚钢板的尺寸精度是不足以让机器人识别的。   然后是装配,这些厚钢板要组装起来,互相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隙。然后拿去焊接。   坦克厂那帮家伙肯定是全手工操作,钢卷尺测量,那精度最高是毫米级。一进一出,两毫米出去了。机器人就无法操作。   这一部分肯定需要设计专用的工艺装备。这点钱该花还是要花。全手工虽然也能装配起来,但是速度慢,精度差。手工装配的毛坯无法使用机器人焊接。   机器人不是万能的。机器人焊接的毛坯,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精度不足,机器人的传感器根本找不到焊接接头在哪里。或者说装配精度不够高,钢板间的间隙有大有小不均匀。机器人也无法处理。   提高下料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厂脱胎换骨优胜劣汰的过程。当初我们工厂使用机器人的时候,那些不能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操作工都下岗了。   能够使用机器人的工厂,跟手工操作的工厂不是一个档次。   如今我们的兵器部很重视装甲车辆的外观了。因为要出口了嘛。外观难看的坦克中国军方不得不要,但是卖给外国人人家就看不上眼了。   使用机器人焊接,焊接速度比人工要快一倍不止。当然这是跟碱性焊条高强度焊缝的人工操作相比。如果人工操作自己偷偷摸摸换用酸性焊条操作,比机器人焊接速度并不慢。但是焊缝强度要差至少一倍。塑性更不能比。那些酸性焊条焊接的装甲战车的焊缝,都是又软又脆。如果被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焊缝肯定会像对越作战期间的59中一样会裂开。   人的手工焊接,有两个生理缺点是无法克服的。一个是脉搏跳动,另一个是摆动速度。   由于脉搏跳动,手工操作是不稳定的。这就意味着空气会侵入焊接空间。带来不必要的氧化。降低焊缝强度。   由于人的手工摆动无法快摆,只能缓慢摆动。于是,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能源被浪费掉,加热到不应该加热的部位。不仅降低钢板的强度和塑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成本。   机器人无生命,不存在脉搏跳动。所以机器人焊接的稳定性无与伦比。电弧空间空气很少。焊缝纯净度远远高于手工。   机器人可以高速小范围摆动。把能源使用到最该使用的焊接部位上面。加热区间窄,焊接速度快。   焊接完毕以后,手工的产品往往存在巨大变形。但是机器人焊接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形。因为机器人仅仅用了手工操作三分之一的能源就把同样的工作完成了。焊接热输入少,变形就少。少到几乎测不出来。   手工焊接,很多时候必须几个工人对称焊接,相互配合不好焊接工件就变形了。但是机器人焊接,即使是不对称焊接,产品仍然不变形。就是因为机器人的焊接热输入非常少非常高效。   为什么在此不厌其烦地说这些呢?   连李家坡那么个屁眼大的地方,居然人家有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可以焊接装甲战车的车体和炮塔。   啥时候我们兵器部可以豪言壮语地跟客户说,我们的装甲战车都是机器人焊接,机械化生产的。到那时候,才能说我们的战争动员已经完成了。   机器人这东西你只要教会它一次。间隔多久都不会忘记。因为代码都储存在它的硬盘中了。人工就不一样。没有订货的时候工人要么下岗要么干别的去了。操作技能会生疏。   所以,机械化大军需要机械化生产。   百战长缨:超越从这里开始(下)   武装直升机对付坦克是一绝。当初研制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坦克。而地面装甲集群的突击力和冲击动量无与伦比,是大家都追求的地面战争的极致。于是,装甲集群突击的一方,也就是中国的PLA,需要中导集群的炮火准备做为必不可少的首发火力突击。以此为钢铁洪流般的装甲集群开路。   未来战争的炮火准备的主角将让位于第二炮兵。射击距离也大幅度地延伸了。从几十千米延伸到四五百千米甚至一千千米。身管炮兵则主要负责五十千米以内的战术打击目标。   要让中导集群打得像身管火炮一样密集,这得多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啊!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史无前例的战争壮观景象。   除了中国,谁都没有这么大的生产能力。   说到中导了。射程3000千米以内的中导是我们独有兵器。射击精度堪比身管火炮。美国俄罗斯都核裁军裁掉了。当然这方面国家肯定没有进行战争动员。一旦动员起来,坦克集群,自行火炮集群,中程导弹集群,这个编成将有效地压制传统的陆空一体战的模式。这也就避开了我军空中力量偏弱的劣势,剑走偏锋,装备创新,战术创新。试想一下,作战开始,先用中导集群压制覆盖敌方的飞机场防空导弹雷达站交通枢纽直升机集结地……;然后歼十歼十一飞豹过去拾遗补缺,消灭残存目标。最后才是坦克集群在自行火炮集群掩护下的宽正面大纵深的突击。   美国佬就算是冒着跟俄罗斯翻脸的风险,撕毁中导协议恢复生产,其产量也远远不能跟中国相比。他们的中导只能是一发一发射击的步枪,中国的中导则是1130十一管转轮炮。   如今的中导,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高技术产品。各位可以去军博看看我们的东风一号导弹,那钣金技术那焊接技术,真叫惨不忍睹啊。就这么坑坑洼洼歪七扭八的东西,它就有那么大的威慑力。当年第一发东风一号导弹试射的时候,吊装的士兵技术不熟练,把导弹弹体撞了一个大坑,不过参加试验的官兵很能对付,用木榔头把坑洼敲平,然后让钱学森来验收。   这不是给上级出难题吗?所有的中国专家——如果那时候也可以称作专家的话,都不同意继续试射。都说应该重新做一个弹体。可是当年居然就没有材料也没有时间再做一个。钱学森一人拍板下令按计划发射。这个坑洼不平的导弹居然飞行正常,准确命中目标。试验成功了耶。   这个事例说明,如今的中导,根本算不上高技术产品。也就是其中的制导系统有些技术含量。弹体和装药,这些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如今中国任何一个具有一类也就是最低等级的压力容器工厂都能做。而这类工厂中国目前至少有十万家。这还是朱镕基出卖了一大批国企之后。一家工厂一个月造一发中导壳体,全国就是一个月十万发的产量。恐怖不恐怖?   再加上中国世界第一的工业硫酸产量,世界第一的合成氨产量,世界第一的……产量。总之,导弹固体装药产量不必发愁。谁能跟中国比呢?无人能比。   美国没有这类工厂了。全都倒闭了。美国人很聪明,把美国的机械工程师协会的钢印卖给中国,也就是ASME标准,卖给中国。还手把手地教会中国人如何执行这样的标准。这标准加起来是好几十斤重的一摞书啊。而且每年还在不断修订。现在,美国ASME标准的中文版跟英文版出版速度差不多一样快。美国卖标准,把中国人教会了。按照美国标准生产美国需要的锅炉压力容器,美国人自己不生产了。每一份标准卖给一家中国工厂,收费大约十几万美元。真正的无本生意。   几十斤美国书,收费十几万美元。然后中国按照美国书建造锅炉卖给美国人。美国只需派一个专员在货物离岸之前敲钢印即可。这个专员还不是美国人,一般都是二鬼子中国人。受雇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美国如此干了差不多三十年了。基本上也把美国自己的工厂给挤兑没了。如今突然说要造中导了,这些三十年来早就荒废的工厂,再给他三十年恐怕也是恢复不起来的。   原因就是一个。成本。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在美国根本无法靠那一点点利润维持下去。也就是几家大厂勉强存活。   仅仅依靠几家兵工厂造中导,不进行全国动员,如何能跟中国人对飙中导呢?所以,1500-3000千米射程的中导集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独门兵器。   飞机跑道那么大的目标,以如今中导的射击精度,彻底摧毁跑道不需要一百发。一百个机场只需中导一万发。把驻扎军机的机场摧毁,让对方空军不能升空即可。如果F-35企图短距起降,那么航程将大受影响。不会超过一百千米。   把中导打得像身管炮兵一样密集,一次战斗发射量达到万发以上,将是未来PLA作战的一大特点。   新技术革命如果不能颠覆原有技术,也就不会称其为革命了。   未来战争,谁能大量发射中导谁占优势。   没有中导掩护的空军,只能是“存在的”空军。仅有空中优势还不够,还必须同时拥有中导优势。   跟美国相比,中国空军是二流的。但是,用中导消灭美国空军之后,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二流空军面对敌方没有空军,显然占据极大优势。   美国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美国人正在酝酿撕毁当年跟苏联签署的中导协议。   美军自以为有优势的空军,但是空军的突击效率跟中导集群相比差得多。技术却复杂得多。因此,未来空军必将退居二线,让位于第二炮兵成为第一线打击力量。   PLA的中导集群首先覆盖美军的飞机场。让他们优势的空军不能起飞,然后雷达站,防空导弹阵地,油库弹库,后勤补给基地,全都给他一锅端了。估计到那时候美军的武装直升机集群会分散成小兵群隐蔽。以躲避我天朝大军无敌的中导集群。那就依靠K-8,L-15的后继发展型号,挂弹专门猎杀美军直升机。阿帕奇打坦克有优势,但是面对这种廉价的低速固定翼飞机绝对劣势。反正机场都没了,也不必害怕敌方的固定翼飞机。或许到那时老迈的强五专门用来干这个活儿。   这是个人无我有一家垄断的兵器。中程导弹固然算是价格不菲,但是跟美军的F-22,F-35相比,还是便宜得多。如今中导的射击精度早就跟身管炮兵差不多了。一次集火射击覆盖他们一个机场,雷达站,通讯指挥中心,交通枢纽,军港,……;毫无问题。打掉了美军的机场然后出动一帮歼七美军都无可奈何。然则那时候我们肯定出动新飞豹,轰六,把残存的一点点地面兵器都给他干掉。然后装甲集群出击。   美国要想跟那时候的中国对抗,没有上百万家导弹工厂就根本做不到势均力敌。这还没计算美国佬的材料制造能力。也就是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硫酸等等的生产能力。没有跟中国相等的基础材料制造能力,就算拼凑出百万家导弹工厂,没材料也是枉然。以往亿级人口工业大国可以称霸世界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将是十亿级人口工业大国才可能王天下的时代。   这就是中国时代。   把跑道十几米见方的混凝土块炸得翻起来,连着钢筋一团乱麻。下面的地基成了大坑。要想重新修起来,没有俩月搞不定。王洪光刚说过。火箭炮有专门炸混凝土结构的弹头。那中导比火箭炮威力更大,美军飞机跑道混凝土只会被炸得更彻底。   雷达站,防空兵器阵地,都在中导炮火准备范围内。   然后PLA空军就到了。日本自慰队“完好无损”的F-15J和F-35一勺烩了。   以今天二炮的导弹旅的数量,只不过是未来中导集群的一个零头。真到了跟美国对决的时刻,中国动员1000万军队毫无问题。而且以中国的工业能力,这1000万军队还是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大军团。不是当年防御苏联的600万步兵。   如果使用轰炸机大队加巡航弹模式,能够对点清除,但是不能造成城管式的大规模破拆彻底毁灭敌方基础设施的效果。对傻大木,对卡大佐,外科手术清除管用。但是大国作战,非要城管式的大规模破拆这种远距离面杀伤兵器不可。这就需要中导集群。对方轰炸机群还没起飞,先把机场给彻底毁掉。或者起飞了但是毁掉机场轰炸机回不去,也就是一波打击。把油库弹库远距导航台近距导航台飞行指挥所引导雷达一起毁掉。轰炸机就算飞回去换一个机场落地了。也丧失了作战能力。   当年中导都装核弹头,但是射程太近。美苏之间都不能利用中导威慑对方本土。而核弹维护成本太高,裁减核军备中导首当其冲。最具威慑力的远程导弹一个没少。   还有就是中国的海军,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战争模式发生变化了。   当然,海军装备我们跟美国不仅有差距,而且差距很大。可是各位看看习大提出的一带一路,明显是沿着南海,马六甲,印度洋,阿拉伯海展开兵力。那么,各位把南海种岛引申一下,就会得知我们到时候极有可能使用石油钻井平台战术。就是沿着南海,马六甲,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海,一线展开几千个石油钻井平台。对接成两百个浅海飞机场。   中国海军未来一定不是在西太平洋跟美国海军决战。而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部署,在石油钻井平台的掩护下,歼灭美国海军。这又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我们并不需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跟美军对决。只需沿着当年郑和走过的海路,在南海,马六甲,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海,部署两千个石油钻井平台。当然是专门定做的。不用来钻石油,而是在大陆架浅海地段,每二十个平台对接成一个飞机起降平台。上层做为跑道,下层是油库弹库维修厂房。一个平台三万吨,二十个就是六十万吨,比美军最大的航母大六倍。一个平台四条腿,二十个平台八十条腿。扎根在大陆架浅海,试问有什么兵器能击沉它吗?每一个起降平台驻扎两百架歼十一没问题吧。根本无需机翼折叠。扎扎实实的陆基战机。美军的海基飞机先就被矮化了一头。再说预警机,当然我们的空警2000已经比美军的预警机先进一代了。航母上起飞的小不点E-3A恐怕它的显示屏上面除了雪花什么都没有。   航母我没有大个的。但是我这不沉的航母可是天下无敌了耶。然后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部署过去。海军编队在这平台之间穿行。一路上那些唧唧歪歪的国家到时候肯定都闭嘴了。两百架歼十一摆在家门口,不闭嘴也不行啊。   这并没有侵犯沿路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我们完全是在公海上建造的基础设施嘛。虽说那里是所谓的专属经济区海域,但是专属经济区海域仅有无害通过的说法。至于无害驻扎,在国际法上完全是个空白。如果需要增加相应条款的话,最终解释权肯定属于中国。真理在大炮射程内嘛。   这似乎也没有使用任何所谓的新技术。就是动用了中国超强的机械制造能力和金属冶炼能力。与其让唐山的河北的钢厂下马,不如让他们腾出手来干这个。如此一来,熔盛重工,三一重工的过剩产能也有了去处。不会跟振华重工争饭吃了。大家皆大欢喜啊。   和平时期,我们开辟了新的旅游项目。广告语就是,到印度洋去!到南海去!到阿拉伯海去!去看热带风暴!去洗真正的海水澡!去跟鲨鱼共舞吧,屌丝们!   如今从大连老虎滩公园黑石礁公园直到三亚海滩,全都跟下饺子一样,看不见海,全是人啊!如此一来,起降平台至少分流了多一半游客。键击至此我自己都跃跃欲试了哦。   如果中国真的如此方式统治了印度洋,中东局势必将大翻盘。原来伊朗执意要打通的IPI石油管道也就是从伊朗经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输油管将毫无阻拦地贯通。美国佬的影响力至少从波斯湾到南海输给中国了。   虽然那时候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仍然世界第一,但是作战方式变了,航母虽然还是治安战不可或缺的兵器,但是已经不能像二战那样起决定作用。   人们的思维总是要落后一步的。二战前期,航母虽然成为海战主力,但是日本航母舰长的军衔仅仅是大佐。而战列舰的舰长军衔至少是少将。美国也一样。有前途的海军军官的第一选择还是成为战列舰舰长。   如今,就跟二战前期一样。   这就是新技术革命的力量 。   附:   中国海洋超级航母平台曝光,长900米,航速10节,移动的超级航母,堪比陆地!(10节:18公里/小时)   最大单体120米×900米,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无限拼接!想象一下,10个这样的单体拼接在一起是什么概念?并且可移动!这就是一个移动的巨岛啊!哇!哇!哇!向南海、向全球,走向海洋,中华复兴的日子指日可待!

  海上建造“可移动陆地”由科学构想变成工程现实——由冀东发展集团开发的国际级重大项目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项目进展顺利。   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技术,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海上浮体结构型式,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属于新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使中国率先掌握“超大型海上平台”工程化的核心技术,把握战略先机。冀东发展燕东建设公司总经理王术永介绍说,桁架的标准面积分90米×300米、120米×600米和120米×900米三种规格,但它根据需求拼接组装无限放大,相当于多个船体并联形成浮岛式的平台,并且配置动力可以以18公里/小时的时速进行移动,在这块“陆地”上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码头仓储、能源发电、海水利用以及作为海洋保障基地。王术永说,“如果作为旅游开发,在陆地上建度假村,夏天的时候度假村停在渤海湾,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停到三亚湾”,有秦皇岛、海南三亚等多家旅游城市对此项目表示出合作意向。目前,已经接到了作为“深海综合保障基地”使用的订单,2015年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同时进行市场推广。   面对日趋复杂的南海局势,海南远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秉承“国家主权受到严峻挑战,战略需求时不我待!军民融合既是国家的战略,更是企业的机遇”这一宗旨,企望与各界有识之士、有志企业共同打造中国“绿色国土”的美好明天!
  海南远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年在海南省工商局注册成立的一家大型的股份(非上市)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在海洋工程创新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大目标下,利用“桁架式超大型浮动平台”的专利技术,投资建设:   一、 远海超大型海上酒店;   二、 远海商业中心(免税商场;)   三、 海上嘉年华(大型康体娱乐中心、垂钓码头、潜水码头等);   四、 游艇母港,其它舰船的补给基地,远海作业人员的休整、中转基站,海政服务,海洋或海岛开发的后勤补给;   五、 远海航空港(机场跑道、直升机停机坪、空管);   六、 远海搜救中心,海上医院;   七、 科研实验、开发及其它用途的综合保障基地;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