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国际化将推A股上万点,大约在2017年 个人股龄已有十八九年了,记得炒作的第一只股票是粤金曼,经历过惊心动魄的5·19之后的所有牛熊市,对中国股市感受至深。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2005年的牛市和2008年的熊市,不仅仅是因为近,还有别的一些因素。在从2010年开始,开始研究和思考下一轮牛市的起点。2011年,在拙作《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中开始阐释下一轮牛市的条件,在拙作前后的博客中预估新一轮牛市大约在2015年前后发生,最早不会早于2014年,最晚不会晚于2016年。2013年6月,占豪又在上海证券报发表文章,认为牛市已经接近,当时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迎来一片骂声。 最终,本轮牛市从2014年7月开始,占豪在行情刚刚启动头三四个交易日的股评中做过判断,即反弹至少到2300点上方,市场如果到2500点左右可确认为牛市。而当沪指到了2500点时,在博文分析中确认牛市成立。而在前面的占豪微信文章中,不断分析和阐释本轮牛市的逻辑,阐释为何中国牛市6124点前是本轮牛市上半场,6124点之后才是牛市下半场的逻辑,并提出本轮牛市最终要过万点。在写这些的时候,恐怕很多人还都觉得是异想天开,而现在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可这一波牛市的未来预期有多大。 如今,沪指已经无限接近5000点,已经到了10000点一半的位置。就在这个时候,有三则消息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一、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5月25日在“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未来5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期和成长为世界一流市场的难得机遇期。 他说,资本市场开放立足点应该是服务于经济社会总目标,并制定清晰战略和路径图,“我们目前正在制定这么一个战略和路径图”。祁斌说,以沪港通开通为标志,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开放的新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从简单引进来变成走出去,从简单对外开放变成双向开放。他表示,就目前而言,资本市场的开放还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资本进入有很多限制和管制,便利性不足;二是金融服务业开放有很大提高空间,比如有很多合资公司经营不善、本土投行国际化水平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等;三是国际认可度不够,例如A股仍未纳入全球指数,与我国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 祁斌表示,当前各国资本市场都在加快开放,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他谈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自上而下的,按照总体部署,非常主动。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放不同,我国不仅对发达市场开放,还对新兴市场开放,在“一带一路”规划下,很多产能输出和资本输出都可以走向新兴经济体。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不仅能引进来,还能走出去,这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祁斌指出,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期和成长为世界一流市场的难得机遇期。“我们目前正在制定这么一个战略和路径图”。祁斌表示,“我们完全有机会实现规划中的愿景,相信在不断开放、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也能得到极大繁荣。” 祁斌主任的这个讲话内容非常丰富。一则,未来5年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期,资本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双向开放为社会发展转型服务。而在这个阶段,各国资本都在寻求新的投资热点,这正是我们成为世界一流资本市场难得的机遇期。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不是和其它国家那样只是将资本引进来,而是要依托于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既将资本引进来,还要将资本及工业输出去。 如果战友们记得占豪这几年来的时评、财经评论,应该对祁斌主任的这个讲话有很深的体会,因为这几年一直在分析和讨论中国国家战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等,个人的相关文章在过去两三年也有几篇是发表在一些内部参考上的,其逻辑也是这样。中国股市未来的定位,就是一个吸纳国际资本为我所用的大平台,就是一个国际投资的大市场。有了这样的开放,我国将会发展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强大的对外工业和资本输出能力,我国资本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和活力,同时我国经济也将完成转型和升级。这一切,都是密切相关的,是一脉相承的。 注意祁斌演讲中的三点不足: 一是资本进入有很多限制和管制,便利性不足;二是金融服务业开放有很大提高空间,比如有很多合资公司经营不善、本土投行国际化水平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等;三是国际认可度不够,例如A股仍未纳入全球指数,与我国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 第一个不足,意味着我国将加快开放的速度,诸如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都是过渡,未来一旦形成更大的趋势,整个市场开放的内外条件成熟,人民币必然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资本必然要自由进出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中国要做的就是将中国的大国战略坐实,让全世界都融入到这个大战略当中,形成不可逆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国际化,中国进行金融投资市场完全开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这个时间恐怕已经不远了。 第二个不足,是我国的金融投资相关服务行业的开放和提高空间还有很大,如此意味着我国未来的金融、投资服务行业必然会迎来国际资本进入,大家合资发展我国的金融投资市场,如此整个中国市场将会更加完备。这些金融服务业,必然会带来境外的大量资本对A股的投资。 第三个不足,是A股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够,随着A股的市值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活跃,A股的指数纳入到全球的指数体系,我国资本市场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这也就能吸引更多资本。 事实上,我国的股市发展是依托于中国的大国战略的,是依托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是依托于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的。随着我国大国战略的不断落实,想想为其服务的A股会带来多大想象空间。 A股之所以现在需要快些涨上去,估值不能太低,除了技术上长时间压抑带来的情绪性井喷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将我国的资产便宜卖给外国人,否则获利巨大的境外资本将会在高位出逃。A股快速涨到一个合理的估值位置,不但能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也能更多地将财富留在中国经济体内。 更直白点说,就是让境外资本给我国的投资者抬轿,而不是让我们的资金给境外资本抬轿。这些利益,都是大利,是国家、民族的战略利益。我们往下看,抬轿的恐怕要来了! 二、路透法兰克福5月26日报道,两名知悉计划的消息人士指出,德国证交所准备宣布一项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合资事业,主要目的是让欧洲投资人更容易接触中国股票及上市交易基金(ETF)。此事可能最快周三公布。消息人士称,这项合资事业将设立于法兰克福,将确保有多项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可供交易。消息人士称,这是德意志交易所与中国两家交易所合作计划的重要部分,但目前也在研究更多合作领域,德意志交易所希望在中国市场奠定更稳固势力。“德意志交易所的一项核心目标是扩大与中国的合作,”消息人士之一称。德意志交易所副首席执行官Andreas Preuss在2月时表示,这个项目的进展符合计划。德意志交易所周二拒绝置评。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并未回覆。 这则消息虽然是传言,但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西方的交易所和中国的交易所正在抓紧进行合作,以提高西方投资者对A股的投资能力。为什么投资A股?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国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亚投行成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的对外的工业和资本快速输出能力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预期,大大提升了西方资本投资的意愿。 中国为什么要在市场差不多5000点了才操作这一进程?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条件不成熟,我们要完善制度,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需要,现在时机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让境外资本在过低的位置买入我们的资产,这一点在上文已述。 随着大盘未来突破前高6124点,随着我国注册制的推出,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将会大大加强。一方面是工业、资本输出,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等等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能力,背后又是整个国内和国际资本的流入畅通,中国股市岂能不走牛?中国经济自然会转好。这就是大势所趋。 三、在大家还在期待6月份A股能否顺利纳入MSCI指数时,5月26日傍晚,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并列的另外一大指数公司英国富时集团(FTSE)宣布,中国A股将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富时表示,启动中国A股进入全球指数的过渡阶段;新的指数是过渡性指数。A股在新指数中的初始权重将为5%,未来可能上升到32%。 为什么纳入这些指数那么重要?因为,无论是FTSE还是MSCI这些指数,旗下主要指数成分股的变动增减,都将影响数以亿计的资金调整,都会引发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性变化。这一次,英国人又跑在了美国人之前。以现在的情况看,6月份A股纳入到MSCI指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根据MSCI本月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将于纽约时间6月9日17点(北京时间6月10日5点)在其网站上公布是否将A股纳入上述指数的决定。 高盛预计,如果A股加入MSCI指数,加上已经纳入其中的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按照当前价格,到2017年年中,中国权重将分别占到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非日亚太指数的31%和29%。高盛做出的判断是,这将给中概股带来300亿美元资金流入,给A股带来170亿美元资金流入。“如果100%纳入指数,中国将占到MSCI基准指数超过40%的权重,累计资金流入可能高达1500亿美元,不过这个过程将是缓慢但持久的,”高盛分析师如是称。 可以预见,随着A股的火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随着中国大国战略的展开,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确立,中国股市将会成为未来国际资本亲睐的热点。因为,遍寻整个世界,找不到比中国这个地方更好的投资沃土了。未来,包括西方资本在内的国际资本,会因为上述因素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利于投资而趋之若鹜。IMF为何说人民币币值不再低估,反倒希望人民币贬值?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想买中国资产了,对这一点,占豪在昨天微信中有评论。 而且,由于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交流的纽带、平台的地位确立,西方的资本会投入中国寻找机会,而那些发展后产生冗余资本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也会投入中国。所以,涌入中国的资本规模,会远比上述机构预期的大得多。 以现在的情况看,A股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创历史新高,破掉6124点的历史高点。而A股见万点很可能就在2017年。中国牛市的上半场是快牛,牛市的下半场就管理层而言希望是慢牛。由于到时候IPO注册制已经实现,慢牛的可能性将会更高。 当然,在快牛转向慢牛的过程中,市场一定会有至少一次的剧烈波动,这个波动的幅度预计会达到总点位的20%到25%,个人感觉会是在这一波行情结束后,或在7000点附近。但更大概率是在这一波行情结束后。 另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板块是轮动的,能否踏准板块轮动才是能否盈利关键,到了现阶段,已经不是随便买只股票就能大赚特赚的时候了。甚至,局部的风险在未来一旦释放,短期内出现严重亏损也一点都不奇怪。因此,投资要防风险,特别是越来越接近历史高点时,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不可把自己的保命钱投入股市的原因。投资,安全第一!要理性!要沉着!要稳准狠! ============================================= 微观点丨中国成超级财富创造中心,我们迎来投资时代 据5月26日在北京发布的《瑞银/普华永道2015年亿万富豪报告》称,全球白手起家亿万富豪所创造财富中,亚洲贡献36%,首次超欧洲(17%)。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欧洲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中心已落后亚洲,因欧洲未能跟上数字和金融行业“创业爆炸”的步伐。2015年1季度,几乎每周就有一名新亿万富豪在中国诞生。瑞银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超级财富的创造中心。 当很多人还在认为中国不行的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财富创造中心。为什么会这样?在占豪看来,根本原因有三: 一、坚实的工业积累、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中国成了创造财富中心。 创造财富,市场很重要,没有足够庞大的市场作为依托,财富积累会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是制造富豪最多的地方。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的巨大市场。 如果只有市场,显然是无法创造足够多财富的,还必须有工业和技术,否则就不可能大面积诞生富豪。因为,只有完整、完善的工业链,才能把握更多的市场机会,才能进行财富积累。所以,创造富豪必须有工业积累,否则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富豪。 那些现在成为富豪的中国人,如果有良心、不忘本,都应该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如果不是毛伟人当年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就不可能有今天完整的工业体系。如果那个时候中国真的遵循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原则发展中国,现在中国就不可能诞生那么多富豪! 二、金融体系的完善和资产证券化。 发展经济,没有强大的、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经济就不可能发展那么快,而且随时可能被发达国家进行金融洗劫。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随着1990年代我国进入资产证券化时代,财富创造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如今,之所以能够快速创造财富,就是因为能将“未来”的财富通过虚拟经济的“价值发现”功能将现有的资产用未来的价值进行衡量。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企业没有上市时,每股净资产1块钱,但如果上市之后,其市净率就可能达到几倍到几块钱,如果这家企业是高增长企业,那么其市盈率可能达到几十倍,股价可能达到一二十倍净资产甚至更高。如此,自然就能生产更多的富豪。 可能有人会说,生产那么多富豪有什么用?他资产升值了,别人资产并未升值。其实并非如此,虚拟市场的市值高意味着企业的市场融资能力就强,那么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能加速创新,加速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每个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试想,同样是一家净资产1个亿的企业,一个上市后市值10亿,另一个没有上市依然净资产1亿,两者相较,上市的那家企业就能轻松融资几个亿,而没有上市的企业则只能融资几千万,两者的调动资源能力相差10倍甚至更多。如果我们把这两家企业换成两个国家,则意味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比不发达的国家可以将自己国家的能力放大N倍。放大N倍,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就意味着发展速度比对手快N倍,那没上市的企业自然就会被淘汰,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自然就会落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发展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 发展资本市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明白其中的逻辑,不要因为资本市场存在黑幕就真的觉得应该弃之不用。在经济上,坚决不能犯左倾错误,因为那样会误了发展机遇;在政治上,坚决不能犯右倾错误,因为那样会脱离人民群众。中国自古推崇中庸之道,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为何中国只用了60多年就取得如此巨大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 可以预见,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创造财富的速度会更快,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亿万富豪,中国的普通人也会有更多的投资资产,中国的高储蓄不可能继续如此持续下去。在新时代,一定要赶上发展的大潮,而不是抱残守缺,否则自己手中的财富必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快速缩水。未来30年,中国将是投资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