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刀口评论:歼二十正在稳步的接近最后定型


日期:2015-09-29 15:12:08|2015-09-29 15:12:08 来源:军事

  大伙讨论的好热烈,我也来凑点料:今年七月出差到YL,刚巧就在机场边,于是乎问朋友,今天的天气呵。.....,小鸟会不会飞?朋友一听就来精神,带我们去找一处僻静的农家乐吃午饭,到场地一看,好家伙,坐在二楼,试飞场地一览无遗,飞豹、飞鲨、J-11B、J10、K-8接连起降试飞,场面非常壮观;中国黑鹰也在另一个场地盘旋试飞;正在暗自惋惜没有看见黑丝,远处大楼阴影下传来一阵轰鸣,似乎有门道。这时朋友恰到好处递来一个望远镜,急忙仔细探望,哈。.....真是黑丝,而且是2架!座舱盖已经打开,飞飞爬上去调试。估计很快就会起飞,   把酒品菜,静等观试飞,爽啊!与到现场观看过黑丝试飞的军迷一样,感觉黑丝发动机声震人心脾,轰鸣声比J-11B更响,更加刺耳。不可能是同款发动机。试飞过程与网上视频类似,不再多舌。   结论:中国军工人,正在齐头并进,多型号同时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给广大军迷更多惊喜!   刀口评论:兄弟的保密守则用的好,居然没有捏个影?原创作品,大赞!   文章提到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起讨论一下。   首先,在阎良的歼二十只有2架,但是谁都知道从2001到2016,歼二十除去静力和破坏试验的应该有7-8架了,哪剩下的5架哪里去了?   所以,在阎良试飞的只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阎良的地面和空中技术装备主要是考核飞行品质的,包括发动机的考核和检验,这肯定在阎良,别处也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可以试想,还有几架在鼎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在接受空军(空军有个针对歼二十的技战术试验部队)的检验,还有几架在进行武器类的试验,不可能在阎良这个地方射导弹扔炸弹或者用各种中远近空空导弹打靶,这是动动脑子就能想出来的。   多种科目齐头并进才会尽早的完成歼二十的定型试飞,而2016这样基本算全状态的歼二十的出现,预示着歼二十正在稳步的接近最后定型,通过国家考核。   沧海翔龙兄特别注意到了歼二十的发动机轰鸣声震人心脾比歼十一B更响,那也就说明歼二十的发动机与歼十一B的太行发动机不是一种发动机,更响说明推力更大,没有别的解释。   帕瓦罗蒂的嗓门比别的男高音大,主要是帕大胡子的肺活量更大,这个也可以对歼二十与歼十一B的比较做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歼二十的发动机比歼十一B的太行“肺活量”更大。   从即将定型的角度,歼二十交给国家检验的全状态必然包括最终使用的发动机,按照国家验收的标准,这种四代机按计划必须是推比10以上的发动机,那只有涡扇十五可以胜任。   肺活量大,吸气就大,喷气也大,所以歼二十前面和后面的不可接近警戒线也要大。刚刚看了看,补充几句:歼二十交给国家的时候(空军代表国家使用方)应该是一架四代机,但是如果发动机还是三代发动机,四代机的标准4S就少了2个S,一个S是超巡,一个S是超机动性,都与是不是四代发动机有关。从最近林左鸣林董披露的信息看,我们已经解决了四代发动机的关键材料问题,一代材料一代装备。   有朋友找这幅图,我恰巧有一张,奉献给大家

  =================================================   迎难而上 为战鹰飞翔保驾护航   ——中航工业动力所某发动机研制团队系列报道(之四)   王冬冬 2015-05-19 09:04:13   试飞工作是检验发动机性能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是确保发动机装配飞机能安全飞行的重要工作,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中航工业动力所某型发动机采用大量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研制难度大,试飞风险系数高。研制团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狠抓问题,确保安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各项试飞任务并取得佳绩。   针对新型发动机配装单发飞机特点及研制风险,研制团队创新研制思路,创造性提出“双发”领先“单发”飞行的模式,即该发动机要首先配装双发飞机进行飞行验证,获得发动机稳定飞行包线,并验证发动机及数控系统工作稳定,充分暴露和解决问题后,再配装单发飞机试飞,降低配装单发飞机试飞风险。   确定思路后,研制团队立刻行动,快速完成第一阶段科研试飞工作,飞行中发动机表现良好,达到了验证稳定性的目的。试飞中发生故障,研制团队积极加强组织管理力度,投入大量技术骨干和专家,参与试飞组织及技术保障等工作,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单发飞机试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某型发动机工作稳定,与飞机的匹配良好,为装机试飞创造了条件。随后交付首台试飞用发动机,研制团队创新管理模式,成立试飞保障团队,制定试飞保障管理办法,建立日例会制度等,全力确保安全首飞。团队成员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完成飞机地面开车检查及地面滑跑等工作,使之具备了首飞条件。可就在首飞前日,发动机某附件突然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发动机首飞。面对诸方压力,研制团队直面问题,当即在试飞现场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排故计划,落实排故措施,团队成员在现场连续工作22个小时,排除了故障,确保了首飞的顺利进行。此次成功首飞,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与赞誉,标志着该型发动机研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抓住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将每个问题都扼杀在摇篮之中,确保发动机试飞安全”是研制团队谨记的使命。在对自己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研制团队稳扎稳打,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为保障试飞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2014年,某型发动机试飞保障团队在4000米的高原留下了奋战的身影,30天的时间里,团队的20多个将士克服了高原缺氧导致的头痛欲裂、食欲减退、无法入眠等各种高原反应,成功完成了各项高原试验任务。在飞机滑跑、腾空、飞向天际的刹那,试飞保障团队的欢呼声响彻高原。在其他外场,更有着许多甘于奉献的研制团队成员,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坚守,比如统筹大局、亲力亲为的总师,勤奋进取、敢打敢拼的年轻人,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扔下妻儿、坚守外场的“小爸爸”们……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发动机试验进展顺利、试飞成功。   通过研制团队的不懈努力,通过试飞工作的有力保障,解决了某型发动机大量技术问题,摸索和验证了改进优化措施,达到了降低研制风险、促进研制工作进行的目的,为飞机试飞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鹰翱翔保驾护航。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 ... /story/514523.shtml   刀口评论:一篇体制内介绍单发歼十用太行发动机试验和装机试飞的文章,值得一看。   为稳妥起见,单发用太行首先在双发战斗机(歼十一B)飞出规定的包线,飞行中表现良好。文中特别指出在高原进行了试飞,可见对阿三将来装备苏35和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风针对性很强,值得一看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