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席亚洲:一周军事观察:“凉战”不是“冷战”


日期:2015-11-16 17:47:44|2015-11-16 17:47:44 来源:观察者网

  我不进12海里,这是最好的!但是你们这么要求,我一点秀也不作也不好   本周末,法国巴黎遭严重恐怖袭击,而这次袭击的经过与孟买泰姬玛哈酒店袭击、莫斯科轴承厂剧院袭击、伦敦地铁爆炸案等相比,并没有什么“创新”。袭击剧院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并未给军警实施营救人质行动的机会,这是对“9·11”以来恐怖袭击日益疯狂特点的又一次反映。截止笔者写作本文时,法国尚未实施报复。目前关于与此次袭击的相关细节尚不明了,观察者网稍后将有专门文章讨论此次袭击事件和法国后续的军事反应。   本周军评,我们依然把目光放到中美和中俄之间。直到周末袭击事件发生前,世界主要媒体关注的还是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较量。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向国防部“开炮”,要求后者明确表态,美军是不是“间接承认中国领海主张”。似乎为了应对这一轮“炮轰”美军随即出动B-52战略轰炸机飞到南海,许多报道都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那么,中美在南海可能爆发“冷战”甚至“热战”吗?   本周另一个吸引媒体目光的消息是俄罗斯“战略鱼雷”意外曝光,这种直径1.5米,计划搭载核弹头的鱼雷真相到底如何?装备这种“战略鱼雷”是否真能完成普京在会议上提出的“不惜代价恢复战略核平衡”任务?美国宣布将开始研制机动式洲际导弹,这也是冷战后首次。美俄看似针锋相对,那么它们之间会再现“冷战”吗?   本周军评主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毫无悬念的南海问题   本周,美国参议院军委会主席麦凯恩向国防部“开了炮”,他向国防部长卡特致信,要求国防部公开声明上月进入中国南海新扩建岛礁临近水域的“拉森”号当时是否进行“无害通过”。   这封信让卡特颇为难办,因为“巡航南海”这件事,其妙处就在于“心照不宣”。麦凯恩的这封公开信,翻译过来就是:“中国要控制南海,你们民主党支持不支持啊?”一样。面对麦凯恩的问题,卡特不够资格说麦凯恩“图样,图森破”,所以绝对不敢正面回答。只能含糊回答说是“自由巡航”——其实和“无害通过”并不矛盾。稍后,为了向国内展示“强硬立场”,卡特又派遣一架B-52,从关岛起飞,飞到南海进行“巡航”,只不过这次没有接近中国新扩建岛礁12海里以内。   美国政府此前对南海问题一直表示:“不持立场”,这实际上就是有一种非常模糊的姿态。这次他们在南海制造的麻烦,一方面在外交领域继续向中国传递“模糊”信息,尽量避免发生实际冲突;另一方面又让自己国内舆论和其盟友以为美国政府有“明确立场”,这样就可从中捞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其实这种“太极拳”套路,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很常见,在世界各国的官僚机构内一样很常见。坐老了办公室的卡特自然是谙熟此道。   美国为何要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如此“模糊”的态度?   所谓“模糊”,就是“放着明白装糊涂”。那么美国“明白”的事实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就假设美国要在南海采取武力行动“解决争端”这样的情况简单“推演”一下,什么情况下美国可以“获利”吧。   美国对南海如果要采取武力行动,我们且将其分为“小打”、“中打”、“大打”三个烈度做大概的说明。   所谓“小打”,是指摩擦战,类似当年中美历史上几次因领海问题发生的冲突那样,以少量战斗机频繁入侵我国领空或岛礁临近海空域,对我实施挑衅。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无疑会发生严重对峙,乃至小规模空战。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我南海新扩建岛礁上机场尚未建成,我军飞机需要从海南起飞,在西沙加油后飞到南海上空进行巡逻,路程漫漫。而美军如果让一艘航母开至南海海面,则可收以逸待劳之功。在小规模空中对抗的情况下,我军巡逻飞机在南海上空很难占到便宜。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所设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项目制作的南海海巡范围图,显示出南海各方从所占岛屿上起飞运-8、P3C等巡逻机的航程,从这张图不难推断出“小打”情况下谁更有利   在“小打”条件下,美军胜算较大。只不过,这样的“小打”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论中国在这样的国土防空作战中输赢如何,只要中国继续决心建设南沙岛礁,这里迟早会出现两三个有较长跑道的机场,并构成一定的防御体系。届时,局势紧张情况下我军飞机可以进驻南沙前沿机场短时间部署,甚至可以把预警机也部署过来。到那时,“小打”中双方胜负至少五五开。   “中打”方案则是,美国派关岛或迭戈加西亚的B-52从菲律宾以东洋面或马来西亚以西阵位发射导弹攻击我南海新建岛礁,同时其航母也可以到上述两个海区放飞飞机前来南海攻击我岛礁。由于我军还无法到上述空域组织空中巡逻,将无法拦截B-52飞机,只能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即使击落了大部分导弹,在饱和攻击下,只要命中一些导弹就可能瘫痪岛礁作战能力,从而夺取南沙上空的制空权。   我军舰队要到这两个海域作战,需要突破第一岛链,困难程度成倍增加。因此东风-21D导弹依托卫星支持攻击美国航母将成为主要作战手段。但由于没有舰队和空中侦察,光依靠天基侦察的信息更新率低,导弹攻击成功率也会相应降低。更不用说美国那时可能将机动式的THAAD反导系统部署到菲律宾或其他国家,为航母提供额外的掩护。   但这样的情况下,也依然动摇不了中国对南海的控制。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如果不希望局势升级,就不能攻击中国海南、西沙乃至本土的目标。此时中国只需要用弹道导弹、潜艇等手段持续攻击美国航母,只要有一艘航母被重创(数百发东风-21D导弹,即使只有天基目标指示,实施攻击,美国航母要毫发无损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将意味着美国“中打”方案满盘皆输。届时,虽然可能从双方战损比看,中国将处于下风,但从结果看,美国将只能丢人地撤退,然后看着中国把岛礁重新建起来,除非他们把冲突拖入下一阶段“大打”。   “大打”方案仍是有限战争,即美国动员其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军力,主动攻击中国……然而那样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铺天盖地的东风导弹向美国太平洋上一个又一个孤立的基地飞去的时候,所有在“中打”条件下中国南沙岛礁基地的不利因素在它们身上全部同样成立。而一旦包括关岛在内的基地都被瘫痪,美国就将失去在西太平洋有效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可以说这反而是从军事角度讲对中国最有利的。   当然,上面的“上中下三策”其实不是孤立的,完全可能是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发展上去。而在“大打”上面,还有“吹灯拔蜡,万事皆休”这个选项。当然这恐怕就有些过度展开了,为了南海问题打到“大打”这个层次已经是非常非常不理智的了。   所谓“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在上面的这三种条件下,对美国最有利的也不过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取得微不足道的收益。因此只要美国政府理性尚存,就不会选择使用武力,而且最终退出南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现在的“全球帝国”是英国,他们肯定会以退出南海为筹码,和中国讨价还价一番以后抽身,同时在离开前制造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隐患。   但美国毕竟不是英国,他们不屑于运用“间接战略”,而且即使到了现在也拒绝承认美国“不再伟大”。所以,他们依然还要信守对盟友的“承诺”,至少是在宣传上一定要做出样子。再加上美国两党斗争的因素,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南海问题上除了美国媒体不断制造“冷战气氛”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既然看透了美国人的底牌,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只要我们不为浮云遮望眼,把握住增强南海实际管控能力这个核心问题,那么南海的未来面貌,毫无悬念。   美俄的“脑洞冷战”   本周,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不惜一切代价,恢复与美国的核均势”。   摄像机镜头扫过一位俄军大将手里的报告书,高清画面里可以看清上面的许多内容。上面赫然描述了一种可怕的武器——从核潜艇中发射的巨大鱼雷,带着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一头扎进纽约港,水中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随风飘撒,把整个美国东海岸变成个沉寂的废土……   如果这个报告不是出现在一位大将手中,而场合又是普京亲自主持的会议,恐怕肯定会被当做笑话讲。   类似的设想其实历史上早就有过,1953年,苏联研制第一型核潜艇“红十月”级时,正处于“核武器炸平一切”的狂热之中,因此计划研制一种直径1.5米,射程50公里,战斗部当量高达1500万吨的核鱼雷,这就是T-15型鱼雷方案。当时设想在“红十月”级的前部只安装一个鱼雷发射管,凭着核潜艇的高速性能和无限续航力,攻击敌方沿海目标。由于当时没有突破美国反潜网直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把握,因此T-15鱼雷当时设想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巴拿马运河。   60年代,研制当量高达1亿吨的“赫鲁晓夫炸弹”的时候,苏联科学家们再“脑洞大开”,又想到了鱼雷。这次他们打算在美国近海引爆装载“赫鲁晓夫炸弹”的巨型鱼雷,甚至在大西洋上也可以,一亿吨当量的水中核爆炸会形成横扫美国东海岸的海啸,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放射性。   幸好这种可怕的设想直到冷战结束也没有变成现实。但今天的俄罗斯居然要复活这个计划!而且还能上总统主持的会议讨论!……这简直是难以置信不是吗。   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稍后承认这是一次泄密事件,这更是让这件事听起来像是真的。   在这儿,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会不会是普京的战略欺骗,且分析这一页报告的内容。   报告本身的内容我们此前已有报道,让我们看看能从中解读出什么。   这枚鱼雷的直径是1.5米,长度不明,参考当年T-15的设计方案,其长度应该在23米左右。   有媒体说这个鱼雷是“核动力”,理由有二,一是鱼雷标注作战距离为10000公里,二是图上有一个标注看起来像是俄文“反应堆”。笔者请教了观察者网美女俄文翻译,她认为虽然那个词的首字母似乎是俄文“р”,对应的拉丁文是R,倒是和“反应堆”Reactor一词开头一样,但“核反应堆”或者“核动力系统”的词组光是从长度上就和这个位置的这个词组明显不一样,显然不对。而另一方面,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要在一个1.5米直径的弹体内装上一套大功率的核动力装置,还是天方夜谭。除非是采用当年卫星上的衰变电池,然而那样产生的动力非常小,根本不可能实现图上标注的56节航速。至于一万公里,应该注意到这页报告是作为一系列报告页中的一页,应该每一页都是一种新概念战略打击手段的简介。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一页的前一页也许是:“白杨导弹,射程8000公里”这类描述,也就是说这个“射程”,不是指鱼雷本身的射程,而是整个作战系统的打击范围——即俄罗斯主要核潜艇基地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那么这枚鱼雷的射程该是多少呢?   从鱼雷的长径比和剖视图来看, 这应该是一枚热动力鱼雷。苏联1956年研制的53-56型533毫米热动力直航鱼雷射程是在50节航速时达到8公里;而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UGST型鱼雷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射程提高到50节航速时40公里,为50年代水平的5倍。   那么我们已知1953年苏联T-15鱼雷方案直径为1.5米,射程为40节航速时40公里。那么今天的新型鱼雷射程就应该是40节航速时200公里左右。   按照报告书的说法, 新型鱼雷的最高航速56节(105公里/小时),那么其射程也起码在150公里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书中称呼这件武器为“多用途水下系统”,也就是说,投送战略核武器只是这种武器的任务之一。   那么它还有什么用途呢?   事实上,俄罗斯前几年就有相关论文提出,现有的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系统一般采用在艇外挂载的方式携带,这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在发射前无法进行检查,附着在潜艇上的UUV在航行时增加潜艇噪音,增大阻力,限制潜艇机动动作……等等。   由此,当时就提出研制一种艇内发射的UUV。有意思的是,进过研究后,提出的直径就是1.5米。   一般来说,UUV系统采用电动,但又有谁规定UUV不可以使用鱼雷的动力系统,具备高速航行能力呢?   结合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推断,这种新型鱼雷,或者叫UUV系统应该是兼有高速、低速航行能力,可以兼顾通常UUV执行的水下探测、侦察、谍报任务和攻击任务。它可以被形容为采用鱼雷动力系统的UUV,也可以叫做用途非常广泛的鱼雷。   攻击任务领域,这种鱼类还有可能具备“核常兼备”特性——射程200公里的尾流制导超重型鱼雷如果要用来攻击航母,也是很可怕的。当然,潜艇凭借自身的声纳系统恐怕很难发现200公里外的目标,但如果考虑到卫星和其他手段提供的目标指示就不一样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俄罗斯要 在核潜艇上搭载6枚巨型鱼雷,而不是如当年“红十月”级计划中一样只带一枚。   不过,虽然上述说法似乎有道理,但这种巨型鱼雷显然也有它的问题。   最突出的是,这种鱼雷太大,导致潜艇只能执行单一任务。这是一种长二十多米的鱼雷,比现役533毫米鱼雷大得不是一点半点,潜艇如果装载了这种鱼雷,其艇首肯定无法布置传统鱼雷管,这将让核潜艇失去了自卫手段,只能纯粹依靠巨型鱼雷作战。如果只把它作为增强潜艇水下态势感知能力的UUV使用,或许只要一个发射管,携带一枚就足够了——按照俄罗斯相关论文的说法,装备了激光信标的UUV是可以回收的,只不过潜艇需要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来执行回收作业。   美国和苏联在重型鱼雷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鱼雷武器尺寸上限问题上达成了殊途同归,俄罗斯研制了650毫米鱼雷,而美国“海狼”级配备了直径66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但使用的还是533毫米鱼雷,只是为未来鱼雷尺寸进一步加大留了余地)。这说明在当时就已经对鱼雷在实战中实际有效射程有了判断。1.5米直径的鱼雷显然远远超越了这个上限,它的战术意义到底在哪里,恐怕还难讲。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要去攻击纽约,意味着俄罗斯潜艇必须要穿越北约和美国层层设防,一路过关斩将。也许计划改造的核潜艇中,那艘“亚森”级潜艇还有希望做到这一点,但那艘“奥斯卡2”级应该是完全没希望的……   或许,这是俄罗斯在反舰弹道导弹受到中导条约限制的情况下,研制的一种反航母“杀手锏”武器,为了回应普京总统“不惜代价恢复核平衡”的要求,而为它又设计了携带核武器攻击纽约的特殊功能?   这似乎是一种说得通的解释。只不过,这就意味着现在这种“战略核鱼雷”还只是一个概念方案。也许它能按计划在2019年进行测试,但十有八九,普京不会专门研制一种“战略鱼雷核潜艇”的,因为比它有效的办法实在是还有很多。最基本的,是制造更多的核导弹——俄罗斯现在的核导弹存量可是比当年条约规定的数字少了很多。但大家都知道普京囊中羞涩——那凭什么造“战略鱼雷核潜艇”他就有钱了呢?   大洋彼岸,美国这边也传出消息,美国将开始研制新一代洲际导弹,据称这将是一种陆基机动式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不过也有“脑洞大开”的“末日地铁”设计。基本上来说,这个设计也毫无新意,直接就是把当年的公路机动的“侏儒”和铁路机动的MX导弹复活也能过实现同样的效果。   其实问题还是一样的——有钱吗?美国国会都已经计划把“民兵3”延寿用到2075年了——百年轰炸机算什么,美国要有百年导弹!你说他们有钱吗……   所以,本周中美、美俄间这点事儿,总结起来,就告诉我们一件事:今天这个世界,真的是连“冷战”都已经打不起啦,大家就将就点,“凉战”吧。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