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施洋:走下神坛的苏-35


日期:2015-11-23 21:17:05|2015-11-23 21:17:05

  本周,对于中国军迷最重要的消息莫过于中俄“又一次”签订了购买苏-35战机的合同。由于同样的消息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折磨”着关注亚太防务的相关人士,反复“狼来了”之后,中国对于采购苏-35的真实态度和用意,反而成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而在国际上,随着“伊斯兰国”对欧洲的恐怖袭击的进一步发展与俄航客机恐怖袭击的正式定性,法军和俄军又对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武装的各种目标展开了大规模的空袭,俄军更是动用了俄军所有种类的战略轰炸机,执行从巡航导弹打击到地毯式轰炸的各种打击形式。如此强力的战略空袭会如何改变战局?也许正是俄罗斯远程航空兵的价值所在。   走下神坛的苏-35   本周四,中国与俄罗斯签订协议,采购24架苏-35战机,合同总价20亿美元,不包括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专门为中国军队生产定制型号。类似的消息在过去多年里一直被不同的俄媒反复当做大新闻报道,在经历了那么多次“狼来了”以后,想要在第一时间信任这样的消息显然很难。由于中国方面并未通过官方渠道证实这一消息(中国军方通常只会在军购装备正式列装后通过新闻报道里的画面证实这笔合同的存在)。因此这次的合同与此前被媒体反复炒作的几次所谓的“合同”一样,暂时还都只是存在于媒体界的“传闻”。   不过这的确是我们听到的有关中国购买苏-35战机的“传闻”中最靠谱的一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正率领包括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在内的高级别军事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中俄一年一度的各类军贸项目的谈判和签约也会集中在每年年底的这段时间进行,加上许其亮还“有针对性”地参观了生产苏-35战机配套117S发动机的乌法发动机生产联合公司。加上这次俄媒的报道中还公布了包括未来战斗机生产规划等相关信息,如果再考虑今年6月,就有俄罗斯媒体称解放军总装备部官员再次赴俄考察苏-35战机以及中国空军飞行员赴俄接受培训的新闻,可以说此次的报道有着前所未有的高可信度。   有关苏-35的具体性能的介绍文章早已连篇累牍,虽然其中不乏有夸大性能的部分,但该机性能优于解放军绝大多数现役战机、甚至部分性能(主要是飞行性能)优于解放军在研的几款四代半战机的事实十分清晰。笔者这次想要着重探讨的,是有关采购和谈判时间的问题。   如果追溯起来,中国要买苏-35的消息可以上溯到上世纪末,而在本世纪全面改进的新苏-35出现后,近年来有关中国购买苏-35战机的消息几乎每几个月就传出一次,每次都有头有脸,2013年3月的一次传闻甚至惊动了央视,外媒又因中国央视报道了这一采购项目而认为采购项目已经“钦定”,结果依然是光打雷不下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新闻报道也是所谓24架战机20亿美元的采购内容,且详细内容也与这次一模一样,至于随后的拖延,媒体则解释为中俄围绕是否生产适合中国机载武器的特殊版本的谈判。但是从这次的“最终”合约看,所谓的国产武器版本不是没有谈成,而可能是根本没有谈。   之所以出现这种历时两年半多,谈判却几乎没有进展的情况,除了中俄在谈判中的一些分歧之外,苏-35战机本身的情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梳理苏-35最近几年的服役情况,不难发现这款被认为介于四代机和五代机之间的“中档”战机,在俄罗斯军队中的使用推广却远远称不上顺利。   2009年8月,俄罗斯国防部正式与苏霍伊公司签订苏-35国家订购合同,预定由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在2015年以前生产48架苏-35战机交付俄军。这一计划在最初进行的还算顺利,2011年苏霍伊交付了头两架苏-35量产机,2012年交付了8架,这两批10架没有交付作战部队,而是交给了929国家试验飞行中心进行国家联合试验,但这批飞机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同架的飞机之间存在相当的差异,试飞的结果也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这使得2013年生产的苏-35战机直到当年年底也没有交付。直到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后,2014年2月,上年生产的12架苏-35才在改进后交付给了929国家试验飞行中心与第23歼击航空兵团,并在当年年底又向第23航空兵团移交了另外12架苏-35,使其达到满编状态。推荐关注微信搜索:神探007.至于2015年应当交付的最后14架苏-35,则到现在也没有关于其何时移交给俄罗斯空军的消息。至于国家综合试验,虽然计划于今年结束,但至今也没有看到相关报道。   即使不考虑在国家联合试验中遇到的挫折,已经装备苏-35战机近两年的第23歼击航空兵团也离形成战斗力还有不少距离。在2014年和2015年的航空飞镖比赛中,苏-35战机都参与了开幕式表演,但并未投入比赛,虽然参加了莫斯科的阅兵,但至今依然部署在共青城的泽姆基机场——与某些媒体渲染的所谓“部署远东防备中国”或者“与中国东北面对面”这样的阴谋论不同,部署在此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机场就是苏-35生产厂家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试飞机场,与工厂相隔不远,便于这些技术还不是完全稳定的飞机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佐证苏-35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俄罗斯空军于2013年开始接收苏-30SM战斗机,时间上仅比苏-35早了不到一年,而装备苏-30SM的部队不仅在一年后就进驻克里米亚进行实战部署,还在今年远赴叙利亚为俄罗斯空袭部队提供掩护。   由此看来,在上一次央视“钦定”中国采购苏-35的时候,该机实际正遭遇了量产后在国家飞行试验中暴露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飞机本身的,也有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想获得的117S发动机遇到的可靠性问题。有消息称,解放军赴俄考察人员私下里将117S发动机的可靠性与早期状态不佳的“太行”发动机相提并论,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问题。对于想要购买苏-35作为一线战机的中国军队而言,在该机出现技术不稳定、不成熟的迹象时,进一步的观察和深入的谈判无疑是必要的谨慎。   至于某些军事评论人员反复渲染的所谓“中国追求许可证生产苏-35而不得”或者“中国被迫购买上百架苏-35才和俄罗斯谈仿制”甚至“采购苏-35=中国军工水平太低”则更像是军迷们作出的激情推断。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尽管曾经耗费了大量精力在仿制和吃透苏-27SK及其相关技术上,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在研制包括歼-11D、歼-16等在内的重型四代半战斗机,虽然在飞行性能上因为没有应用推力矢量技术而逊色于苏-35,但在机载武器、飞行性能和航电性能上都全面接近苏-35,不少领域还有超出。在下一代的歼-20已经接近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用于编写训练大纲,全面引进一种不具备技术领先性能的战机技术,不仅无法与国内的科研产品兼容,也缺乏绝对的必要。   引进苏-35对于中国军队而言,意义之一在于能够提供一批性能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以弥补国内战斗机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国产重型四代半战机全面列装前让中国空军提早2-3年装备四代半战机,并作为五代机列装后的补充。而对航空工业来说,虽然全面引进许可证生产或者测绘仿制苏-35都缺乏必要,但作为代表俄罗斯航空工业目前实用战斗机顶峰的苏-35,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俄罗斯各类航空技术产品在近年的水平,并为国内的相关产品的改进研发提供借鉴和启发,则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该机已经实用化的综合了矢量喷口的飞控系统,对至今没有大规模测试同类技术的中国航空工业的价值不言而喻。至于只采购24架,则无疑说明了中国方面对苏-35的态度:并不打算一口气大批采购以引进生产线,而根据国内战机研制生产的情况,灵活调整苏-35战机的采购情况。   战略轰炸机出动给谁看   本周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公开证实,坠毁的俄航客机受到了恐怖袭击,并承认机上有威力约1公斤TNT炸药当量的自制爆炸物发生爆炸,而“伊斯兰国”随后也宣布对此事件负责;第二天,俄罗斯空军就出动了5架图-160、6架图-95MS和14架图-22M3战略轰炸机组成的远程航空兵机群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打击。其中图-160和图-95MS轰炸机对目标发射了KH-101远程巡航导弹,而图-22M3则直接挂载高阻航空炸弹临空对其预定目标实施了地毯式轰炸。   如果考虑到俄军现役只有15架(实际可用仅11架)图-160、不到60架图-95和不足100架的图-22的话,此次远程航空兵部队出动的规模可谓惊人——上一次美军同时出动几十架战略轰炸机作战已经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今日如果美军一口气出动10架B-2A、10架B-1B和10架B-52轰炸机对一个国家进行空袭,那么十有八九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   从确认恐袭到发动如此大规模空袭只隔了一天,这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相信是俄军的“快速响应”。从空袭的规模和周密程度看,俄军的空袭行动可以说是“蓄谋已久”,至少在调查开始指向恐怖袭击之初,有关远程航空兵大规模出击的情报和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在此之前,战略轰炸机部队已经枕戈待旦,确认恐袭的报告只是空袭的扳机而已。   尤其值得注意的,则是俄罗斯国防部对此次空袭的全方位报道准备。此次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郁的媒体公关色彩:每日发布战报,并将无人机拍摄的命中瞬间之类刺激的画面捅给媒体。而这次远程航空兵出动更是无时不刻不被摄像机跟踪。从地勤挂弹到战机在夜色中爬升飞向远方到威武的轰炸机在空中编队再到机群发射导弹或者投掷炸弹,甚至连炸弹落地的瞬间都有摄像机跟踪拍摄——值得一提的是,拍摄落地炸弹的是一台布置在地面上的摄像机,这意味着这个摄制组在轰炸机抵达前就已经在那里等待了。   从打击的成本来说,使用战略轰炸机配备空射巡航导弹的成本不仅远高于从叙利亚派出轰炸机,也高于从里海用分舰队发射导弹。由于俄军现役战略轰炸机已经全部停产,现役轰炸机的寿命可谓飞一次少一次,使用这种几乎“不可再生”的武器去执行可以由别的武器执行的一般任务,从纯军事角度看完全是一种浪费。   但在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毫无疑问,战略轰炸机的攻击比起一般的轰炸要高大上得多,而地毯式轰炸被拍摄下来之后的视觉冲击力更是比所谓的精确打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虽然伊斯兰国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目标给俄军来炸,无制导的炸弹实际的杀伤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如此震撼人心的轰炸被公布之后,带来的媒体效应简单而直接:所以的人都瞬间明白,俄罗斯对恐怖分子的空袭大大加码了。   正如英国政治喜剧《是,首相》中的台词一样“人民不需要被保护,人民需要感到被保护”,俄军对叙利亚的战略轰炸既不可能直接打击恐怖袭击发起的伊斯兰国埃及分部,对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武装打击帮助也相对有限,但世人都从这几轮战略轰炸机的实战中看到了俄罗斯反恐的气魄与决心,并且因此对俄罗斯的安全局势报以更大的信心。这也许才是俄军故意牛刀杀鸡的关键所在。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