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刀口评论:中国在造中华黑鸟吧?!


日期:2015-08-26 15:18:21|2015-08-26 15:18:21

  【相关新闻】:中国多型航空发动机设计通过评审 新型号无先例   2015年08月25日 13:25 来源:中国航空报 ——航发开花, ...   无论盛夏还是寒冬的夜晚,庆安公司里总有那么几个地方灯火通明——发动机组的12位成员早已不在意上下班的钟声,连当天是周几也不知晓,他们只知道:“一台发动机,是一架飞机赖以生存的心脏。”   发动机每一次结构上的改进、性能上的提升,无不饱含着他们如火的热情和辛勤耕耘的汗水。在2015年的上半年内,他们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先后完成了三型发动机多型产品的方案设计工作,并分别于5月、7月顺利通过主机所的方案评审。   作为我国为某飞机配套的首次新研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项目,没有可借鉴的先例,但却难不住他们这些敢打硬仗、勇于挑战的团队成员。国内没有合适的耐高温特种材料,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经销商;没有合适的工具,他们就自己造;没有值得借鉴的先例,他们就争做第一。甚至连70多岁的老专家都亲自上阵指导方案论证工作,确保方案设计的顺利进行。一道道难题被逐个化解,一个个阻碍被悉数夷平,数月的辛苦劳作化作了丰硕的果实,而疲惫的他们还来不及欢庆和休息,又奔赴下一场紧张的科研攻关工作。   随着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工作的进行,在发动机与飞机对接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干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机所对公司的多型作动器提出改型设计要求。装机工作刻不容缓、空间结构紧凑有限,改型设计的攻关战已经打响,改进升级的任务迫在眉睫。对于久经沙场的队员们来说,这早已司空见惯。   专题讨论、方案确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次次的分析论证、一遍遍的锱铢必较,为了一分一毫的重量精简,组员们找遍了所有可行的材料;为了一厘一道的尺寸修改,他们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千次的试验换来了几分的减轻,数月的辛苦迎来几厘的进步。通过优化设计,该产品在尺寸结构、重量等方面均有大幅改进。   发动机组不仅完成了既定产品设计,还争取到了原主机所自己开发设计的产品。早期的发动机控制多数采用机械液压式,配套的作动器大多是由主机所自行设计。随着发动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型发动机已经由机械液压控制逐步升级为电传控制。随着与主机所在电传控制方面合作的持续进行,发动机组在突破自己的同时也深得主机所的信任,最终争取到了对某重点型号中涵道比发动机作动器的改型设计工作。该项目中,在有限的空间下,主机所不仅将性能指标提高了25%以上,而且对高温提出了国内外罕见的要求。相关人员通过各种分析、计算及调研,顺利通过了主机所严苛的要求。这份成果,不仅作为公司众多建树当中的光辉一页,更是对小组成员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展示了团队成员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在发动机团队里,系统总师、主管高师以身作则,在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他们带领主管设计及团队成员,反复推敲主机需求,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积极主动协助主机所进行成品技术协议的编制,对主机所发来的文件进行反复研讨,为产品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每一项方案设计、各项计算分析报告进行非常严谨的指导及把关,积极组织各项技术研讨,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团队成员大都是发动机专业组的骨干成员,在各项新品研制任务以及型号产品攻关、技术服务上任务高度交叉,每天超负荷工作几乎是家常便饭。他们任劳任怨,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没有人出现畏难情绪。他们以大局为重,就连实习期的新组员也毫不例外,同样承担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及型号产品技术问题的处理。只要有需要,他们就积极配合,加班加点,一切为了团队利益,为了航空事业。   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数十份方案评审资料和十几套图纸的下发悉数完成。这些成果并不是终点,而是科研道路上的另一个起点,后面还有更多的任务等着他们。庆安公司发动机组的12位组员们,他们团结一心亲如一家,他们无怨无悔踏实前进,他们永不熄灭的灯光装点了公司的夜空,他们辛劳的汗水浇筑了一件件成果,他们在不断超越自己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杨博文贾春妮)   文中提到中国研制“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只用于高速飞行器   

资料图: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披露正在研制高速发动机,算是变循环发动机的一种。图为J58地面测试
  【刀口评论】:很令人兴奋啊!   八股文就是这样“讨嫌”,就说这篇稿件,完全是给领导汇报的样式,除了他们的领导和行内人,面向大众人们只知道一群人在搞一项什么活动,如果不是资深军迷。恐怕连他们是干什么的都搞不清楚,而资深军迷也只能瞎猜,结果这篇文章的社会反应也仅仅是过眼云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就是独乐乐。   虽然他们可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对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只能白白浪费了一次提振民族精神的机会。   简单分析一下,供关心发动机的资深军迷参考。   首先,这是一款为某飞机“配套”的发动机项目,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飞机的发动机,也可以理解为为飞机配套的装备,比如为飞机配套的导弹。   第二,这款发动机是新型号,以前没有先例,我理解,确实以前没有这种类型的发动机。   第三,这款发动机是首次新研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项目,就是说是国内首次新研。   第四,这篇文章在几个段落里说的是几种不同的发动机,而不单单是上面说的第一种。   有了以上概念,我们再分析具体内容。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冲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几倍音速后才能启动和工作,冲压发动机是不能从亚音速开始逐步达到超音速几倍的,必须有其他发动机首先达到超音速2-3倍后,冲压发动机才会工作。这个其他发动机一般就两种,一是火箭发动机,二是涡喷发动机。   知道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肯定这架飞机是超音速至少3倍以上的高速飞机!这才是本文最令人惊喜的地方,因为目前世界能以3倍音速飞行的只有一种,就是SR71“黑鸟”。米格25只能达到2.5倍音速。   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SR71的J-58发动机也是一种混合喷气发动机:他是在一具冲压式发动机内部再加上一具涡轮喷气发动机。进入引擎的空气先是被激波锥压缩(同时气流温度也会上升),接下来气流被分成两道: 一部分进入压缩风扇(核心气流),其余的经由旁通管直接进入加力燃烧室(旁通气流)。通过压缩风扇的气流会进一步的压缩(同时温度也进一步的上升),燃料与压缩气流在燃烧室混合燃烧,这时候气体温度达到整个阶段的最高温,仅仅略低于涡轮叶片开始软化的温度。在通过涡轮段之后(温度稍微下降),核心与旁通气流在此会合一同进入加力燃烧室。但是当黑鸟于高速飞行时,通过激波锥压缩的核心气流温度会高出许多,而这时候气流尚未经过压缩和燃烧段,过高的温度使得喷入燃烧室的燃料量必须减小,以免接在后面的涡轮叶片会因为高温而溶化。   看完这个介绍,你不会以为中国也在造中华黑鸟吧?!   道理摆在那里,反正不管怎么说,这款国产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必须是用在3倍音速以上的飞机用的,因为冲压发动机在2倍音速下不能工作,科学原理就是这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祖国的这款发动机还不同于黑鸟的“套娃”式涡喷藏在冲压发动机内的模式,而是串联式,就是一前一后式,设计上要比SR71的J58更先进,因为J58毕竟是30年前的设计和产品。   我们即便不是要造中华黑鸟,我们也可以造早就名闻遐迩的“暗剑”呀?您说呢?
  最后,12个人的团队要搞一台发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个团队主要是研究发动机结构方案设计的,这反过来证明他们研究对象的型号是存在的,这我们从文中获得的最真实的也是最令人惊喜的信息。   另外,他们也可能是成功地设计了一款超燃冲压发动机高超音速飞行器,截止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试验成功超燃冲压发动机,但是文中提到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恰恰是超燃冲压发动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基本特征,所谓高超音速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是有指标限定的,就是必须首先由超强的涡喷发动机将速度加速到5倍音速以上,才能点燃超燃冲压发动机,如果是这样,我们绝对是世界第一的领先水平。   联想到我们投入使用的全世界仅有的JF12和JF14爆轰风洞,中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上取得的任何成功,都不奇怪!   让我们祝贺这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功臣们吧!他们的成就为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