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王道涵括霸道 中国战略思维能超越西方精算思维


日期:2018-03-07 08:25:59|2018-03-07 09:54:54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人员)

  中西战略思维,就深层次比较而言,西方以商人思维的精算式见长,要求非常精确地算计投入与产出,从而精准做出战略选择。商人思维所重在利益及其最大化,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讨价还价。故而西方战略思维长于利益及其精算,其优点甚为显著,也使其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优势,但其失也正在于此。

  西方商人精算式的战略思维,其战略考虑至多三五十年;中国乃是以历史意识为支撑的战略思维,其战略长则可以百年甚至几百年计。中国人算大账,小账服从大账。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深远的历史意识。中国的历史太长了,这凝聚为《春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对于历史经验、智慧的持续总结。从西周礼乐之盛到礼坏乐崩,从汉唐盛世到南北朝之分裂、五代之乱世,中国人有什么没有经历过的呢,又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呢?所以中国的战略思维不做最好的打算,尤其是各种最好条件具足的打算,而首先要做最坏的打算,然后才能有相对好的结果。

  面对比自己国力强大者,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作出不惧战的决心,这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大国与大国对峙,面对更强者,只有必战的决心与准备,才可能获得不战而达到战略目的的结果。中国文明绝不好战。故国与国的较量不是纯实力的较量,而是国家意志力乘以国力的较量。

  国家的意志力集中体现在领导人的意志力。领导人的意志力从何而来?它不是凭空地主观而来,而是在忧患、艰难中锻造的。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者大多起初都不是实力最强者,但在战略思维上却远胜其他竞争者,故而能强。他们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要依靠身边一众同样具有战略思维而为其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文明大国的战略思维并不只是意志力,更不是冒险。中国历史上出众的谋士都是能随时对于变化的大小形势作出分析。

  只懂“势”,不明“理”也是行不通的。中国以历史意识为支撑的战略思维对理与势二者同等重视。只有具长久绵延历史者,才能既对于天理、天道有绝对的信任,同时又对于势有深刻的把握,从而能将理、势互为转换。

  中国的战略思维从政治地理而言,离不开大国规模的巨大纵深,这是大国战略思维所能展开的巨大地理空间,即传统所说的“地利”。抗战的胜利起根本性作用的,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武力,而是中国巨大的纵深以及数千万的牺牲将日本彻底拖垮为强弩之末。中国作为大国轻易亡不了,巨大的战略纵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也就是传统所说的“人和”。

  一方面,中国规模之大、文明之久远, 总会涌现一批为国殚精竭虑谋划的才智者。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不管在朝在野,意识上都有战略思维的平素准备与训练,虽然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用,但可能用之于学生,明末清初王船山的战略思维更是在晚清才被曾国藩采用。

  另一方面,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是中国以历史意识为支撑的战略思维的最大基础。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一句诗背后凝聚了多少中国人的牺牲。中国文明最深层次的,是为家族、为子孙后代计的无比深厚的意识。每代人感受着责任、使命的感召,他可能一开始尤其年轻时完全没意识到,但身处此文化,最终也感受到责任。中国人可以为家族、为后代而付出、而牺牲,这完全不同于西方个体式的思维。这就是以历史意识为支撑的战略思维的底气所在。历史是什么,就是久远,中国的战略思维追求的是既可大,又可久之道。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战略思维是土地与人民的一体。抗战之初的民众看似如大地一样默不出声,但一旦有深谙中国历史文明者的引导,就爆发出空前的动力。

  最后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战略思维对于理、势同样重视的高度理性与现实主义,这带来其高度的灵活性,强调权变与时中,故而不是意识形态、理想主义,并能涵括、超越西方的精算思维,中国的战略思维非不算账,而是要光明正大,是要以王道来涵括霸道。▲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