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元末亦思巴奚军叛乱始末:藩商企图割据福建,朝廷平叛后屠杀3日
日期:2021-9-9 9:3:42

  原创2021-09-05 11:00·诗意世界

  和

  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宋朝重视商贸业发展,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建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海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南方产生了世界级别的港口城市——泉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着全世界的商人到此经商贸易。

  泉州城内汇集着大量的外籍侨民(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基督徒、犹太人、印度人、非洲黑人等),人们使用的语言就高达100多种。宋朝时期,泉州城内居民人数巅峰时高达137万人,大部分都是汉人。

  赵宋王朝善待西域藩商,与他们友好相处!南宋朝廷还重用阿拉伯商人蒲寿庚,让其掌管当时世界级大港口的泉州市舶司(宋代最大的海关)长达30余年,蒲寿庚逐渐成为泉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富甲一方。当时,在泉州像蒲寿庚一样的西域富商巨贾有很多。

  南宋末年,蒲寿庚等西域藩商叛变投降元朝,残忍屠杀南宋宗室3000余人,无数汉人,掠夺他们的财富,蒲氏家族及西域商贾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的元代中前期,泉州城内西域藩商数量高达20万,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将国内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色目人(西域藩商)的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凌驾于所有汉人之上,享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特权。泉州城内不允许外国人进城居住的惯例被打破,大量的藩商在城内修筑定居点,开始形成聚居,出现许多大规模的蕃人聚居区。

  元朝时期的泉州,城内外国侨民中以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势力最大,人口最多。这些西域藩商依靠朝廷的优待和赋予的特权,很快聚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出现了很多富商巨贾。

  相比之下,汉人的遭遇则非常悲惨,对元朝的反抗历来相当激烈。元朝末年,全国各地爆发抗元斗争,福建的元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当地的起义军,却又不敢使用汉人军队和新附汉军(南宋降兵)或汉族地主武装,害怕汉人在战争中坐大。元朝统治者依靠的则是在泉州掌握舶务与军政大权、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上层分子,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义兵(亦思巴奚军)。

  当时福建各地的豪强家族纷纷成立了乡族武装--“义兵”,并逐步控制了许多地方政权,还协助元朝政府对叛变的农民武装进行镇压。而泉州的波斯族色目人也组织了亦思巴奚军作为他们的义兵组织,其将领为赛甫丁和阿迷里丁。

  由于波斯人是泉州城内人口较多、势力较强的一个民族,拥有大量的富商,因而亦思巴奚军在其支持下成为泉州最强大的武装,而波斯人借亦思巴奚军的力量逐渐掌控了泉州,使得元朝失去对泉州的实际控制权。

  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并没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基因”,他们在泉州称霸70多年,只要朝廷对他们稍有不利,或者政局发生动荡,他们就会发动内乱,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宗教影响力。

  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均被授予武职“万户”,合法掌握泉州地方武装。

  乱

  始

  1357年,元朝廷意识到藩商掌握地方政权问题的严重性,时年3月派普化帖木儿出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准备收回权力。但是,普化帖木儿与福建的“地头蛇”般若帖木儿(时任廉访司奁事,在福建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关系闹僵,两人到最后竟然兵戎相见。

  1357年已是元朝末年(元朝1368年灭亡),元朝廷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斗争十分激烈。普化帖木儿与般若帖木儿分属不同的派系,谁也不怕谁?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普化帖木儿为了弹压般若帖木儿,动用手中的权力,邀请前江浙行省平章三旦八率兴化(今莆田、仙游)官兵和泉州赛甫丁之兵数千人(1359年2月)进驻福州。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支武装力量当时的情况:

  1359年的正月的时候,安童和三旦八将原兴化路自立为兴化分省,下辖莆田县、仙游县、兴化县一共三县,由安童任参政、三旦八任平章,扩军备战。二月,赛甫丁也率亦思巴奚军北进福州,经过兴化时与三旦八的部队会合,两军共计数千人共同北上。赛甫丁还留下一支小股部队驻守兴化,与镇守兴化的安童部队协同防守。此时,亦思巴奚军和兴化的安童、三旦八仍是同盟的关系。北上的泉州、兴化联军顺利地攻下福州,扶持普化帖木儿控制了省城福州的大权。而赛甫丁则率这一部的亦思巴奚军长期驻守在福州。

  普化帖木儿取得胜利后,还没来得及报捷庆功,同盟军内部就发生分裂叛乱。亦思巴奚军首领阿迷里丁觊觎兴华的地盘,见有机可乘,向安童谎称接到驰援福州的命令,计划率领泉州亦思巴奚军途径兴华治所莆田县时偷袭安童的部队。

  幸亏安童并不相信藩商的武装力量,早有防备!阿迷里丁偷袭计划并未完全得逞,双方展开激战。远在福州的三旦八听闻兴化有变,星夜赶回。三旦八在城外劝说阿迷里丁退兵,对莆田志在必得的阿迷里丁拘禁了三旦八,下令继续进攻。

  阿迷里丁的亦思巴奚军经过一天一夜的强攻,攻陷了莆田县。安童逃亡至仙游,妻女皆被阿迷里丁俘获。城破后,阿迷里丁下令士兵屠城、烧城、抢城。一个月后,繁华无比的莆田城沦为一座鬼城,哀鸿遍野,汉人几乎被杀绝。

  安童很快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反攻,各地汉人也组织力量进行抵抗。1359年4月阿迷里丁带着掳掠的人丁和财物返回泉州,双方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经过激烈交战,至公元1361年9月,阿迷里丁攻陷兴化路的仙游县、兴化县。至此,亦思巴奚军遂据有了兴化、泉州两路。另外,福州亦思巴奚军首领赛甫丁也叛变作乱,占据福州。朝廷(1362年4月)派出新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到福州平叛。

  变

  形势极为严峻,亦思巴奚军占据兴华路(全境)、泉州、福州等大片领土,渐成割据势力,成为雄霸一方的小诸侯。然而,谁也没想到,亦思巴奚军内部此时生变。

  亦思巴奚军大本营内部出现了分裂,阿迷里丁攻城略地的同时,介入了地方豪族和政要之间的利益纷争,充当了“救火队长”的角色。阿迷里丁虽然占据了兴华路全境,却没有能力保境安民,全境乱成了一锅粥,阿迷里丁从泉州派出亦思巴奚军主力到处征伐、剿杀。

  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另一位蒙元时期东来的西域色目人,泉州市舶司提举那兀纳(原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的孙婿、逊尼派穆斯林)趁泉州城内(阿迷里丁的)兵力空虚突然起兵杀死阿迷里丁,并接收其部队。

  那兀纳是一名狠角色,他将阿迷里丁在泉州在泉州城内的亲人朋友、心腹亲信、权力中枢及智囊谋士等全部屠杀,类似于清末太平天国内乱,天王洪秀全屠杀东王杨秀清东王府的场景。

  阿迷里丁在外征战的部属听闻泉州生变,大多跑到福州投靠了赛甫丁。赛甫丁在福州拒不听从朝廷号令,新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到达福州后,赛甫丁拒绝打开城门迎接,反叛割据野心昭然若揭。

  燕只不花调集包括陈友定的部队在内的福建各路兵马合攻福州,陈友定的部队乃是长期镇压元末红巾军的精锐部队,陈友定本人更是与元人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三忠”的名将,屡次与朱元璋交手,并大败之。

  精锐围剿,名将出马,赛甫丁出战,屡战屡败!官兵围城3个月,赛甫丁弹尽粮绝,率军出城“诈降”,趁机逃窜。官兵一路追杀,赛甫丁损兵折将,从此失势,最终逃到泉州依附那兀纳。赛甫丁沿路烧杀抢掠,将途径村镇的汉人百姓全部屠杀,抢掠百姓,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那兀纳割据泉州后,统治手段极其残忍,他将非色目人和蒙古人官员全部罢官驱逐,聚敛财富的手段就是屠杀,将汉人灭门后,财产据为己有,据史料记载:

  “州郡官非蒙古者皆逐之,中州士类皆没”。其统治极为残暴,“炮烙邦民,以取财货”,“既据城,大肆淫虐,选民间女充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即乔平章宅建番佛寺(即清真寺),极其壮丽,掠金帛伫积其中”。“数年间,民无可逃之地,而僧居半城”。

  与此同时,那兀纳延续阿迷里丁“救火队长”的角色,介入兴华路辖地的地方豪族纷争,期望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地方豪族火拼不断,那兀纳适时介入,坐收渔翁之利,大肆屠杀当地民众,开始文化殖民,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面对乱局,元朝朝廷在1364年至1365年,计划设置兴化分省、兴泉分省和泉州分省,以遏制地方军阀势力。然而,那兀纳勾结燕只不花对抗朝廷的分治计划。那兀纳此举明显是没有自知之明,介入朝廷的政治斗争,注定了灭亡的结局。

  灭

  那兀纳对抗朝廷是有野心的,企图以亦思巴奚军囊括兴、泉,经略全闽,割据一方。那兀纳派部将率领亦思巴奚军四处攻略,消灭地方豪族武装,抢占领地,大肆屠杀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意图将兴化路全境据为己有,拒不听从朝廷号令息兵止杀。朝廷决定完全消灭那兀纳势力。1366年4月,朝廷调在闽西与红巾军作战的陈友定部前往兴化路剿灭亦思巴奚军,陈友定接到福建行省的命令是:尽歼之。

  陈友定派遣儿子陈宗海连夜从宁真门潜入莆田城,并在次日从西门、南门出城对围城的亦思巴奚军发动进攻。亦思巴奚军对决元军精锐,一击即溃。亦思巴奚军的将领白牌、马合谋、金阿里被俘后被处决,士兵们死伤惨重,败兵丢盔弃甲向泉州逃去,沿途遭到汉人民众的骚扰袭击,最终只有4名骑兵得以逃到泉州。

  击败亦思巴奚军的陈友定,没有就此收手。他严格遵守朝廷号令,继续剿灭叛军,以彻底解决藩商叛乱问题。陈友定“剿灭叛军”的过程,我不过多赘述,这里引用史料的一些记载,大家自行感受。

  “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五刑大致为: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

  那兀纳最终兵败被擒,押往大都处决。为免遭灭绝之焚,不少蒲氏族人随即于当天晚上烧掉写有蒲氏灯号的大灯重新立姓为黄姓、苗姓、甫姓等,隐藏起来。

  陈友定的手段过于残忍了。另外,除了屠杀,陈友定还毁灭藩商的一切,包括文化踪迹。血腥的高压手段下,泉州的藩商几乎绝迹。1366年5月,亦思巴奚军叛乱终被平息,前前后后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

  兴化、泉州军政大权重新回到朝廷之手,陈友定因功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成为全闽的最高军政长官。

  陈友定(1329-1368年),又名有定,字永卿,号国安, 归化(今福建明溪)人。元末忠臣,与元人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三忠”。

  结

  亦思巴奚军叛乱10年,对福建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泉州从此衰落,再无全盛时期。

  十年之中,泉州作为亦思巴奚叛乱的发源地,所蒙受的灾难之深重,实不堪设想。亦思巴奚兵四处行暴,涂炭生灵,祸及城乡。一时间,巨族四处迁窜,而人民则更无可逃之所。由于“郡城之外,莽为战区”,干戈扰攘,加上岁又饥馑,因而出现了更为悲惨的现象,一如泉州开元寺高僧大奎所感叹,“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人风。”

  元朝灭亡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鉴于“亦思巴奚”祸乱,以史为鉴,在大赦天下的诏旨中特别规定:

  “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