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的原标题是:美国一日内进行3种反导系统试射。 美国的这条消息翻译过来不知道是不是小编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又搞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首先会让人想到是不是美国一天之内搞了三次中段反导,那可就是大事了,因为美国自从进入2000年后总共也不过搞了16次中段反导,而且失败了一半,要是这次一天三次中段反导那还了得,那就真是人咬狗这样轰动的新闻了。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中段反导: 简单说由于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要经历三个飞行阶段:即初始段、中段和末段。专家把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分为初始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其任务是防御国土,保护本国军事力量和盟国,免受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袭击。一般来说,凡是新闻里的“中段反导”都是特指对洲际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的反导拦截。美国过去管这种反导叫NMD,后来改成GMD,全称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所以叫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是要拦截对方打过来的可以灭国的大导弹的,比如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速度一般都在每秒8公里以上。 所以乍一看这条新闻,以为是美国一天之内进行了三次拦截可以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那就真的吊炸天了。 这样极其重大的反导拦截试验,进入2000年后。 美国进行了16次。 中国进行了8次。 俄罗斯进行了1次(前几天)。 这种大逼格的反导动辄上亿美元,少则也有7-8千万美元,要动用极其庞大的地基和天基系统,不是一般国家随便玩得起的。 上图缺2015年11日中国在新疆库尔勒的第八次反导拦截试验,含一次反卫试验 这次新闻提到的美国一天三次反导都是什么性质的反导: 可以说,美国这次一天之内的三次反导都够不上上述战略反导的格,充其量算是战役级别的反导,美国的学名是高高空反导,原来叫TMD,后来细分为海基战区反导系统和陆基战区反导系统,拦截的对象是中程弹道导弹和短程弹道导弹,来袭弹道导弹的速度也远不如灭国式洲际弹道导弹那么猛烈迅疾,速度一般都在每秒4公里以下。 这三次反导中,比较像样的是标准3 Block 1B,但是这次拦截是该导弹在“陆基宙斯盾”系统控制下的首次拦截试射。试验中作为目标的是美国空军一架C-17运输机发射的空射靶弹。在导弹发射后,AN/TPY-2前沿基地雷达发现并跟踪目标,随后由AN/SPY-1雷达后续跟踪,并指挥发射标准3Block 1B导弹,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成功捕获目标再入飞行器,并进入其航线,随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将目标击毁。 看出问题来了吧?解析一下。前不久美国在10月31日在威克岛进行的反导拦截也是标准3Block 1B,那次拦截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先用舰载宙斯盾雷达,后用的陆基宙斯盾雷达。 这次是先用陆基宙斯盾雷达,后用舰载宙斯盾雷达。毛病就出在这里,简单说就是舰载宙斯盾雷达不灵光,必须用陆基宙斯盾雷达才行。第一次是舰载雷达不行导致海上伯克级驱逐舰发射标准3拦截失败,后来是陆基雷达制导THAAD反导弹拦截成功。 这次一天三射的另外两次,一次是与以色列合作的箭三反导拦截,弹头是美国的,箭身是以色列的。这主要是以色列还玩不转动能拦截弹头这个技术,美国给箭三安了美国动能弹头,从靶弹的名称上看,叫什么“银色麻雀”还是从战斗机上发射的,一看就是个小蛋,和战略反导还差着行市呢。 最后是爱国者3的反导,这个就更无趣了,美国的新闻说“美国爱国者PAC-3 MSE导弹的射程大为提高,尤其是增加了对气动目标的拦截距离…… 12日的试验中,它拦截了一个气动空中目标(并非弹道导弹),验证了陆军“增强型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效能(原话)”。 呵呵,并非弹道导弹,这捣什么乱呀,这也叫反导?不就是打了个“并非弹道导弹”的飞行物吗,虽然后面补充说是个模拟短程弹道导弹的靶弹,这种前后颠倒的消息也没有什么价值。 总结一下,美国的这一天三射的“反导”不是前面说的战略反导。 另外,也看出美国自打中国9.3大阅兵东风26闪亮登场亮相后,正在着急麻慌地想拦截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对策,标准3的第一次拦截失败和第二次拦截成功都有赖于陆基宙斯盾雷达系统用没用上,要是在海上靠舰载的宙斯盾雷达和标准3为航母撑起一把保护伞,就凭这两下子,那还差得远。 中段反导的难点在对付中段矢量机动的目标,因为拦截弹必须早早知道来袭导弹的弹道,然后计算机算好提前量,再与来袭导弹的弹道在拦截点碰上才行,假如来袭导弹有一点机动动作,前面的计算就全瞎菜,这就像守门员扑点球,被假动作晃倒了就再也扑不着了的道理一样。 一个国家会不会灭国的命运寄托在会不会扑错方向的这个守门员上,最保险的办法是没有这场比赛,也不要判这个点球。 我们就不说灭国这样的大战,就是航母编队对弹道导弹的防御也一样是这个道理。 【新闻剪接】 原标题:美国一日内进行3种反导系统试射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及美国导弹防御局官方网站等报道,昨日(12月10日),美国分别在不同地点试射3种反导系统,分别是“陆基宙斯盾”系统发射的标准3 Block 1B导弹、以色列-美国合作研制的箭-3反导拦截弹和“爱国者”PAC-3 MSE型导弹。据报道,这三次试验均取得成功。其中标准3 Block1B和“箭-3”试验均为中段拦截试验,这两种武器具备反低轨道卫星潜力。而“爱国者”PAC-3 MSE导弹进行的是末段拦截试验。 美国导弹防御局官方网站12月10日公布,当天美国在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了一次中段反导试验,这次试验中发射的反导拦截弹为“标准3Block1B”导弹,这是该导弹在“陆基宙斯盾”系统控制下的首次拦截试射。试验中作为目标的是美国空军一架C-17运输机发射的空射靶弹。在导弹发射后,AN/TPY-2前沿基地雷达发现并跟踪目标,随后由AN/SPY-1雷达后续跟踪,并指挥发射标准3Block 1B导弹,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成功捕获目标再入飞行器,并进入其航线,随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将目标击毁。 同日,导弹防御局官网公布,12月10日美国与以色列联合研制的箭-3反导拦截弹在以色列试验场进行了试射。在这次试验中,靶弹被雷达成功跟踪,随后通过战斗管理控制(BMC)系统分析并跟踪目标,并制定了拦截计划,随后箭-3导弹成功升空拦截。 箭-3拦截弹成功按计划航线拦截了在大气层外低轨道上飞行的目标。分析显示这次任务目标均已完成。 据《防务新闻》网站引用以色列相关媒体的详细报道,这次拦截是在当天早上当地时间8:12开始的。作为拦截目标的是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发射的“先进银麻雀”靶弹,该导弹飞越地中海向以色列飞行。五分钟后,也就是8:17,地面反导系统在靶弹发射的多个假目标——每个假目标相当于一个可乐瓶大小——中筛选识别出了“真实”弹头,随后箭-3导弹对目标进行了直接碰撞拦截并取得成功。 以色列IAI公司总经理列维表示:“箭-3导弹一开机就发现了目标,随后在精确的时机展开弹头,并正好击中正确的目标。” 《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2月10日报道,当天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了爱国者PAC-3 MSE导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试验,这次试验中发射的爱国者PAC-3 MSE导弹是爱国者导弹的新改进型。 据报道,这是年底前美国陆军计划的3次”爱国者“PAC-3 MSE导弹验证试验中的最后一次,前面两次分别在11月12日和11月19日进行。 美国爱国者PAC-3 MSE导弹的射程大为提高,尤其是增加了对气动目标的拦截距离 12日的试验中,它拦截了一个气动空中目标(并非弹道导弹),验证了陆军“增强型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效能。19日的试验中,PAC-3 MSE导弹拦截了一枚作为靶弹的爱国者导弹(PAAT),这种靶弹可以模拟现代化的短程弹道导弹。洛克希德公司宣布,12月10日进行的试验中,美国陆军发射了两枚“爱国者PAC-3 MSE”导弹,其中的第一枚准确击中目标。 洛马公司负责PAC-3项目的副总裁斯科特·阿诺德说:“随着性能和射程的提升,我们预计新型导弹将会在未来全球范围内扮演对抗先进导弹威胁的关键性角色。” 马小白 发表于 2015-12-23 23:10 新兵报到!能否请刀大分析下昨天特斯拉火箭回收成功的事!微博上叫嚣一片一边赞叹美帝科技一边鼓吹美国私企!请删除多余的!不好意思! 刀口:感觉美国这次算是一项创新吧,有点破纪录的味道,以后能不能实用还两说着,我们拭目以待,反正过去谁也没有搞过。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如果真的有商业价值,今后谁都能做,简单分析一下。 几项技术 首先是伺服火箭技术,只要留够燃料,目前液体伺服火箭的柔性摇摆不是难点,中国的大液体火箭都有摇摆小火箭。 第二是陀螺和加速度计,这属于仪表范畴,火箭的三维姿态控制,矢量推力计算,都是靠陀螺和加速度计给出数据。 第三,激光校准技术。火箭降落时的速度比不上激光炸弹的速度,这没错吧?看过我们的神舟与天宫的对接吗?都是用激光校准。 第四,GPS技术。火箭返回和洲际导弹重返大气层是一个意思,都要依靠GPS给予返回的空火箭进行定位。比如,在返回时先用降落伞利用伞的作用顺直火箭,在一定高度抛掉降落伞,再启动伺服火箭,对GPS定位都不是难事。 第五,落地支架技术。火箭将落在一个大的平台上,火箭尾部展(撑)开支架。我们看见过舞台上的麦克风支架吗?一个道理。 最后,这个技术远比不上中段反导技术,将一个物体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800公里外击中一个同样是每秒7-8公里的弹头的技术,要远超这个缓慢降落在一个大台子的技术。 否则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搞了20多年还搞不定,让这个斯特拉公司就能搞定?那斯特拉早就接这个活了。 所以,斯特拉这个技术就是哗众取宠,真的关乎国家命运,这种三脚猫的技术五常里谁都搞得出来。 这个技术比起弹道导弹打航母技术,还算是小儿科,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