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评论 军事技术 各国军队 文献资料 中华文明 军事机构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史海钩沉 战略战术 武器装备 军事地理 世界文明 网友视点 给我留言

未来15年的世界:不会再有过去的繁荣,但也不必悲观
日期:2022-6-9 14:57:16

  原创2022-06-04 12:49·云石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丧。一轮外省疫情,生生把全国经济拉下了水,造成的冲击甚至超过两年前的武汉,重创了大家对经济的信心。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缩表进度的加快,也预示着这一轮美元潮汐,正在进入最高潮。美国的镰刀已经举起,正磨刀霍霍挥向全球,誓要死道友不死贫道,用别人的肉补自己的疮——或者最后功败垂成,自己承担过去放纵的苦果。

  可以说,现在的空气中,都已经开始弥漫着血腥味,就不知道最后是谁,将被端上祭台,沦为这一轮经济大周期的祭品。

  当然,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中国能避免沦为这个倒霉蛋的。虽然这一轮疫情确实把我们折腾的够呛,不过得益于过去的充分准备,尤其是前两年的防疫红利,我们算是为这场变局储备了充足的弹药。虽然突发的外省疫情,迫使我们不得不将部分弹药提前打出,但从现在政策释放力度来看,虽然看似汹汹,但依然明显保有克制;工具箱里最精华、最核心的战略级储备依然还没有拿出——这些都是要等到美股崩盘,美国经济硬着陆,并拉全球下水开始收割时,才会拿出来对冲。

  既然中国政府这边还能稳得住,而且外省疫情也已接近尾声,那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我们还是能hold的住局面的——虽然艰难点,但最终总会扛过去。

  不过,即便扛过去,也不意味着大家会回到过去。以前那种普通人工资快速上升,创业机会层出不穷,总之一切过去二十年里我们习以为常的欣欣向荣,充满希望,在未来都会越来越罕见。而内卷,阶级固化,这些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常见的东西,在未来15内,恐怕会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常态。

  为什么是15年?

  首先,这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大规模爆发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欣欣向荣,这当然离不开我们全体国民的努力和政策方向的对头,但总的来说,是因为我们吃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这场发端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技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到了最高潮。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效率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提升。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受益于这一波科技革命浪潮,财富创造和文明提升有了明显的进步——而我们中国,又是这其中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才有了商品市场的繁荣、有了固定资产价格的飙涨,有了劳动者工资的快速增长——这一切变化背后,根本因素就在于我们的财富总和增加了。

  但这一切,如今都有逐渐走到尽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后的一波超级红利,也已经基本被人类吃干抹净。在基础科学得到质级突破、革命级创新再次出现之前,人类不会再有进一步的指数级上涨空间,而对现有科技的修修补补,其所引出的财富溢增,明显又不足以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

  既然财富总量已经阶段性到顶,那经济高速增长自然也就差不多到头。虽然有些国家,可以通过存量内卷,挖别人的墙角,给自己带来一些增量。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性触顶的命运——甚至为了刺激经济,筹集国际内卷和科技突破的筹码,主要国家还会长期性放水,从社会层面大肆吸取财富,进而引发长期滞胀。

  这就是未来我们人类将面临的共同困局。量子计算、基因生物、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这些革命性的,可以代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他们真正成熟并大规模应用之前,我们都将不可避免的被结界所困——而按照现在的主流预测,这些革命级别的科技要能落地,最快也得10——15年。

  其次,这个15年,也是理想状态下,美国最终放弃剿杀中国努力的大致时间点。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美国已经把我们战略锁定,并将剿杀中国,作为其最重要的对外战略任务。

  美国既然有了这种认识,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全力应对。而这个应对,是要消耗巨大成本的。我们必须承受美国发动的一轮又一轮贸易制裁、技术封锁,产业链转移、金融脱钩,同时我们还必须不断扩充军备,捍卫自身利益,并用作扩充势力范围的后盾。这些都将不断消耗我们的资源——而且这种消耗,很多都是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回报的。当大量的财富和资源,投入到对抗而非非财富财富创造领域,用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资源势必要被压缩。

  而这个历史阶段,大致也得15年。因为根据现在的通行预测,大约在2028-2030年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会超过美国。只不过GDP超过不代表国力超过,更不代表影响力超过。大约只有再过个七八年。这时候以美元计价GDP中国能大幅超越美国,同时解决了台湾问题,并顺势建立起东亚新秩序;而美国的少数族裔人口比例,尤其是青壮年比例增长到引发社会结构根本性变化的历史阶段,这时候,美国才能认清现实,放弃剿杀中国的图谋,进而能够真正与中国恢复到以合作为主的状态。

  而美国对华态度的根本性转变,也意味着逆全球化进程的结束。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过去40年,尤其是过去20年发展这么顺畅,除了吃到科技革命红利,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吃到了全球化红利。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产业链向中国的疯狂转移,同时也因为全球化下产业分工合作体系的高效,中国得以在建立自身工业体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极大优惠。这双重红利,使得中国工业在过去20年里突飞猛进,真正实现了建国伊始就定下的工业立国战略目标,并以工业发展为基础,扩展到服务业,给民众提供了大量相对于过去的优质就业岗位,让他们获得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和生活水平。

  但全球化,现阶段已经触顶了。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内部矛盾加剧,以及外部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美国,包括整个西方,都深感威胁,进而开始推动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会打乱供应链,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这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虽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RCEP,用构建自己的经济圈子对冲,但毫无疑问,这种区域化,在生产和消费两端都是不足以跟过去的全球化相媲美的——这同样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每个人的就业机会、薪酬和消费水平。

  而这股逆流,也只有熬到中国内需市场彻底崛起,消费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熬到美国放弃剿杀中国,通过寻求与中国合作来减少成本开销,拯救经济。当全球化两位带头大哥重新和衷共济,同坐一条船,尤其是中国取得全球化的相对主导权,这时候逆全球化才会走到尽头。人类才会重新从互相伤害互相拆台,回归到分工协作,把蛋糕做大做强的道路上来。而在此之前,我们都必须承担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冲击。

  这就是说我们未来15年,将不会有过去的好日子的逻辑所在。科技的停滞、全球化的退潮、中美博弈的加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我们面临的宏观大环境,都跟过去20年甚至过去40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做蛋糕不能再创造更多财富时,哪怕是国与国之间,大国与大国之间,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分蛋糕的内卷。而内卷之下,普通人能分到财富和机会,肯定是会越来越少的。

  不过,大家也不必对此过度焦虑。虽然想象过去20年那样财富和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只能接受停滞和倒退,实际上,我们仍有相对不错的增长空间——也就是通过国际内卷,去抢发达国家的饭碗。

  我们国家和西方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它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触顶;除非第四次科技革命提前爆发,否则在纵向的财富创造这个层面,未来这15年内,西方真的是没什么路可走的。

  但我们不同。我们工业化才进入半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还没有吃透。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来卷出一部分原属于其他国家的收益——比如每年进口三千亿美元的芯片、200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还有大飞机、汽车等等,都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赛道转换,在相当程度上摆脱进口。而这些省下来的钱,将直接变成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和财富,注入中国经济,成为这个历史阶段的基础财富增量来源。

  这是我们中国独一份的优势。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国家有我们的体量规模,有我们的强大国力支撑,有我们的工业基础,所以只有我们,才有资格去继续玩这种第三次科技革命范畴内的高端内卷。而在内卷成功后,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将一部分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一带一路,再通过产业链体系以及卷赢后更庞大的内需市场,将他们吸引进中华经济圈,在这个区域内用人民币信用取代美元信用,用央行印的纸去买转移过去的廉价工业品,提高我们的相对购买力。

  除此之外,在共同富裕方面,我们也有更大的相对优势。在财富增量停滞后,经济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于存量的合理分配。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未来都免不了会对资本动刀——这种财富再分配的效果,将直接关系经济和社会能否长期保持稳定,关系到能否有足够的财富涌入尖端高科技研发而非窝在账上空转发霉,进而直接关系到谁能率先打开第四次科技的大门,享受到文明跨越带来的巨大回报和比较优势。

  而在共同富裕,或者说是限制资本超额攫利和财富囤积方面,政治权力主导的中国,比资本权力作为第一权力的西方,明显更有相对优势。而且鉴于中国还可以通过国际内卷挖掘部分增长空间,而西方已经触顶,还要面对中国挖墙脚的威胁;所以只要中国控制好步骤和幅度,是可以在较高维度,实现财富再分配和吸引资本二者之间的平衡的——而本就资本权力过大,又缺乏增长空间的西方,在这一点上比中国就要困难的多。

  总而言之,至少相对于西方,乃至相对于其他主要新兴国家,我们在未来15年里,处境还是会好的多。

  但这也只是相对来说。在绝对的财富触顶,存量内卷大环境下,纵然我们能取得一些相对的比较优势和突破,但跟过去那种人类整体性的开拓增量空间,抢占空白市场,其所能产生的收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付出的成本却很有可能倍增。何况这些收益就算如愿到手,还要用于应付越来越激烈的中美博弈开销,应付新一轮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投入,应付横向开拓海外市场,构建经济圈和势力范围。

  所以,虽然希望还是有,但也不必抱有过高期待。大体上,如果国运依然昌隆,那我们大概率也就是在保证大家伙儿的生活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小幅慢步的节节上升——虽然比起未来西方大概率的下滑趋势,处境是好得多,但想回到过去20年那种红红火火,三年五年大变样,这个确实不大可能。

  那么,具体到我们普通人,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如果你是极少数的牛逼人,那你依然可以选择创业;或者读好书选好专业,去从事中国未来有突破可能的高利润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芯片乃至于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行业等。甚至于,如果你本身读书不行,但胆子大路子野,也可以去一带一路闯名堂博一个未来。

  阶级跨越的路子依然还是有的。只不过,像过去那种,随便办个厂、炒个房,倒腾个山寨手机,这种埋头苦干+运气就能成功的机会,确实就要要小的多。也许以前你属于前5%的人才,你就有爆发成功的机会。未来的这个概率,将只属于2%甚至1%。

  那么,绝大部分普通人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放平心态,然后合理规划开支。虽然未来15年的阶级跨越和一夜爆发的机会,肯定是不如以前,但总体而言,只要咱们国际内卷成功,财富再分配顺利,我们依然还是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普惠式国家发展红利——虽然相对幸福感的获得会变难,绝对幸福感的获得还是可以的。

  而与此同时,大家也有必要提高认知,从消费主义的洗脑中挣脱出来。过去这些年,消费主义对国人,尤其是女人的洗脑可以说是非常严重。寅吃卯粮,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消费,在过去可以说是非常盛行。这个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实问题不大——毕竟那个阶段薪酬福利增长迅速,你当时觉得很贵买不起的东西,可能过两年你就会觉得其实很便宜——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房价。

  但随着经济换轨,增速大幅放缓,以及社会总财富的非生产性开支增加,未来不仅薪酬增长幅度肯定会大幅降低;一夜翻身的机会也会减少——甚至体制内,随着人口总量减少,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智能化办公程度的提升,机构合并,行政区划合并这些也会逐步推进——也就是上升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卷。

  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更应该做的,就是合理规划自己的开支——像冲动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智商税式消费,以后都最好尽量减少——因为你大概率不会再因为你的资历或者经验增长,而获得财富的大幅增长。

  总而言之,未来15年,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世界,大概率不会比过去更好。但我们也不必过度悲观——虽然整体性的经济滞胀和政治军事冲突肯定是主旋律,但凭着大家伙儿过去的血拼,现在的中国,还是得以站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上。所以,大家也完全不用悲观——虽说努力大概率也不会让我们实现少年时的梦想。但即便不那么努力,只要不躺平,我们依然还是能够平平稳稳的把日子经营下去——这在下一个历史阶段,就已经算是令绝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羡慕的了!

  最后,再重复一下一位长者的名言:一个人的命运啊,固然要看个人努力,但也得考虑历史进程。认清自己,认清历史进程,我们才能做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判断和决策,并在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然,这也十分考验我们自己的选择。在红利日渐稀薄的大环境下,未来哪些行业,还有更多的向上突破可能,能享有时代红利?哪些行业会被逐渐淘汰,让滞留行业中的人无法自拔?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下一节中为您一一分析。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2227章。喜欢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持续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风云系列文章。


®中国军事 版面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15792号